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会议专题 全会专题 十八届六中全会 专家观点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2016年11月23日 14:43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起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阶段,是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举措。在民族复兴和党的建设关键阶段,六中全会确定的主题表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组织前提。
党的领导地位来自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连续执政67年,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取得了伟大胜利。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先进理论的指导,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推进改革创新,是三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根本原因。
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党的战斗力不是从来就有、一成不变的,而是党的自我建设、自我提高、自我强化、自我革命的产物,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结果。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威胁是腐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党的领导权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党员。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些都是增强党的权威性的重大举措。
党的领导地位基于党的领导权威。领导权威来自制度性因素,即拥有领导权、支配权、决定权;也来自非制度性因素,即影响力、吸引力、信服力。中国共产党是由无数党员、一代代党员构成的,党的领导威信也是由无数共产党员的模范行为,由一代代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建立起来的。党的领导地位,是在95年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巨大历史贡献中形成的;党的领导权威,是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和伟大斗争中不负使命确立的;党的领导威信,是在一代代共产党员为远大理想奋斗牺牲、带头奉献中巩固的。
党的领导能力重要体现是治党能力
党的领导通过党的领导能力来实施和贯彻,党的领导能力保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领导权威。党的领导能力强,党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易经受挫折。
治国必先治党,党的领导能力既包括治国理政,也包括管党治党。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既要治国也要治党,二者不可偏废。治党是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治党不严、治党不力,党就缺乏战斗力领导力执政力,就担负不起、担负不好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治国是治党的目的和标准,治党要有利于更好治国理政,治党成效如何,要通过治国理政成效来检验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既有力地证明了党治国理政的高超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党自我革命、自我治理、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杰出能力。治国不易,治党同样不易,因为自我革命要克服更深层的矛盾障碍,要解脱更纠缠的利益关系,要形成更高瞻的视野胸怀。新形势下治党能力集中表现在能不能全面从严治党上,这是对党的治党能力的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特别是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法规制度办事,在全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摘自《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123/9220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