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建党95周年 最新消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年11月02日 14:3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全部价值追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民生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全部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必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民生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健康福建建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医有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省是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要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平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基层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点向基层和急需、薄弱领域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基层医改,强化有效激励,集聚医疗人才;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深化医保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切实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服务能力,全力落实与全国知名医院合作共建协议,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及高水平重点专科。

深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解决“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实现食有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餐桌污染”治理、始终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食品安全状况持续改善,“盘中餐”更令人放心,百姓生活质量更有保障。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治理“餐桌污染”,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到2020年实现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的目标。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构建统一权威的制度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促进食品生产、流通、消费无缝衔接、全过程监管,夯实食品安全基础。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加快构建新型住房供应体系,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供应不足、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快问题,实现住有康居。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强化地方主体责任,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降低住房保障准入门槛,逐步将公租房保障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加大棚改项目力度,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分类施策调控,做到既防止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又能继续落实好去库存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解决“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实现行有坦途。构建多层次、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且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我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域内互通、域外互联,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做到道路通畅、出行顺畅。加快构建“三纵六横”铁路网和“八纵十一横十五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推动国省道与重要城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节点的连接覆盖,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联网、等级优化三大工程。加快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公交体系建设,提高各类建筑停车设施配建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有效增加公共停车设施。

加快创建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解决“上好学、就好业”问题,实现学有质量。教育连着千家万户。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视察时指出:“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基础教育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职业教育宁可粗一点也要快一点,高等教育宁可少一点也要精一点”,到2020年实现我省进入教育强省的目标。要以我省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动力,持续强化保障能力,全力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进一步向“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弥补教育发展短板,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成一批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养老服务产品不足、质量不高问题,实现养有关爱。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要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确保养老床位或者养老设施数量与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相适应。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加盟、参与、托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民生补短板“工程包”。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促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解决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生态。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目前,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抓紧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突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福建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真正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喝进嘴里的、吸进肺里的、吃进胃里的”都更加卫生、健康、安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导向,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统筹做好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支撑和持久动力。要坚持制度和政策创新,把百姓的日常感受作为制定民生政策的起点与终点,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民生保障的薄弱环节,增加民生有效供给,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差距。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当前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出发,补上民生短板,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坚持社会政策托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02/9188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