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历史回忆
过草地:靠着意志和信念走出“魔毯”
2016年12月16日 10:01
魔毯
红军踏入的大草地是什么样?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称它“魔毯”,而九死一生的老红军却称它“地狱”。
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如今分别划属红原、若尔盖、松潘、阿坝四县。草地纵横300公里,海拔3500米左右。这里,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红军长征至此,人困马乏、缺衣少粮。首入草地的右路军走了7天,很多人在寒冷、高原反应、饥饿、中毒、身陷沼泽中死去。
寒冷不用多说。草地地广人稀,气候变幻无常,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雨雪交加。夜间气温降至0℃左右,冻得战士们瑟瑟发抖,只能背靠背团坐在一起。80年后,天气仍是如此。9月间,应该是最热的天气,草地间却恍如另一个世界。太阳还在高空挂着,风一吹来,立刻让人感到一阵寒意。刚刚还是大晴天,说下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有时甚至还伴着冰雹。
高原反应也是挥之不去的噩梦。松潘大草地地处高原,海拔3500余米。在过往的记载中,那些走着走着突然倒下的战士,莫名掉队走散的战士,可能就是受到高原反应的影响。记者尝试着走上一段,行走稍微快些,便容易气喘吁吁。难以想象,在缺氧头痛的情况下,当年红军如何走上七天七夜。
饥饿更是夺走战士生命的最大原因之一。红军在毛儿盖只筹到了两三天的粮草,而在草地中却行进了7天。干粮吃完,就靠吃野菜、草根和树皮充饥。有的野菜有毒,吃了轻则呕吐腹泻,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吃完了能吃的,后续部队连野菜都吃不上,只能将身上的皮带、皮鞋和马具脱下来煮着吃。
沼泽是众所周知的美丽陷阱。影视作品中,红军战士身陷沼泽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今天,草地经排水疏干,昔日的噬人沼泽面积已大为缩小,多垦为农田。在松潘县、红原县和若尔盖县交界的年朵坝,记者发现一小片水草地。看似一滩烂泥,扔一块石头下去,立刻不见了踪影,用脚试探,稍一用力脚踝立刻没入其中。
如此艰难困苦,红军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曙光
经过7天的艰苦跋涉,红军终于在草地上看到了第一座村庄——班佑。这个当年只有七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至今还完好保留着红军驻扎时的柳树林。
不远处有一座“胜利曙光”纪念碑,记载了一段王平将军讲述的悲伤往事——“我们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已经走出七十多里,彭德怀军长对我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命令我带一个营返回去接他们过河。刚过草地再返回几十里,接应那么多掉队的人,谈何容易。我带着一个营往回走,大家疲惫得抬不动腿。走到河滩上,我用望远镜向河对岸观察,那边河滩上坐着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带通讯员和侦察员涉水过去看看情况。一看,唉呀!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我逐个察看,全都没气了。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
是的,多少红军就这样默默长眠于此。剩下的战友靠着意志和信念,继续向前,走过了草地,到达了巴西。很快,他们在这里打响了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是包座战役中颇为惨烈的一战,战斗遗址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圈厚1米多、高5米多的黄土墙。但留在土墙上的弹孔,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惨烈的战斗。
好在,包座战役重创了尾随之敌,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通道。战士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休整后,往甘南进发了。
在松潘县川主寺镇上,树立着一座长征纪念主碑。高高耸立的主碑上,一位红军战士一手拿着钢枪,一手拿着鲜花。每当午后阳光照射过来,这座主碑就会闪耀出金色的光芒。
这道光芒,就像长征精神一样耀眼。
记忆
“我希望成为一根纽带,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年逾六十的红二代邓玉平曾这样说。
邓玉平的父亲叫邓志云,是一位老红军,小时候经常给她讲长征的故事。父亲去世后,邓玉平开始真正循着父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在这其中,过草地给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真的很危险很艰苦,我的身子曾一半陷在沼泽里,高原反应也让我屡次想放弃。虽然只有一天的路程,但走到最后我真的变成了一滩烂泥,好在我的队友们没有放弃我。”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但直到我走完红军走过的草地之后,才有了清晰的答案。”邓玉平说,“长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人性的胜利。红军在万里长征中,互相帮助,生死相依,把人性的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有挫折、有困难,就会有长征精神闪耀其间!”
“长征”对上海“80后”女孩高佳琪也有特别的意义。1935年,作为红军左路军的一员,她的外公李万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这片充满死亡的茫茫草地——那一年,李万海13岁。
高佳琪回忆道:“外公说,当时他是他们连队里年纪最小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红小鬼’。过草地的时候,因为连日断粮,他饿得头晕眼花,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沼泽地里。幸好身边的副连长出手相救,才没有被沼泽吞没。”
“饥饿”,几乎是贯穿外公故事的关键词:“树皮、皮带、草根……外公说他们当年都吃过,找到什么就放进行军锅里煮。有的人吃了不知名的野草中了毒,浑身浮肿,最后就没能挺过去。”每每说到这些,外公的脸上总是笼罩着一层阴霾,有时甚至说着说着就沉默了,好半天才又冒出来一句:“外公命大,走出来了。”
高佳琪一直在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外公坚持了下来。也许,这就是长征的精神。
记者手记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坚持,是我们这次重走长征路最大的收获。站在茫茫大草地之中,寒冷、饥饿、高原反应,都让我们无所适从。
我们身着羽绒服冲锋衣,却依然感受到寒冷。我们休息规律,却依然深受高原反应之扰。我们借助交通工具,却依然免不了舟车劳顿。我们只有午饭不吃,却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我们只遇见了一小片水草地,却见识到深陷泥潭的可怕。
这就是大草地,我们没有走完全程,但已叫苦连天,好几次想要放弃。
红军为什么能走出草地?想来就是坚持,是对党中央北上路线的坚持,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坚持,是对工农红军胜利信念的坚持。就是这样的坚持,使得党和红军走完了长征,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打赢了抗日战争,解放了全中国。没有革命前辈的坚持,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长征。一路上免不了艰难困苦,荆棘挫折,只要怀揣信念,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走出心中的草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216/9258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