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际
王泰平:不必把美国看得神乎其神
2017年01月03日 09:37
看到国际形势严峻一面的同时,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不能把当前的亚洲形势看成多么严峻,也不必把美国看得神乎其神。
近些年来,美国在中东制造灾难,盲目挑衅俄罗斯,搞“战略再平衡”剑指中国,不但搅乱了世界局势,也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麻烦越来越多——
一、开辟压制中国崛起新战场的霸道行径遭受重挫。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领土主权问题和海洋划界问题。由于美日的插手和干预,南海问题的性质演变为亚太地区中美日角逐的焦点,新生大国与既存大国博弈的海上舞台。奥巴马政权从2009年提出“重返亚洲”战略,紧接着,美国作为一个东海和南海域外大国,就从幕后走出来,公开插手和调整了它“不选边站”的政策,赤膊上阵了。
美国这样做,不是为了声索国,而是为了它自己,为了达到一箭四雕的目的:一是拉紧它与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的关系,巩固军事同盟体系,打造有利于美国的地缘政治阵营,离间和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削弱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影响力,逼迫中国在战略上收缩;二是制造紧张局势,挑起军备竞赛,一来借机大卖军火,二就是把中国卷入军备竞赛,企图像当年拖垮苏联一样把中国拖垮;三是打乱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争夺亚太地区经济整合主导权。正在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成立、三国自贸区谈判有望进展之际,美国与日本极右分子石原慎太郎暗中策划钓鱼岛事件,导致中日关系陷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低点,打断了三国自贸区谈判的进程。同时,提出被称作“经济北约”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被广泛认为是对抗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增强的经济主导地位的一项武器;四是牵制中国成为海洋大国,搅乱中国崛起的进程。这是美日在东海和南海提出挑战的一个主要着眼点,要大大压缩中国的海底资源空间,限制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维持美国的海上霸权。
由此可见,南海问题只是美搞“再平衡”战略的一个抓手,南海仲裁案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菲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表示追求独立的外交路线,不做美国跟班,也不赞成菲加入美国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这是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大挫折。日本《每日新闻》称,“中国和菲律宾就重启南海问题对话达成协议,这使得仲裁庭作出的驳回中国南海权益主张的裁决有名无实化”,“杜特尔特政府迅速接近中国,可能会从根本上瓦解试图在亚太地区构建‘对华包围网’的日美战略”。
二、极端暴恐势力在全球迅速扩张,矛头直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屡次强势介入、仓促撤出,循环往复,而出于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利益需要,美国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故意放任极端组织发展,直接导致恐怖势力不断扩张,使全球范围内反恐形势持续恶化,欧美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的威胁,如临大敌,神经紧张,使得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和物力来应对。
三、美在中东既想减少投入,又想维持影响,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美国等西方深度介入的国家正处于失序甚至内战状态,主要有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以及也门。美国在伊拉克撤军的后果就是伊斯兰国的壮大。美国若撤离阿富汗,其结果必将是塔利班卷土重来。利比亚和也门既有陷入极端伊斯兰势力之手的危险,也有出现大规模人道灾难的可能,任何一种结局,都使得西方不能袖手旁观。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切乱局中,还不排除另一个9·11性质的事件再度上演。
四、迫使中俄走近。
在中美、俄美战略竞争关系互动的今天,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越走越近,中俄结伴而不结盟,双边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曾经在北京和莫斯科都常驻过的美国前大使芮效俭指出,今天中俄这两个国家有好多理由进行战略合作,因为他们都反对由不是他们之间任何一方的单一超霸统治这个世界,他们都感受到美国单边主义、干预主义和支持颜色革命的威胁。美国推动北约扩张给莫斯科敲响警钟,必然加剧俄“拼个你死我活”的对抗心态。俄罗斯和西方的对抗不仅尖锐而且将长期化。
五、西方内部乱局出现。
冷战时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到处结盟,把强大的联盟作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关键基础。几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美国昔日的盟友开始分化,越来越自行其是。
在欧洲,各盟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步调跟进,尤其是英国离心倾向严重。以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大幅削减国防开支、举行脱欧公投和抢先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投行为标志,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时代过去了。观察家指出,美英两国在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英国面向亚洲的外交政策转向,发展下去或可导致美英分道扬镳。事实上,美英“特殊关系”的变化只是美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中东,美以间互相依赖和倚重的“利益基石”松动;土耳其调整政策,疏离美国,与欧盟龌龊,同时重新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修补与伊朗的关系;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嫌隙扩大。
在亚洲,美国最重要的两个盟国日本与菲律宾的战略自主性不断提升,它们在越来越多利用美国,而不是一味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日本“借船出海”旨在独自“驾船出海”,对战后形成的受美国控制的局面,骨子里一直郁积不满,又担心中美走近,疑心今后美国靠不住。日本制华时要拉着美国,修宪时又要避开美国,双方有内在矛盾。对美国来说,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既有防范应对中、俄、朝的一面,也有继续控制日本、防止它“脱缰独走”的战略意图。
环顾东盟,求和平谋发展是各国普遍诉求。为此,许多国家奉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博弈与地缘强国政治的夹缝中长袖善舞,游走于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没有一个国家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跑。这是小国求生存谋发展的智慧。
六、美国内部要求变革现实。
在经过长达18个月激烈、充满争议、戏剧性的总统选举大战之后,一个没有从政经历、被认为“很不靠谱”的特朗普出奇制胜,表明美国广大草根已经不能再忍受希拉里所代表的精英、建制派对政治的操弄,要求货真价实的“变革”,而特朗普的“离经叛道”恰好契合大众的反建制情绪。这次大选不仅对美国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分裂,选后重新弥合、团结起来将非常困难,而且引发了内外政策上的严重分歧和激烈论争。在如此背景下产生的特朗普政权,将面临尖锐的挑战。能否像当年罗斯福那样大刀阔斧地实施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祭出“特朗普新政”,是对特朗普政权的严峻考验。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103/9286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