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会议专题 全会专题 十八届六中全会 媒体评论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遵循
2016年11月07日 16: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和全党的重大任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相继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主题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遵循。
一、为什么要制定准则
不少党员会问,1980年3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已经制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为什么这次十八届六中全会还要制定一部新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呢?
(一)制定准则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其中,将其作为实现这一布局的根本保证,从而把党的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的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次全会,以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重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都分别通过一次中央全会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党的治国理政布局渐次展开,体现了党中央的整体设计。
(二)制定准则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建设,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就是全面从严治党。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近4年,在管党治党方面积累了新经验,为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准则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管党治党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问题,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弛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根据新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通过召开六中全会,总结好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经验和做法,将其上升为制度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固化下来,这将为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
(三)制定准则是进一步解决好党内政治生活中突出问题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但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完善规范、健全制度,制定新的准则。这些问题,很多是改革开放初期未曾遇到的,1980年的准则显然已无法适应现在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和修订通过的党章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规定,有必要在坚持其主要原则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
同时,必须明确,制定新的准则,并不是要取代1980年的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制定和颁布新准则,不是要替代1980年准则,而是要在坚持其主要原则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准则序言重申了1980年准则的主要原则和规定,强调指出,一九八〇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要继续坚持。值得注意的是,准则没有规定要废止《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而通常,新颁布的党内法规一般都会明确此前的党规废止。比如,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在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时,规定《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同时废止。可见,新老准则二者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都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制度。
二、准则有哪些鲜明特点
准则的制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聚焦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围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明确要求。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准则的制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文件起草组领导下进行的,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直接体现在准则的具体条文上。比如,准则的主体部分,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12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这些要求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内容。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准则规定“全体党员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这一规定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内容,他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二)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准则既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和优良传统,又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其中薄弱环节提出了明确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顺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体现了时代性、创新性。
(三)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品格,这也体现在制定准则上。准则聚焦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比如,针对当前部分党员碰到错误言行不敢亮剑的情况,在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要求上,规定,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
(四)以高级干部为重点
准则是对全党的行为作出的规范,其中重点在高级干部。为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主要考虑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因此,准则序言部分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准则稿中需要对高级干部提出要求的也都作了强调。准则结尾进一步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做起。高级干部要清醒认识自己岗位对党和国家的特殊重要性,职位越高越要自觉按照党提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越要做到党性坚强、党纪严明,做到对党始终忠诚、永不叛党。
三、准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从内容上看,准则分三大板块、12个部分。第一板块是序言,属于总论,阐述党内政治生活有关重大问题,包括重大作用、历史经验、突出问题、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重要性紧迫性、目标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是主体部分。第三板块是结束语,强调贯彻落实准则。其中,主体部分的12个方面要求,又可以将其分为六类。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准则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这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建党的要求。准则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准则规定,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准则规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如何维护党中央权威呢?接着,准则提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这一活动,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仍然存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鉴于此,准则规定,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
(五)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针对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准则专门将其列为一条。规定,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必须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
(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权力制约方面推出了不少举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强化权力监督,特别是强化纪委的监督作用,通过调整纪委机构设置、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实行中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加强巡视监督等,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有力地发现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准则吸收了这些经验,规定: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总之,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制度成果。准则既总结了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又深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把十八大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上升到党内法规层面,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的笼子,健全了党内法规体系,必将为提高新形势下管党治党水平、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07/9196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