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历史回忆

绝密“行动日程表”揭秘红军长征第一步

2016年10月28日 10:14

 

长征是中国革命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每一步在今天看来都显得尤为重要。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党和红军处境之险,转变之巨,牺牲之大,任何决策之难都是空前的,让我们,追随长征中的第一步,回顾那段难忘的历史。

中革军委关于野战军10月10日至20日行动日程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提供

“10日,军委纵队‘从晚上出发,由田心向麻田圩前进。干部团由晚上由九堡向宽田进’,ⅠK‘从九号晚上,由江背洞、社富、溪原于7号晚转移到集中地域(见图)15D从晚上出动,由固村、回龙转移到黄石罐’,ⅢK‘在宁都南之第一作战地区,进行整顿和军政训练’,ⅤK‘在兴国北面之现阵地,即在拉石寨以南及城皇以南之现阵地继续抗击周敌。如敌前进时,则转移到文溪村西至水寨脑之后方地域’,ⅧK‘从晚上由水南南路……’”

这是中革军委1934年10月9日拟定的《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里的部分文字。80多年后的今天,看着这些泛黄的档案,我们无法揣度红军指挥员制定这一行动计划时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是坚毅、决绝亦或是无奈、彷徨,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中央苏区上空弥漫的硝烟和紧张的气氛。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拒不采纳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提出的正确意见,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中央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此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渐危殆。

正是在这样险恶的形势下,10月7日至9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分别向正在前线作战的红3、红9、红1、红8军团下达撤离战场、把阵地交给地方武装、清点全部武器装备、开往于都河以北地域集结补充的命令。10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对红军各部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的集结转移、休整补充做出具体安排。这是有记载的第一份部署红军长征行动的文件。

历经二万五千里的人背马驮,历经无数战火硝烟的洗礼,这份“行动日程表”,和许许多多红军长征中发布的命令、决议、报告及往来电报、宣传标语等一道,幸运地留存下来,成为见证红军长征历史的珍贵档案,珍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行动日程表”是一张手工绘制添写的表格,采用的宣纸尺寸为34.5×54cm,表格的下方有附注、时间和“中革军委”的署名,署名上盖有“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圆形红色印章。

中革军委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是1930年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时决定设立的军事指挥机构。中央明确规定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是同一套班子,对外是中革军委,对内则是党的军委,并规定“在苏维埃政府中,军事指挥系统直属中央临时政府之下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有权指挥所属红军与一切武装力量”。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正式成立,简称“中革军委”。红军开始长征前,中革军委主席为朱德,副主席为周恩来、王稼祥,代理副主席为项英。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革军委是红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红军长征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以中革军委的名义作出的。

红军长征路线图

历经二万五千里的人背马驮,历经无数战火硝烟的洗礼,这份“行动日程表”,和许许多多红军长征中发布的命令、决议、报告及往来电报、宣传标语等一道,幸运地留存下来,成为见证红军长征历史的珍贵档案,珍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行动日程表”是一张手工绘制填写的表格,采用的宣纸尺寸为34.5×54cm,表格的下方有附注、时间和“中革军委”的署名,署名上盖有“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圆形红色印章。

 

中革军委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是1930年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时决定设立的军事指挥机构。中央明确规定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是同一套班子,对外是中革军委,对内则是党的军委,并规定“在苏维埃政府中,军事指挥系统直属中央临时政府之下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有权指挥所属红军与一切武装力量”。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正式成立,简称“中革军委”。红军开始长征前,中革军委主席为朱德,副主席为周恩来、王稼祥,代理副主席为项英。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革军委是红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红军长征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以中革军委的名义作出的。

