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为了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016年12月26日 17:20
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红军长征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并鲜明指出:“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前夕,总书记的这个评价无疑是一个鲜明的政治导向。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政治导向,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的来路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科学看待毛泽东同志的失误和错误,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以史为鉴,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具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记得我们党的来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不仅仅是对毛泽东同志本人负责,更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负责。
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记得自己走过来的道路,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览世界风云,一些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甚至导致国家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和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逝世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也曾面临过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鲜明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解决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此后,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时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再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面对举国瞩目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习近平同志在作重要讲话中,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紧密结合上给出了明确而又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在坚持以往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又作了进一步的概括。比如,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定位,作出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等新评价;对毛泽东同志的不朽功勋,在用四个“创造性地解决”和一个“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作出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更加凝炼精辟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强调:“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既是对社会历史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科学观点的坚持,也是对我们党的来路的高度珍视。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精神、坚决维护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问题上一以贯之的科学态度,充分体现了对党的历史的珍重和自信,对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的深厚感情,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担当意识,同时也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具有驾驭现实问题的坚强定力和高超能力,而且具有驾驭历史问题的坚强定力和高超能力。
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失误特别是晚年所犯的错误,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党的领袖,关系到唯物史观的秉持。这不仅仅是对领袖人物应采取的郑重态度,更是维护历史的真实和公道。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也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错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和失误,事关唯物史观的秉持,事关党的思想路线,事关党的形象和影响。可以说,这是我们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始终无可回避、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政治“坎”。为此,毛泽东同志逝世之后特别是近些年,面对国际和国内有一些人处心积虑否定毛泽东、妖魔化毛泽东,企图以此达到否定中共革命和执政史、否定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卑劣用心。对此我们党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坚定回答,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所明确的:“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历史境况中的科学运用和发展。
这种郑重的历史态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作过多次阐述和宣示。贯彻到认识和对待毛泽东同志的失误和错误上,最具代表性的评说有两次:一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进行了全面评价。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尤其要看到,这些错误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不能把这些错误归结于个人品质,因为这些错误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这是深得民心的历史结论。二是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在对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品格、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作出精辟概括的同时,对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的弯路、在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犯的错误以及如何看待这些错误等,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评判方法。比如,认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既不否认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又讲应看到复杂的国内国际社会历史原因,以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客观现实,进而强调“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再比如历史人物的评价,强调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对待革命领袖,特别强调要做到“两个不能”:一是“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二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这种秉持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科学、辩证、公正,既有利于维护历史的真实与公道,又对处心积虑否定、妖魔化毛泽东同志的邪说以正视听,对抹杀毛泽东同志历史功绩的虚无主义以当头棒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至一政党一政府,小到一单元一个人,都会犯错误有失误,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推进事业发展中对待错误和失误的态度不正确,或采取不承认态度继续走错误的老路,或因为探索失误而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的立场、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对错误和失误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坚决纠正,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意义在继续前进,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体现了思想路线的成熟,也彰显了我们党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政治定力。人民群众恰恰从这里看出了我们党执政的力量和勃勃生机。
充分认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的位置,始终作为新中国的象征敬重,关系到民心的顺应和旗帜的高举。这不仅仅是党的形象所系,更是党的执政基石和前进方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一直到今天在中国农村的许多家庭里,仍然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画像;座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的毛主席纪念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民群众,自发瞻仰毛泽东同志。这种崇敬表明: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对毛泽东同志的崇拜是人民自觉的崇拜,象征的是民心民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尊重毛泽东同志,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反之,老百姓通不过,在社会主义中国行不通。正基于此,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全党:“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面对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人郑重声明:“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也正基于此,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时强调指出:“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这一表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睿智和远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握现实、开辟未来的强烈时代意识和坚定信心。
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壮大,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家的形象、执政党的形象问题愈加重要,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党的指导思想“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我们党坚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让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思想和风范,永远鼓舞自己继续前进,对全党是方向所指,对人民是希望所在,对世界是形象所系、声誉所依。这就清楚地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要坚持高举的旗帜,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所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要走的道路,就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鲜明有力的昭示,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坚持走自己的路的自强和自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这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是我们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旗帜的意义之所在。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孜孜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长征的征途上,既需要我们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需要我们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一定能够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226/9272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