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西方的遏制
2016年12月28日 17:0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满15周年,因此要求至迟到2016年12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根据入盟协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应得到自动承认。但是一些欧盟国家以及美国认为,协议不应该被这么解读,而是意味着WTO成员国必须在12月份以后决定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据共同社消息称,这是因为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担心中国的廉价商品大量涌入,与持同样方针的美国与欧盟统一了步调。
中国申请加入WTO,从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开始,到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止,历时15年的时间。
从加入WTO以来,中国为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和规则,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忍辱负重。又是15年,满心希望能够获得和西方国家平等贸易的地位,却在协议生效前西方国家一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要继续对中国维持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
那么,这个“市场经济地位”究竟是什么?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有没有获得和西方发达国家平等贸易的可能?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它是全球性的,也是联合国相关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 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适用范围更广,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避免再次发生世界大战而建立的全球性政府间协调组织,而同期建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是一个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全球性协调组织,其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在世界范围内因经济与贸易摩擦产生战争的机会。
再往前看,世界的经济与贸易是随着工业革命而应运而生的。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的生产力不断提升,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市场,本国的资源不能满足工业经济的发展,海外扩张就成了西方工业国家的必由之路,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等相继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也是为了通商贸易,获得原料和市场。20世纪上半页的两次世界大战,除了重要的政治原因以外,经济原因也是主要的。在殖民帝国瓜分完世界后,就需要进行原料产地和市场的再分配,来保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世界资源和市场再分配的需求是世界大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造成的灾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改变了规则,成立了联合国和关贸总协定(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试图通过政治和经济协商方式解决全球问题,而前提必须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得以继续。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西方国家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将市场运作的微笑曲线的两端(知识产权和品牌)所形成的利润留在了国内,而将工业生产和原材料加工等利润率低污染重的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是借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因产业转移带来的商业机遇发展起来的。
由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西方国家一直把控着贸易规则的话语权,使得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正常地运转,其规则也得以正常地维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作为一个工业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是最受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所欢迎,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增强自身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形成市场竞争能力是西方国家不愿看到,甚至是极力阻止的。从申请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到加入后的15年中国所经历的一切无不证明这种现实。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以及在生产能力、科技研发、市场运作,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在付出一系列以市场换技术、以原料能源换西方市场、以生态环境换项目投资、以优质廉价劳动力换国外资本等代价以后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崛起,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微笑曲线”两端通过垄断技术和品牌获取利益的能力。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而西方经济停滞徘徊的情况下,如何可能让西方国家承认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以及全球信息的覆盖、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西方国家在全世界原来所固有的科技和市场领先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中国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具备了和西方发达国家对话的能力,但此涨彼消,西方国家自然要竭尽全力利用一切手段来阻止中国的发展。
由此可见,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中国无论在这件事上做得有多好,西方国家都不愿接受的,除非中国放弃自身的发展,成为西方的经济殖民地。
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发展,在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子的时候,还幻想着保持和恢复20世纪中后叶的经济格局,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西方国家的阻碍只能影响到中国和它们之间的部分贸易关系,但根本不能影响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只要中国的竞争力在不断地提升,我们根本无须惧怕西方国家的任何手段。西方国家所具备的科技和品牌优势,本质上源于一种贸易规则的偏袒,如今这个偏袒因为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挑战,西方国家已经预感到WTO规则已经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所以才要在WTO规则之外搞TPP、TIPP等新规则,其目的就是要将中国排除在外。
但形势强于人,当今的世界,没有中国的参与想要办好全球的事是不可能的。在习近平主席“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下,中国和亚非拉美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平等互利的贸易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自由贸易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中国产品的种类和市场在不断扩大,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的。
因此,当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地位”的本质后,我们更应该保持改革开放发展的定力,只要我们一心一意,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根本不用惧怕西方的反倾销和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相反,西方国家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和中国达成进一步的合作机制,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和西方国家真正平等对话进行自由贸易的机会和可能,才能在未来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实践证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的发展不是靠西方的恩赐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奋斗得来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228/9276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