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报道
新城起步重构绿色
2016年12月08日 09:39
如果说交通线是串联城市发展的神经网络,城市中的水,则绘成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它们如同血液,沁入城市的每个角落,生发绿意,灌溉土地。当整个城市都陷入钢筋混凝土的洪流,水的存在,能不断提醒人们回归生活的本真,享受自然的馈赠。
因此,与其说人们在构建城市中的水系统,不如说是水,正催发这座城市的绿色重构。
21处公园、2.2万亩绿地……单是数字,很难在人们的脑中构建鲜活的影像。
若是换个角度,让我们在想象中俯瞰京城的东部,宽阔的运河自西北向东南,如同一条项链;21处公园,或依水而建,或隐匿街巷,宛若点缀在项链上的宝石;2.2万亩绿地,或点或线,如同在城市画布上绘上的新绿——这样的景色,又怎会不醉人呢?
感变化
身边公园体现城市发展
初冬的京城寒气逼人,就连日日晨练的陈晨,都时不时缩一缩脖子。他的身旁,北运河面上泛着薄薄的雾气,“我准备跑到那里去”,陈晨指着河对岸的红色建筑说道。
在陈晨眼中,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建成来之不易,家住通州的他,此前从没想过,家旁边可以建起如此体量的公园。
占地面积10700亩,公园沿水系长达8公里,大运河森林公园之“大”不言而喻,伴水而生的布局,让其有着独特的韵味。更让陈晨认可的,还是这里的规划,从一开始就与“人”紧密结合。
“公园门口除了停车场,还有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这些都是为了方便附近居民。”71岁的焦先生,是大运河森林公园的“粉丝”,几乎每天早晨,他都会骑着自己的三轮车来到这里,与几个老弟兄打几局牌,聊一会儿天,再走上一小圈。
公园很大,年逾古稀的他就挑选离家最近的入口,进入园区不足百米,是凉亭与回廊,就算下雨,也不会影响老弟兄们的兴致。
“原来也没上公园的习惯,这还是公园建好后才开始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完工于2010年,家住附近村中的焦先生,第一时间就到公园参观,曲折的林间路让人流连忘返,也让上了年岁的焦先生遭遇一次小尴尬:“没想到这么大,差点走不出来了。”
“一开始建公园的时候我还不信,说哪能建那么大呢。现在河边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刚完工那会儿还没有呢。”也是从公园完工时起,焦先生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中听到“通州”二字,无论是“新城”还是“副中心”,他忽然发现,城市的建设脚步离他越来越近:“原来一说通州,好像都不是北京一样。现在怎么说,副中心了。”
“感觉每一年都有变化,就跟这公园一样。地方还是这个地方,景色年年不同。”大运河森林公园中设有观鸟点,虽算不上“观鸟发烧友”,每年焦先生还是会去上几次,“鸟一年比一年多”是最直观的感受,而在其背后,则是城市建设思路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逐渐转变:“年轻的时候,我们心里的发展就是盖厂房,现在真是不一样了,建公园才是发展。”
留记忆
居民盼望公园有“陈列室”
大运河森林公园也并非焦先生等附近居民,唯一可享受到的绿色空间。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未来两年内,通州区还将新增21处公园,改造提升3处,新增约2.2万亩公园绿地。
大运河森林公园向东,七级村周边的村落已渐渐进入拆迁阶段。一条小河自西向东,横穿村落而过。河水的东端是个公园,大门口挂着的名字颇有诗意——水梦园。
只可惜诗意犹存,美景难见,据附近居民介绍,该公园于2004年建成开放,但运营七八年后被某企业接手,随后关闭,距今已有三四年之久。
“听老人说,这儿原来还叫七里龙潭,传说是龙王爷住过的地方。”也许是水路被截断,水梦园外的河水,如今显得有些污浊,绿色的水藻铺满水面。看着这样的情景,七级村居民孙建国不免有些失望。
不过,最近的一条消息,让他颇为期待——通州区拟建21处公园之一,潞城健康森林公园的规划位置离七级村不远,很有可能涵盖七里龙潭;“大运河公园虽然不远,也要四里地,谁不希望公园建在家门口。”
若是在五年前,孙建国不会相信公园建设会规划到自己家门前,毕竟只是“村子”,似乎与公园并不搭边,就连曾经开放的水梦园,也以开办农家院项目招揽来客,“不像真正的公园”。
“现在不一样了,今后我们这儿就是新城了。”眼瞅着周边村落逐渐拆迁、改造,孙建国觉得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渐渐变为了现实,“家门口有个大公园”,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在网上看了消息,不止我们这一处要建。”
虽然公园仍处在设计招标阶段,孙建国已开始构想心目中的公园——不需要大运河森林公园的体量,可以多一些当地居民的特色,例如地方志。
这样的想法,也得到其他居民的认可。“建设城市副中心么,今后我们周围这些村子可能都要拆掉。如果公园里能有一个空间,放一些关于村子的纪念品,或者就是七里龙潭这样的传说故事,有个陈列室之类的。”居民张先生亦盼望,新建的公园名称中,能留有自己家乡的痕迹,“让游客来公园看后,知道原来这里叫什么、干什么的。老居民也能回忆回忆,我觉得挺好。”
比环境
谁不想着公园建在家门口
并非所有公园绿地都依水而建,隐匿于街巷之中的“城市公园”,同样承担着绿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地铁八通线临河里站下车,梨园主题公园距离车站不足百米。公园的东北门外,两头巨大的狮子雕塑格外显眼。走进公园,最先看到的是韩美林美术馆。再向里走,云光湖位于公园的正中央。环绕碧波荡漾的湖水,是游客步道与休憩广场,正午时分,广场上传来阵阵歌声。
“我们就把这儿当作小区的花园,几步路就到了。”云光湖东边的休闲广场,是刘女士最爱的去处,平时没事的时候,她喜欢在这里与几位同好唱上几句,再练上几段舞。
梨园主题公园不大,但公园内随处可见的雕塑,外加免费参观的美术馆,让公园有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刘女士不仅自己常来这里休闲,周末还愿意将小孙子带来玩耍:“主题公园么,我觉得主题就是文化。”
某种意义上说,梨园主题公园仍只是“雏形”。公园西侧与南侧,可以看到大片荒地等待开发建设,按照网络中流传的规划资料,这里将在未来几年中,统筹建设为城市森林公园。
“我感觉明年初就要开建了,也不枉我们这个小区的名字。”武女士居住在瑞都公园世家,小区距离公园仅有300米。每天晚饭后,武女士都要来公园走上一两圈。当初购房时,周边有公园绿地,成为吸引她的重要因素:“很多人不关注这点,但我个人觉得,除了交通和商业配套,有没有公园是居住环境很重要的一点。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家边上有公园,才有了每天散步锻炼的习惯。”
据媒体报道,新建的21处公园,分布在通州潞城、永顺、梨园、西集、宋庄、于家务、漷县等镇,除公园建设项目外,城市副中心还将建设重点通道绿化、景观生态林带、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
以现有资料估计,武女士小区附近将有两处公园新建或扩建,这让她觉得当初的选择非常英明:“原来一说房子,很多人就是比装修,现在大家比学区,我觉得今后就会比环境。就拿公园说,以前谁提公园要建塑胶道?现在好多公园都改造了,因为大家关心健康、关心环境了。交通、配套总能改善,但绿地是稀缺资源,可不是想有就能有。”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208/9244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