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居民消费CPI仍可能继续上扬

2016年10月24日 17:05

 

一、CPI同比增长连续四个月保持在“1”的水平上

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9%。这是自6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CPI同比增长保持在“1”的水平上。8月份CPI同比增长1.3%,是6月份以来的最低点。9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物价将继续上扬?

CPI同比增长1.9%的背后是城乡不同的增速,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6%。但就总体而言,城乡CPI增长都还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压力。多年来,食品价格上涨是中国CPI上涨的重要因素。9月份,食品价格仍比非食品价格上涨得多点,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1.6%。随着服务业发展的加快,服务价格上涨也应加以重视。9月份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2.4%。

Img418450901

从CPI分类别来看,9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8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7.5%,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6.7%,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6.1%,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8%,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4.6%,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9月份,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4%、4.3%、2.0%、1.5%、1.2%、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4%。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值得关注。飞机票、教育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3.2%,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2.2和1.0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约0.07个百分点。

二、PPI转正可能助推CPI上扬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1%。0.1%的涨幅很小,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它代表着PPI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的结束。PPI同比增速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由于PPI和CPI有着密切的关系,PPI的上涨最终会转化为CPI的上涨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进步探究未来PPI的走势。

中国已经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去产能”和“去库存”已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煤炭是通常所说的产能过剩行业,但是,煤炭价格已持续上涨。这一方面说明煤炭去产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如何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并非易事。这里国际因素不可排除,但更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中国作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者,一举一动都可能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回应。中国“去产能”任务的提出被国际市场理解为相关供给的减少,在这样的预期作用下,相关商品的价格回升就是正常的事。事实上,中国也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举措,这更强化了某些本来过剩商品的价格上涨预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10.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1.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12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这3大行业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是影响PPI同比转正的重要因素。

PPI上涨压力仍然存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 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发改电〔2016〕605号)。这一通知要求保障煤炭供应,再次扩大煤炭产能。根据《通知》,符合条件的先进矿井可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产能释放期限暂定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有条件有序释放部分安全高效先进产能,以改善煤炭供需状况,满足冬储煤的实际需要。应该说,政府调控部门发出的信号是明显的,但在释放产能还只是企业的可选择项的前提下,产能实际上能释放多少是值得存疑的。

与此同时,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四大煤炭企业已上调了10月份的下水煤长协价格,从9月份的460元/吨调至548元/吨。潞安集团9月份公路煤价再涨90元/吨-120元/吨,冀中能源10月份炼焦煤价上调90元/吨-100元/吨。煤炭企业调价有合理成分。煤炭市场和需求旺盛的条件下,作为企业,岂有放弃机会? 9月份全国电煤价格指数为414.07,环比上涨11.99%,同比上涨22.71%。这是电煤价格指数自2016年6月起的连续4个月上扬。可以预期,年底的电煤价格谈判将非常艰难,电煤价格上涨将是大势所趋。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煤炭价格的适当上涨对于煤企摆脱困境是非常有利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煤价上涨不应该被视为坏事。产能过剩的定义可能需要重新界定。政府调控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市场信息,才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价格上涨是供不应求的表现。虽然目前仍有一种声音认为价格上涨的基础不够扎实,但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对于价格上涨所发出的信号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宽松货币也会推高CPI

货币供应量最终必然会对CPI产生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0月18日发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5.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1852亿元。M2同比增速仅为11.5%,而M1高达24.7%。M1供应量远远快于M2,说明有相当部分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但既然货币供应量摆在那边,未来某一天,一旦条件具备,就可能转化为物价上涨的压力。

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存在货币“超发”的争议。主张不存在货币 “超发”者就以CPI不高为依据。从CPI来看,的确如此。但是,M2与GDP之比一直位于高位也是事实。这是主张货币“超发”者的理由。通货膨胀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不是不涨,只是时候未到。到了时候,物价就可能报复性上涨。货币发行对物价的影响有滞后效应,但是仅仅是发达国家的滞后时间并不能解释当前中国的物价现象。一定是有资产吸纳了发行出来的货币,否则较多的货币必然导致较高的物价。房地产是吸纳货币的大户。如果房地产市场暴跌,那么大量货币就可能被释放出来,结果会是什么还很难预料,但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货币会到市场去找出路,从而导致除房价之外的其他商品价格暴涨。而且,中国正处于金融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原先没有以货币表示的资源要素商品需要吸纳货币,原先较低的不合理的价格回归合理价格也会吸纳货币。大量货币被吸纳自然会减少物价上涨的压力。一旦金融深化过程结束,那么再以这样的速度释放货币,就可能让物价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另外,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功能将得到发挥,也会吸纳相当部分货币,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由于物价的国际传导效应,CPI的未来走势还受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现在来看,虽然美联储加息的说法依旧存在,但是即使加息也不可能加太多,世界上仍有相当部分国家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世界经济复苏仍然还在路上,二次探底的担心决定了许多国家宁愿拥抱通货膨胀也不愿意受通货紧缩的折磨。从这个意义上说,第四季度CPI继续往上走的概率较大。即使这样,CPI距离3%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趋势渐渐向前。

(作者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024/917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