“行动日程表”规定了10月10日至20日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及红1、红2、红5、红8、红9军团等7支部队每一天的行动以及各部队间的联络方法等,文字虽然简练,但规定的行动十分具体,甚至指挥到师、团一级的动作。以红9军团行动为例:10日“三师在桃黄隐蔽、休息、整理,并于当晚向武阳围前进。二十二师主力仍于站塘,其65R则在茶梓地域肃清铲匪”,11日“三师由晚上出动,到达会昌之北塘坊[珠]兰埠、木西坝地域。二十二师同上”,12日“三师及二十二师均同上”,13日“三师及六十五团同上。二十二师在分区部队掩护下,转移到麻州地域”,14日“完成一切准备,三师准备于会昌以北地域渡河,而二十二师准备于安远河之长沙圩附近渡河”,15日“在原地”,16日“在原地完成准备”,17日“从晚间渡河,全部转移到桂林江、茶梓、河石地域,六十五团即归还主力”,18日“在原地,但向龙布、重石之敌派出侦察,并于期间派出别动队”,19日“从晚间以一个师迫龙布,一个师进金沙、水口并侦察龙市、重石之间到牛犬山的道路”,20日“进攻龙布之敌,目的是在前出到重石、竹背间的道上,并箝制重石之敌”。

这份“行动日程表”计划周详,充分表明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红军并没有完全慌乱,仍能制定出周密的突围转移计划,也充分说明红军长征是有组织的战略转移。红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10月7至9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发给前线作战各兵团撤离战场集结补充的电报中,多次强调“保守绝对的秘密”“为保守军事秘密,应[在]整理训练中严密防空”“为避免敌人的空军侦察,应于夜间移动”“日间休息配置时,则严密注意防空”等。由于当时的红军几乎没有防空能力,因此,为保住秘密、防敌空中侦察轰炸,“行动日程表”规定部队移动、集结和行军,基本上也都安排在夜间实施,强调“从晚上出发”“从晚上由原地出动”“从晚间渡河”,等等,可见当时防空保密的重要程度。

“行动日程表”附注部分还详细规定了战斗分界线,“2.雩都南分界线如下:A、3K右侧分界线,长洛、牛岭坳、长渡坝(均含)。B、1K、3K分界线,新陂、小溪(两军团均不含)、金竹(属1K)、应坑、大桥头(属3K)流坊圩(属1K)。C、1K左翼分界线,为梨邦桥、仁凤圩、双芫、金竹背、石背竹(均含)。”中央红军渡过雩都河后,行军部署为:红1、红9军团在左,红3、红8军团在右,军委第1、第2野战纵队居中(10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等签署命令,由中央党政军机关人员、直属部队组成第1、第2野战纵队),红5军团殿后,成甬道式阵形前进。这一点,与“行动日程表”中3K在右、1K在左的部署完全相符。

“行动日程表”还告诉我们另一个历史细节,就是红军部队在集结的过程中仍在进行军政训练,如规定:10日ⅢK“……进行整顿和军政训练”,中央纵队“教导师在瑞金附近进行军政训练”,11日ⅠK“在集中地整理、补充及军政训练”等,这是因为红军在进行战略转移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补充兵员扩大红军、加快军工生产等,新补充的兵员还在进行军政训练。

“行动日程表”下达后,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兵团以及第1、第2野战纵队在雩都河以北集结,离开了他们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开始实施战略转移。

今天,已很难考证这份“行动日程表”当时是以怎样的形式下发给红军主力部队高层指挥员的,但从红军接下来的行动看,总体而言是按照这份日程表进行的,如日程表中规定16日军委纵队“从晚上渡雩都河并应到达新陂”、ⅠK、ⅢK“从晚上于规定地域渡雩都河……”等(“行动日程表”14到20日分别用铅笔修改为15到21日,16日被改为17日)。在实际行动中,因应情况变化,10月12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各军团、纵队,通知“按日推迟一天执行”,于是,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从雩都河边的十几个渡口,先后渡过雩都河,踏上“长征”的漫漫征途。

历时一年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闻名的壮举;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80多年过去了,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保存下来的红军长征档案,绝大多数珍藏于解放军档案馆。这些得以幸存下来的红色基因,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见证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蕴涵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等待着我们不断的去深入挖掘。

作者简介

周忠全,男,汉族,1973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肇东,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档案研究处处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军事历史档案的研究开发工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028/9180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