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两学一做 学习心得
结合“两学一做”加强读书学习
2016年11月21日 15:07
结合“两学一做”加强读书学习《礼记》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永远不会有什么价值,不但没有谋生的本领,甚至不明白做人的道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社会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和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读书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
读书能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它既是一种滋润生命状态的显现,又是一种崇高生命形成的拥有。因此,我们要与书结缘,把读书作为一种加强修养的手段,视书为生命的营养,生活的调剂,终身的朋友;要在读书中理清纷繁复杂的世态,获得积极向上的勇气和智慧。通过读书,用上善若水、虚心学习、努力奋斗的积极心态来看待成功与挫折、进退与得失、荣誉与名利。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低,这样的品格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做人也一样不要争有高有低,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不要为名所累,为利所困。读书就要对书爱不释手,好书如美景,让人百看不厌;好书如美食,让人意犹未尽;好书如美酒,让人心醉神怡。置身在读书的境界里,你就体会到种种愉悦,悠然陶然进入无垠的星空。多少生活的真谛,多少诚挚的情感,多少纯美的心灵,都会在这妙不可言的氛围中,让你接纳,让你领悟,让你消融,让你升华。
在险境时——读书可以保持理智,镇定自若,有利化险为夷;在顺境时——读书可以谨言慎行,减少盲目,有利工作开展;在逆境时——读书可以化解怨气,平心静处,有利于增长才智;在闲境时——读书可以益智强身,遏制衰老,有利于永葆青春。读书给人带来无穷的欢乐和智慧……
读书学习是一种工作责任
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党员干部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要的基本功。
可是,我们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与读书、学习远离,忙于吃喝应酬,忙于会议应付,无暇他顾;或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知行不一,学用脱节。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有时间再学习充电……
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从“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悟,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经验之谈……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毛泽东在谈论全国解放后,干部要多读点书、善于学习新事物时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学习,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在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花更多的工夫,带头做多读书、读好书的表率。用学而乐思的精神,认真琢磨、反复思量、总结心得、汲取营养。如此,才会有工作中的胜任,也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党员干部读书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系统深入学习中央规定书目,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
读书学习是一种精神追求
党员干部要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须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为。学习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新的形势、完成历史重任的重要基础。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就必须树立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在学习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修养。
要学以立志。志向是人的精神支柱、奋斗动力、前进坐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志向,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学为立志之体,博学方能笃志,树立远大志向离不开学习。要通过学习,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内涵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在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要学以正德。德是立身之本、为政之要。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官德。德为官之魂,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与常识深浅紧密相联,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确立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使正气获得坚固的基础与提升的动力,砥砺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要学以养心。心是境界、是胸怀、是追求。古语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通过博览群书,汲取人类的文化精华、处世经验、为人之道,不断反思、调整和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方能使心灵高尚、心态平和、心胸宽广。要善养责任心,以史为鉴,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真正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重任;要善养平常心,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名利,做到为人处世常留一份宁静,履职从政多一些清醒,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加快发展、为民造福上;要善养包容心,弘扬我们党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借鉴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经验,对人对事多一些宽厚、多一些包容,营造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
要学以促廉。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加强学习、促进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保证。从现实情况看,放松学习,缺乏理论武装、知识滋养和正气熏陶,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精神萎靡、志趣庸俗甚至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多读有益书、慎交各方友、不做无聊事,在学习中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亚国税 范明禄)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21/9216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