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两学一做 学习动态

甘肃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

2017年01月05日 15:25

 

漆黑的夜空下,空旷的山坡上,住进独门独户、没有院墙的农户家里,心里总是缺乏一丝“安全感”;黢黑的厨房和灶台、没有像样的厕所,总有些“不习惯”。

“要尽快想办法给贫困户建起院墙来!”“给他们修一个卫生灶台!”“建一个标准旱厕!”

党员干部“沉下去”,群众的困难“浮上来”。在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建议,通过3300多名扛起铺盖卷儿住进贫困户家里的党员被反映了上来。很快,涉及当地贫困户生活和发展的1.2万多个实际问题,一件件得到了解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有战斗力。”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我们要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关键要靠全省9.2万个基层党组织、175万名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自中央部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围绕“两学”突出“一做”,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尊重基层探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建设、脱贫攻坚和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实实在在地抓出了凝聚力,促出了生产力。

紧贴实际严格要求——

全覆盖、分类抓,力求激活每一个“细胞”

“我是党员我应该做。”近年来,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贺咀村,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向前,清扫村里的街道。他就是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贺生金。

现在,贺生金每天早上起床后,一定要将鲜艳的党徽佩戴在胸前,并把大门上方红艳艳的“共产党员户”门牌擦亮。

在贺生金看来,党员是一种身份,更代表着荣誉和责任,要自觉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庆阳,跟贺生金一样,“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成为全市党员的自觉行动:全市1.4万名机关党员都在办公桌前亮出了“我是共产党员”桌牌,5万多名农村党员则在家门上挂起了醒目的“共产党员户”门牌,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已成为所有党员的日常习惯。

“中央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就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甘肃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中央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后,省委高度重视,迅速在全省进行了安排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甘肃省创造性开展的联村联户、效能风暴、先锋引领等行动,全省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作风明显提升,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但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次学习教育的特点,就是党员全覆盖、党组织全覆盖。全省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实际,要抓好学习教育必须突出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分类指导,力求达到激活每一个‘细胞’的效果。”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建华说。

“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要自觉将党的理想信念融入思想中,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白银市平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效颇告诉记者,为了激发每一个党员学习提升自我的自觉性,当地结合行业性质和工作实际,以党支部为单位展开讨论,研究制定了本行业、系统合格党员的“共性标准”,又提出了每名党员的“个性标准”,把“四讲四有”的要求具体化、精准化、实践化。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对自己的要求有点松散,学习也不足。”记者采访时,恰巧遇到平川区宝积镇机关党支部小组评议党员大会,针对如何做合格党员,原镇工会主席何芳在会上剖析自身问题时如是说。镇党委副书记闫小东当即给出点评和建议:“老党员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各种矛盾,但‘老好人’思想严重,主动担当不足,要摆脱安逸思想,积极加强学习,遇事要更敢于担当。”一席话打开了围坐在一起的党员干部们的话匣子:“我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动脑筋拿新思路、新办法,做得不够。”“我要加强党员的模范意识,增强引领和服务意识。”……

村级阵地建设滞后是庆阳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团结引领党员群众发展的突出难题。在宁县湘乐镇任劳村,前几年,由于村级阵地设施滞后,村级组织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群众意见比较突出。近几年,当地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着力改善村级党组织的精神面貌,加强村级组织阵地的维修建设,让村党组织重新焕发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任劳村村民任永红说,“如今,村里的金融服务点、便民服务中心、卫生所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我们到村部办事很方便。”

“我们把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解决突出问题摆在了关键位置,要求党员要参加一次党性教育实践活动、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参加一个结对帮扶小组、公开承诺一项岗位职责任务、汇报一次工作学习及作用发挥情况,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边学边改、立行立改。”平凉市静宁县八里镇靳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强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村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更加明显,带动全村发展旱作农业3800亩,新植果园3150亩,春节前有41户人有望脱贫。”

 

突出问题导向和基层探索——

充分下放“处方权”,让基层当“小郎中”

“全省有这么多的基层党组织、党员,要抓好学习教育工作任务很重。怎么办?”

