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16年11月18日 14:33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11月18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
大会期间,来自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嘉宾齐聚乌镇,共同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视频讲话和多国领导人、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的致辞。围绕“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坦诚交流,在思想交流、技术展示、经贸合作、共识形成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大会围绕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国际合作等前沿热点共举办了16场论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深度;首次发布了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汇聚全球尖端科技,引领未来发展;来自国内外310多家企业参加“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乌镇报告》,凝聚各方共识,成为大会标志性成果。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致辞中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创新是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推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互联网是无国界、无边界的,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乌镇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5亿 弥合数字鸿沟
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11月18日上午正式发布《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
《乌镇报告》(中英文版)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序言,简要综述了一年来中国治网主张在全球引发的广泛响应以及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整体情况;二是报告主体,包括“网络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繁荣与多样性”、“数字经济与数字红利”、“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五个部分,深入阐述了一年来全球互联网发展新成就、网络文化新焦点、数字经济新趋势、网络安全新问题、网络治理新进展;三是展望未来,提出了今后互联网发展治理的若干趋势。
据介绍,2016年《乌镇报告》是全体高咨委委员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反映了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科研院校、公民个人等各方代表的集体智慧与共识,充分体现了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包容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
在去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进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互联网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本次乌镇峰会上,“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四大目标,也必将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支柱,彰显的是中国智慧。
短短一年来,互联网领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人工智能围棋程序战胜世界冠军,在某些领域已经有可能与人类一较短长;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发达,“增强现实”“3D全息投影”正成为生活中的现实;量子通信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日益蓬勃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正全方位渗入人类生产、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已经深深改变人类的认知形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势,也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与安全格局。
网络空间既是美丽新世界,也充满未知新变数。在互联网技术创新、社会应用及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国际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个人信息泄露、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猖獗等威胁仍然严峻的基本现状没有变;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等全球公害依然有待解决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同一个网络,不同的命运,正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目标中,“平等尊重”是基本要求。国际网络空间冲突的协调、强弱的分化,呼唤制度建设的加强,推进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在尊重网络主权的前提下,增强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平等互信与合作。“创新发展”则是互联网的基本特质。解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均衡,要靠创新发展来推动普惠共享。以观念更新、思想解放和规则革新,推动技术与应用的全球分享。尤其是要打破核心技术和标准的垄断,不能仅由个别国家把控别国供应链的命门,在互联网核心技术、标准与产品上通过多方竞争,促进透明,形成均衡,维护安全。
互联网技术在应用中进步,在交流中扩展,“开放共享”是应有之义。分享经济、普惠金融、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开放的互联网带来无限可能,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凝聚成声气相通、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繁荣共同体。“安全有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应充分重视和认真解决网络空间存在的信息泄露、网络窃密、网络诈骗等问题,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等全球公害,维护国内网络空间的清朗有序,维护国际网络空间的和平稳定。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中国是互联网大国,但并不是互联网强国。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中国既享受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也面临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网络的根本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积极参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要贡献产品、技术与市场,更要贡献制度、文化与思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风从乌镇来,网促世界兴
世界因互联网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更丰富。因为与互联网的全面跨界融合,如今的乌镇也已不再只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古韵水乡,在这里,互联网的智慧“种子”正在蓬勃生长。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活力四射的创客圈……“互联网+”的暖风让乌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既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和样本。接入国际互联网22年来,从“K”时代到“G”时代,从PC端到移动端,从“英语世界”到“海量中文”,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中国精彩”让世界瞩目。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主分论坛、“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全球领先创新科技成果发布三大板块,诠释中国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的互联网理念,彰显中国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自信与担当,同时也在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目标。
风从乌镇来,网促世界兴。过去几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体系建设,频频在国际场合阐释中国互联网治理的立场并积极开展合作,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今,千年古镇喜迎海内外嘉宾,我们期待这一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集思广益、增进共识,促进各国增强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为世界互联网发展擘画新图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全人类。
从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到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再到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三届大会的主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创新驱动,造福人类。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力量,纵观全球发展史,一次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深远影响。创新也是互联网与生俱来最内核的基因,从跨越时空界限让世界变成“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再到以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万物皆有灵”,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人们不禁惊叹“连想象力都不够用了”。
互联网拉“平”了世界。治理网络空间,非一国之力所能及,必须深化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往“老死不相往来”的分隔状态,已经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联互通所取代,也让网络治理难题愈发具有全球性:电信诈骗、网络恐怖主义等是全球公害,网络攻击、网络监听等霸权行为也是共同的烦恼。着眼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愿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这一套“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积极响应。下一步需要发力的重点,是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共享共治,让全球互联网从物理上的互联互通,走向治理上的紧密联结。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互联网科技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不少维度的前沿水平上还存在明显差距,这既是中国互联网科技人追赶的目标,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提升的空间。我们更乐于看到一个拥有7亿多网民的互联网大国,其互联网生态能不断成熟、完善,在核心技术基础领域能取得更大突破,在商业模式应用中能更为规范、健康。
要让互联网更美好,当从现实层面作出更多努力。继续携手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我们相信,在安全基石上构建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一定会更稳固,进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18/9214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