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林尚立:基础与动力——协商民主何以在中国成长
2016年11月21日 16:27
林尚立 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1121/921684.shtml
精彩论述:http://www.71.cn/2016/1121/921667.shtml
一、民主与协商民主
民主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东西,但同时又是每个人经常感到困惑的东西。何为民主?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民主问题搞不清楚,协商民主也就搞不清楚。
(一)人为什么需要民主?人是追求自我发展的动物,既受本能的控制,又力图从本能出发去创造新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体。人的意识使其动物体所具有的欲望获得的意义变成了生命的意志,这种生命的意志反应在现实中就是要追求自由,本质就是实现自我更好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一点休谟在《人性论》里讲的很明白,人和动物相比既飞不上天又跑不过动物,但是最终成为万物的主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可以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即社会,人组织社会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组织成为社会的个体要想共存就必须形成规则,进而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因而,民主的最直接含义就是“人民自治”。
但当社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不同意志的增加以及复杂的社会多元性,自治是有限度的,无法适应更大范围的生存。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中介的力量或者第三方的力量即公共权力,人类自我发展除了组织、社会之外,在社会之上围绕公共权力建立一个共同体系就是“国家”,人类社会发展必然产生国家。马克思说“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人借助这个外在力量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和社会秩序的建构,使个体在更大的共同体里能够共存。但同时,如何使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或者各个国家的公共权力不会变成奴役我们每一个人力量,真正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自我的健康发展成了人们面临的问题。于是人们创造国家,但同时要控制国家,以保证国家为人的发展服务。因而国家的权力应该掌握在创造国家的每个人的手里,民主的政治含义就是“人民统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主没有什么玄奥的地方,它与人的自我发展紧密相联,但同时和社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社会和国家就没有所谓的民主。
(二)协商与民主。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做主。人民作主最为直接的表达和形式就是共议,由人民做主共议、共治与共存。美国的民主最初是自治,然后变成地方政治,最后形成国家政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选举相比协商是更为直接的民主的呈现方式,因此民主的原生态是共议和协商。中国选择的民主是从协商原生态的民主去发展民主的形态,符合民主的本意和真谛。
(三)协商与协商民主。列宁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制度”,因而面临着如何来建构一种由人们统治,不仅使每个人得到自由发展,而且要使得自由发展所需要的国家共同体能够保存下去的问题。国家与人民体现出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既要考虑人的发展,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好的政治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稳定。平衡这两者就要给予人民自主管理、人民统治以制度保障。中国选择协商民主充分考虑了中国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社会性质所需要平衡的关系。
为什么西方选择选举民主,而我们选择协商民主?与古希腊基于城邦公共利益出发的“古典民主”不同,现代民主从人的发展出发。马克思认为人最初是以共同体的形态呈现出来,马克思把这种人称为“共同体的人”即传统的“单位人”,属于一个阶级和单位才能在社会中存在,但是人慢慢寻求独立和解放,从单位人变成独立的个人,独立个人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化,马克思称之为类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产生了一场重大的历史运动——现代化,现代民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西方人在构建现代民主形式的时候结合了西方政治传统,代议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限制君王,其主体力量是贵族,把代议制和现代个人权力为主体的政治嫁接就形成了代议制民主。直接与间接是现代代议民主的内在原理。
为什么在代议民主之外还要搞协商民主呢?因为人们只能在定期选举当中对议员进行监控,对议员在任职期间的权力和运作不能监控。因此在议员和选民的空间当中插入一个民主的机制,即协商民主,西方协商民主的内在机制就是参与与协商。在西方,协商民主是因为代议民主本身的不足而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和选举民主不是并列的关系,选举民主是解决大的政治问题,协商民主是弥补代议民主不足而运行的民主机制,解决的是公民参与。
而中国民主的逻辑一开始不是从独立的个人出发,而是从人民出发。中国式民主是以协商民主实践人民民主。在当今人类文明史上,五千年文明延续不断并且到尽头依然兴盛的唯有中国。马克思认为这个历史运动的下一步不是一个独立个人,而是独立个人变成真正的自由人,未来的共产主义是基于自由人而进行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国家的权力掌握在民众手里,核心主体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代表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建立的民主体系出发点是让人们得到解放,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核心是人民民主。西方民主从个人出发,我国民主从整体出发。
二、协商民主契合现代中国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深思熟虑的民主形式。作为美国政治经典的《联邦党人文集》提出,“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远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它们的政治组织”。首先,中国自主建构中国现代制度体系。中国政府、中国政治作为革命的结果也必然经过深思远虑,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因此中国政府、中国政治不是没有试验和探索的东西,也不是简单照搬出来的东西,而是在跟中国社会和历史互动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中国现代制度体系之所以自信,是经过深思远虑在过去历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其次,从中国政治的源与本出发选择协商民主:两个人的政治是中国政治智慧之源。西方政治分为两个阶段,古典政治根据城邦的需求来展开,现代政治从个体权益出发,国家考虑更多是个人的权利,对整体的利益的考虑其次,因此个人权利、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是整个社会权利不予考虑。反之,中国人认为最好的政治是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共存、共赢、相互尊重,有一句话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经典诠释了和谐社会;共存、共赢构成了中国政治中最为基本的智慧和原则,社会主义共和民主构成中国现代政治之形。简单概括就是需要轴心力量把人民融合成一个整体,以人民为主体和本位,各民族平等共存,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现代政治之本是人民民主。核心是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权力掌握在联合起来的人民手中;中国现代政治之实表现为秩序与发展有机统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最根本的政治点就是把自由、秩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民本、共存、一体与发展都对协商民主形成强烈的内在需求,这是中国孕育协商民主的很重要的形式和基础。