“我们的做法是要既要靠顶层设计,更要充分发挥基层的智慧、基层的探索。”甘肃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为此,甘肃在发挥省委领导和统筹作用的基础上,把“处方权”下放,让基层当“小郎中”,给基层留出余地和空间,让他们相对灵活自主地开展工作。

记者在定西农村采访时看到,如今,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级组织阵地,经常见到农村党员随身携带的定西市印发的《定西市农村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口袋读本》。定西市漳县东泉乡党委书记黄豆平说:“‘口袋读本’方便了农村党员在集中学习之外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农村党员欢迎。”在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窎沟村,针对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问题,村党支部将组织生活及党课、会议视频复制到视频播放器或者录音机上,把党课送到老党员家。

基层是探索创造的源头。在甘肃,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地基层组织纷纷积极探索创新,有的地方采取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办法,有的地方探索情景互动党课模式,邀请老中青三代谈入党时经历的情景,使之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增强了党课的感染力,有的地方建起村史馆传承优良家风,通过图文实物,展示村情大事、先进人物、发展成果等,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

在学习教育开展之初,甘肃省就明确提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之前任何一次学习教育的重复,必须打破那种以为“已经搞了几次教育活动、有了一些现成经验就能对付着过了”的想法。既要充分借鉴好之前党内教育的经验,又要根据新的变化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我们把基层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作用摆在了突出位置,更突出了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甘肃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针对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难管理、党员教育方式单一、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等问题,甘肃着力理清了隶属关系,畅通了联系渠道,完善了管理举措,尤其是狠抓了264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转化提升工作,整顿转化率达100%,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解决一大批长期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群众利益、阻碍发展的老大难党建问题,我们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四个走遍’活动:市委书记走遍所有乡镇、县区委书记走遍所有行政村、市县区组织部长走遍所有软弱涣散党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走遍所有村民小组和所有贫困户。”庆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骥说,庆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走遍”中展开调查研究,分类指导,破解难题,推动党建工作,有效推动了从严治党向基层全面延伸。

 

彰显党员担当和作为——

“站起来能讲课,蹲下去能干事”

脱贫攻坚是甘肃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省的“一号工程”,“两学一做”的成效必须要体现在服从和服务这个大局上。

记者了解到,为了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甘肃依托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效能风暴、先锋引领三大行动,组织开展了“争先进位强堡垒、脱贫一线创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有担当、有作为。

地处甘肃中部的白银市所辖5个县区中,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属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川区和白银区为插花型贫困县区。“白银共有702个村,以前有80%的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何谈服务群众?何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说,对此,市委专门安排深入调研、组织实施了“3516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行动”,力求为实现农村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后,白银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加快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步伐,目前全市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只剩不到1%,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建制村将全部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30%以上的村建立了其它类型的集体经济实体,基层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显著增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推进脱贫攻坚的“指挥部”。2014年初,甘肃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从省、市、县、乡机关选派2234名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或常务副书记。2015年又从省市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099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甘肃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力作用,把精准扶贫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主阵地,省市两级共选派了1133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已实现了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也曾是个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为了提升村党支部的带动引领能力,当地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中选拔6名年纪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组织班子中,并选举由村里走出的企业家左新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新班子上任后,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了经济发展、扶贫济困、治安联防、村务公开4小组,每个党小组拥有党员3至5名,有效增加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执行力。”肖金镇党委副书记闫小舰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后,左咀村党支部在多次召开学习会的同时,组织党员到平凉市泾川县等周边地区学习党建及脱贫致富的经验。2016年以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左咀村脱贫致富的“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带动群众扩大村里芍药园的规模,尽全力打造庆阳光伏发电第一村,帮助80户群众早日搬进新居……

“我们不仅要强化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要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动脱贫的能力和成效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西峰区后官寨镇党委书记燕玮杰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要力争让每一个党员干部“站起来能讲课、蹲下去能干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105/9291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