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模范人物

"好医生"卢志军

2016年11月23日 11:04

 

扎根基层矢志不渝 用双拐撑起医者仁心

“能花一元钱治好病,决不让病人掏两元;吃药就能治好的病,决不让病人打针。”这是他一贯的行医原则。他深知农民挣钱不易,还时常为病人垫付药费,从医30多年来,因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许多患者慕名而来。他就是邯郸魏县卫生院中医科主任卢志军。问及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卢志军的回答严肃而庄重:“解除病人的痛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6年9月,卢志军荣登“中国好人榜”。 

行医问诊,卢志军急病人之所急,对病人关心备至,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到耐心细致地诊治,热情搞好医疗服务。遇到患者行动不便、电话求诊,他就拖着残疾的身体送医上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白天与黑夜,不论酷暑与寒冬,雨雪无阻! 

1.身残志坚 自学成才

今年53岁的卢志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3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心,多年来,卢志军拖着残疾的双腿,靠着双拐的支撑,自学完成小学至高中全部课程。1980年,卢志军成为了基层卫生院一名医生。次年,通过招考,他被分配到车往卫生院中医门诊工作。

卢志军工作之余不忘学习,他正在认真学习医学书籍。图片来源:河北省文明办

现在,卢志军不但能熟练地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对临床一些顽疾、疑难病症的诊治,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2.垫付药费 治病救人

卢志军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挣钱不易,遇到家庭贫困的病人,他不但主动为患者减免诊治费,还经常为他们垫付药费。 

据了解,魏县栗村70多岁的王老太患有高血压多年,但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一直不敢到医院检查。“听说卢医生人好,开的药便宜还能治好病,邻居都让我来找卢医生。”王老太说。了解到王老太的情况后,卢志军赶忙为老人检查身体,并开了几服药递到老人手里:“这是5天的药量,你回家后一天3次按时服药,药费就不收了,钱你就留下来好好调养身体吧。”王老太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卢志军已经拿起听诊器,开始为下一名病人看病了。 

家住魏县杜甘固村的郭大娘,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患有胃病和颈椎病,听人说卢医生治病有一手,特意前去拜访。针灸、刮痧、按摩……确诊病情后,卢志军当即为郭大娘进行了治疗。得知郭大娘因为来得匆忙,没带够钱,卢志军不仅为郭大娘免去了治疗费用,还为她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卢医生不仅开的药便宜,人也特别好,真是农民的好大夫!”如今,说起卢志军,郭大娘依然赞不绝口。

卢志军正在认真地为患者诊治。图片来源:河北省文明办

从医30多年来,垫付了多少医疗费,卢志军说不清楚,也从不放在心上。有一次,他正在坐诊时,该县魏西村一位老人送来30元钱和一面锦旗,他很是纳闷。经老人说起,他才想起半年前,这位老人来此地赶集,因多年的胃炎发作,到卫生院诊治,他为老人垫付了30元的药费。 

 

3.热情为求诊患者服务

工作中,卢志军急病人之所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每一位患者都会耐心细致地诊治,这是他对自己行医的要求。

卢志军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图片来源:河北省文明办

魏县回隆镇的闫女士,患有高血压、眩晕症,身体一动就恶心、呕吐,卢志军曾多次前往闫女士家为她看病。2012年冬天,闫女士的病又犯了,当时天寒地冻,路上结了厚厚的冰,他驾驶着自己的残疾人专用车上门问诊。当发现她的病情严重程度超出了一般常用药的治疗范围后,他又重新返回医院取药。“卢医生心里装的只有病人,从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给我开的药总共几十块钱,还不够他的车油钱。”闫女士激动地说。 

卢志军正在给病人针灸。图片来源:河北省文明办

2013年腊月的一个晚上,正准备吃晚饭的卢志军接到医院值班室的紧急电话后,二话没说就冲了出去。当时正值冬天,腿脚不方便的卢志军因为着急,摔了好几个跟头,赶到值班室时,已是满头大汗。经过诊治,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卢志军才拖着疲倦的身体,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从医30多年来,卢志军坦然面对工作成绩,每当有人给他送锦旗时,他都特别高兴,因为他知道又有一个患者远离了病痛的折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23/9220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