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立木取信
2016年11月09日 10:34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http://www.71.cn/2016/1109/919867.shtml
专辑:http://special.71.cn/160530-8/
秦国地处西陲,长时间被中原国家视为戎狄之邦。到秦穆公(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之时,国力才渐渐强大起来。虽有穆公独霸西戎的强大,但后嗣几位君主时期,贵族侵凌公室,干涉君位,曾多次发生内乱,使秦国政权分散,君权削弱,国势日衰。各国也乘机欺负秦国。魏文侯曾用吴起为将,一举连拔秦国五城,夺去了河西大片地方。楚国也攻占了汉中之地。东方各国的诸侯又都看不起秦国了。
秦穆公后二百六十余年,秦国又迎来了几位雄主。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他的21岁的儿子渠梁即位,就是秦孝公。孝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他看到东方国家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后,国力都加强了,特别是东方的齐威王、魏惠王,是当时七雄中力量最强大的两霸。孝公决心继承献公的事业,使秦国很快地强盛起来。于是,秦孝公广揽人才,下诏求贤。
就在这时,有个叫做卫鞅的人,从魏国来到秦国。卫鞅又叫公孙鞅,原是卫国贵族子弟,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曾受过法家李悝、吴起的影响。当他还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史记·商君列传》作“公叔座”)为中庶子时,公叔痤见他很有才能,临死前,魏惠王曾去探问公叔痤,看到公叔痤病入膏肓,于是极为心痛地说:“公叔病重,若有不讳,国家社稷怎么办啊?”公叔痤乘机把公孙鞅推荐给魏惠王,希望魏惠王把军国大事交给公孙鞅。并说:如果不用他,就务必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对于老臣弥留之际的一番话,魏惠王没有听进去。他不但没有任用卫鞅,反而讥笑公叔痤荒唐可笑。《战国策》卷22《魏策一》“魏公叔痤病”章记载:“(魏惠王)看望完公叔痤后,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魏王离去后,也许是公叔痤于心不忍,他把卫鞅叫到身边,告诉了他对魏王进谏的一番话,并对卫鞅说,你赶快离开魏国吧,否则会被魏王所擒。卫鞅非常聪明,他安慰公叔痤说,魏王不会因您的一番话而重用我,同样也不会因您的一番话而杀掉我,放心吧。他没有离去,一直守到公叔痤辞世。公叔痤死后,卫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就来到了秦国。
卫鞅到秦国后,先住在孝公的亲信景监家里,并通过景监的关系得与秦孝公三次相见,终于以“霸道”强国之术说动孝公,受到孝公的重用,实行变法。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卫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卫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两金子的重赏。这时,卫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这就是“立木取信”的来由。“立木取信”也可以看作是商鞅变法的起点和奠基石。历史上常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如何才得民心呢?其实就是言而有信。当一个政权始终能做到言而有信,但凡对黎民百姓承诺了的事情,一定要如期、保质兑现,自然就能赢得百姓的拥戴。
卫鞅变法前后有两次。第一次是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公布的。主要内容有:
(1)编定户籍,实行“连坐”。(2)奖励军功,严禁私斗。(3)废除旧有的世卿世禄制,重新确定爵位和等级。(4)鼓励个体小家庭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新法公布后,国都很多人议论,一些旧贵族也不满意,其中太子明知故犯。卫鞅认为,新法之所以贯彻有困难,主要就是这些自恃位高势大以力别人不敢动的大贵族们不遵守。为此,卫鞅决定依法处理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于是“刑其傅公子虔,黥(脸上刺字的刑罚)其师公孙贾。”从此后,再也没谁敢不遵守新法了。
新法推行10年,取得了显着成效。据《史记》卷68《商君列传》讲,秦国的民众非常高兴,人民丰衣足食,个个“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城乡大治的局面。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国把都城迁到了咸阳,同时进一步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1)在全国普遍建立县制。(2)“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3)“平斗桶、权衡、丈尺”,统一秦国的度量衡。(4)焚诗书,制秦律。
卫鞅在秦孝公的赞助下实行变法,前后达一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发展了封建经济,巩固了统治秩序,奠定了富强的基础,从而使秦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秦国能够最后消灭六国割据势力,统一整个中国是和公孙鞅的改革分不开的。
秦孝公因卫鞅有功于秦,封之於(wu)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一些不甘心失败旧贵族乘机报复,诬告他想谋反。商鞅打算逃往他国,结果在途被抓了回去,车裂而死。
商鞅虽然被旧贵族杀害了,但商鞅的变法成果,却在秦国生根发芽了,变法中提出的许多措施,一直沿袭到秦亡为止。
商鞅变法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在秦国,从此法家思想就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对封建制的发展和巩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法家的严刑峻法,特别是商鞅开创的“焚诗书禁游说”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政治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09/9198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