(二)双重运动:中国确立协商民主。一是政党与国家的双重运动。党的建设形成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孕育出协商民主;国家建设形成协商建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制度确立协商民主。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双重运动。中央推动表现为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地方实践表现为群众自治与民主恳谈。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国,它的产生出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实践以及国家发展对民主的内在需求产生出来的,跟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而,协商民主不是弥补代议民主的不足,而是整体支撑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内生、和谐与发展。
三、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动力
中国协商民主未来的动力是与整个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社会发展,协商民主就一定会成长,协商民主内生动力是什么?
(一)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首先,人民民主的实质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民当家,联合起来的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二是人民做主,人民广泛、多层次地参与决策;三是人民共享,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其次,人民民主的运行是党的制度、国家制度、法制体系三者统一。党的制度解决人民当家的问题、国家制度体现人民做主、法制体系解决平等共享的问题,这三者统一是中国政治的底气所在。最后,党与人民的关系表现为人本政治与群众路线。以人为本,人民广泛参与,同时政府走到民众当中听取民众意见。
(二)民主集中制与协商民主。现代国家一个非常强烈的内在需求就是保证国家的内在一体,因此现代国家不管联邦制还是单一制,一个不会变的特征是中央集权,一个不会变的原则是宪法不容挑战。中国在国家结构层面上体现出单一制结构,在政治体系上体现党的统一领导。民主集中制在中国变成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形态、国家政权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党运作的组织形态,运作在一起,在不同的形态里原则有所差别。从党的领导、根本制度、单一结构概括民主集中制,可以发现民主集中制对协商民主也有最基本的要求: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发展的要求;汇集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同时由人民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这一根本制度的要求;地属中央、地方自主、央地联动单一制结构的要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主体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一元权力慢慢变成了多元的政党、社会、民众、市场,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实践要求协商民主。现在,中国有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市场经济与我们的政治制度如何适应。二是不同产权主体的关系,市场经济与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如何适应。最有效的一条原则就是不同的主体间必须平等,这样一个平等的机制必须通过协商民主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协商民主的需求不是变弱了而是增强了。
(四)中国政党制度与协商民主。中国政党制度要求在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之间运行人民民主,民主与团结是其重要使命。社会的团结度、凝聚度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体化水平和国家内在竞争力的要素,中国社会是多民族、多阶层的社会,跟日本单一民族的社会相比治理起来要困难得多,社会团结需要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领导建立在合作与协商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决定合作力和协商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党制度要展开,要实现国家的民主和团结,实现各阶层、各民族的内在和谐需要构建完善的协商民主形式。
(五)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宝,群众路线制度化的表达,制度化实现的形式,程序化的运作方式就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实践群众路线最好的民主形式,没有群众参与就没有协商民主,协商民主能够推动群众路线制度化以及调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只要实现了群众路线,决策模式、公众参与与利益协调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效应,过去太强调政府自身的绝对性是不对的。
(六)基层群众自治与协商民主。国家和代行国家权力的政府是弥补社会自治不足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会说国家最终会消亡,人们有了完全自主的治理能力国家就不需要了。从这个逻辑出发,基层群众自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协商民主是自治最为直接、最为通用、最为有效的形式,协商民主的水平决定社会治理的质量,党的组织应成为推动基层自治的核心,通过协商民主推动的基层自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我们必须树立以下观点:一是协商民主是中国自己孕育、生存和发展下来的,和西方的协商民主虽然在形式上有部分一样,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二是协商民主是中国实现人民民主的有效、可用、具有无限潜力的民主形式。中国如果在协商民主上真正成为典范性的国家,将会对人类政治文明做出极为重大的贡献;三是协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协商民主要进入到程序化、规范化、有效化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更多的实践、制度建构、程序设计以及民众参与。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21/9216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