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两学一做 学习动态
湘潭市残联:践行“两学一做” 助力精准扶贫
2016年12月02日 14:33
今年以来,湘潭市残联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精准扶贫工作有关精神,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胆探索创新,逐步形成湘潭特色的残疾人精准扶贫路子,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了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身上。
建档立卡 精准发力
我市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9.5万人,其中,共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6790名。为了不让残疾人掉队,市残联分类建立了乡、村、户三级扶贫档案,并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实行一户一册,对结对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脱贫责任清、脱贫进度清。在市残联的扶持下,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分别建立了自闭症障碍康复机构、脑瘫康复机构和智障康复机构。同时,拿出专项经费24万元,开展了部分大龄特困残疾儿童市级康复救助活动。在今年实施的“0-7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中,有260名脑瘫、智障、孤独症患者受益。
为开展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市残联发挥残疾人流动服务车的优势,依托各县市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点,发放残疾人适配辅具1050件。今年,共扶持建设残疾人扶贫基地3家,指导扶持新建残疾人示范社区康复站和家长学校5个。
落实保障 提质生活
市残联积极协助民政部门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制定出台新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在去年政策基础上扩大了受益范围,做到应补尽补。对20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和高中生、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高中生给予了一次性资金资助。市残联机关干部深入残疾人家庭走访调查,采取“一帮一”等方式结合精准扶贫方案,带上《残疾人家庭情况登记表》和扶贫工程联系卡,深入到湘潭县石鼓镇双河村和分水乡虎形山双凤村等省级贫困村和湘乡市东山社区、韶山市韶山乡平里村,与帮扶对象交流谈心,详细登记每户家庭情况及困难需求,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为不断扩大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托养范围,市残联加强了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采取寄宿制、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方式继续实行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全年救助托养残疾人1200名。此外,各级残联在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2000人,共发放慰问金及物资120多万元。
授人以渔 就业脱贫
坚持经常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是残联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湘潭市残疾人创业扶持办法》和《2016年湘潭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市残联扶持了50名残疾人创业,并给予每人8000元的创业扶持经费; 107名残疾人创业者也得到了省级资金扶持。同时,对全市符合省盲人按摩进社区条件的盲人按摩门店给予指导并进行规范改造。
为探索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市残联成立湘潭市残疾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多次举办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并举办了以“自强成就梦想、残健同奔小康”为主题的湘潭市残疾人创新创业就业论坛,现场签约了一批残健对接创业扶持项目,增强了广大残疾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
今年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场,有23家爱心招聘单位提供70个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供残疾人求职应聘,110余名残疾人朋友参加了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人次。通过以上举措实施,提高了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树立榜样 拥抱希望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群体中涌现出不少可亲可敬的人物,也发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当中既有广为人知的“板凳妈妈”许月华、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等,也有不少名不见经传、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典型。市残联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典型的宣传,更好地营造了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
2016年,市残联和市文联及市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策划了“走近残疾人、作家发现美”大型采风活动。17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深入到20多名优秀残疾人家中,进行了面对面细致采访,写出了近30万字高质量而又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湘潭市残疾人群体之“美”。
7月18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16年夏季十二省市特奥联谊活动上,湘潭5名特奥运动员代表湖南队参赛一举夺得3金1银3铜的好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为湖南争得了荣誉。
明年是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提名人选文雯说:“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市残联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决策部署,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重点,不断完善实施残疾人康复项目,创新残疾人就业创业方式,进一步精准设计、精准识别、精准保障、精准扶贫,促进我市残疾人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202/9236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