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是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2017年01月06日 17:2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一定要坚持“三会一课”,“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在此一年前,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登一次大学讲台。近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一,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说到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我们就会想到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张闻天、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经常讲党课,他们在抗大、鲁艺作重要报告或演讲。自此以后,这成为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成为党的领导干部的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也是如此,还多次进高校,与大学生们面对面论形势、讲政策,回答现场提问,推心置腹地谈理想人生,谈励志修身、学以报国,让学子们不仅释疑解惑,还更多地激励莘莘学子走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道路。

aacdd24e-a1da-431b-8c10-50e468842cdb

领导干部讲党课和到高校登讲台,有着多重意义:首先是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上课就要备课。备课就需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就需要系统整理某种知识,就需要深入思考某个问题,就需要认真思考,重要的是真正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下功夫,就需要精心准备时尚课件等等。这个备课过程,就是一个促学过程,也是细致分析,学习与应用结合的过程。而往往,备课很难由他人代劳。开会讲话容易,登台讲课难。一些领导在讲台上不一定会“说话”,因为前者常常是“照本宣科”,后者是“能力输出”。由讲话到讲课,是一个语言能力的提升过程,通过多上讲坛,领导干部就可能成为演说家了。这一点,不妨从西方国家领导人下野后受到启示。他们退下后,许多都丢掉架子,到大学任教。而一旦多多地登上大学讲台,就无形中增加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紧迫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这方面的压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会逼迫自己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改变能力恐慌,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智慧型领导。

其次是有利于提升普通党员和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理论修养、较高的站位、较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满足普通党员和大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讲课时,按照党员和学生喜欢听、容易懂的方式深入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风趣新颖的形式,活跃授课气氛,启发党员和学生思考;课中,积极回应党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双向交流互动,增强授课的针对性。相比之下,要比一般的政治课效果要好得多,有利于提升党员和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第二,领导干部登讲台要破除思想障碍。

从目前情况看,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并没有普遍化、常态化,其症结在于还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一是高傲心态驱使不愿讲。应该看到,讲话与讲课有着很大的不同。某些领导干部很是擅长讲话,也喜欢讲话,这个会上讲,那个会上讲,一天讲上两三次都乐此不疲。这是因为,讲话可以念着稿子最省力,可以居高临下打官腔,可以颐指气使下指令。而讲党课或是到高校讲课,念稿子,听者要打瞌睡;打官腔,学生会有嘘声;下指令,高校学生会离场。这样一来,某些领导就不情愿讲,更不愿到高校讲课了。实际上,领导干部放下架子、落下身段,以父母心、兄长情,像一名普通教师那样面对普通党员,面对莘莘学子,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尊重、包容、开放的讲课风格,在春风化雨、娓娓道来的课题宣讲中,使普通党员、高校学子收获学识,点拨与思想启发,这是领导干部的真本领。

二是畏难情绪阻挡害怕讲。在信息社会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高校学子面对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理想与现实强烈反差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普遍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而且,“ 95后”大学生与年长者的代沟也比较突出。党员,也与过去有着极大不同,信息灵通、思想活跃,特别是社会上的噪音杂音影响较大。于是,某些领导干部便担心讲不清楚,不仅事倍功半,还会有损自身形象,面子上下不来,脸上挂不住啊。这实际上是回避矛盾的一种“鸵鸟”心态。“95后”大学生固然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现代党员有其活跃的一面,但也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只要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他们也同样会成为优秀的人。

三是胆怯意识作祟不敢讲。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敢登台,是出于胆不壮,有点怯场。脱稿讲,害怕走了嘴;讲大道理,害怕人家听不进;不讲大道理,害怕偏离方向;老生常谈,害怕听众反感;不讲常识,害怕没有效果;讲传统,害怕年轻人不愿听;讲新知识,又怕班门弄斧……于是,还是寻找理由选择不讲为好。这是对自己不自信。事实上,只要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凭着自己长期历练,就不愁讲不好。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要像干好工作那样自信,就能去掉胆怯意识,自信走上讲台。

四是额外负担论阻碍讲。相当一些领导干部有一种潜意识,认为讲党课、到高校登台,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是额外负担,可做可不做,可少做不多做。而且有些人还认为,做了不受欢迎,不仅无功倒有过,还是不做为好。这是对领导干部职责理解上的一种狭隘眼光。讲党课,是规定,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高校教育,大学生的成长,是全党的责任,没有“旁观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将其担在肩上。领导干部讲党课,这是职责任务,务必尽职责尽力,绝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是合格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真本领。

第三,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要传授真知识,解读真问题。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不是图名声、不是求形式、不是为应付,更不是来做秀,而是要讲究“认真”二字,在“讲什么”和“怎样讲”上下真功夫,既要敢于登台,又要善于登台,用上真本事,传授真知识,解读真问题。让人听了懂,听了信,听了用,并能产生很好效果,这是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的根本目的。

一是要认真选好题。授课前,一定要主动深入授课对象之中,特别是大学生中,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讲课选题。讲课灵不灵,要看内容行不行;效果好不好,关键在讲稿。选题要像写文章一样,“龙头凤尾猪肚子”,里面的“货”要十分充足,材料要极为丰富。选题要学会“过磅”,掂其轻重。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典型材料,从司空见惯的纷纭世态中淘出真金,从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不和谐甚至荒谬。文章最忌百家衣,同样,选题最忌雷同化;写作就是“发现的才能”,讲党课特别是到大学授课的选题也是如此。“窥人所未窥,察人所未察”,“取人所未谈之理,舍人所已谈之理”。要把大道理讲透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实,把社会问题讲到细处具体,让人听了服气,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二是要精心备好课。如果肚子里缺“真货”,脑子里短“思路”,课是讲不好的。因此,事先备课十分重要。备课,离不开收集、选择材料。而收集、占有材料就要像一个贪婪的商人,有海量,来它个“拿来主义”,讲究竭泽而渔,淘干泽水,把所有的鱼都捕获净尽。当然,材料积累,全在平日“打点”、五官勤快。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材料的收集,要像汉朝韩信大将军用兵多多益善;材料的占有,以十当一,以多为佳;材料的使用,以一当十,以严为上。记得许广平追忆鲁迅时说过,他“脑子里总是储备丰富,无论古今中外、大小题目,他都能应付自如”。并要精心设计授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论据如何选,包袱如何抖,互动如何搞,等等。另外,在方法手段的运用上也要推陈出新,增强授课的吸引力。是拿着现成的稿子照本宣科,还是胸有成竹地脱稿授课?是单方面一味地“填鸭”,还是留有充分时间进行现场互动?到大学登台,是使用讲官话、讲客套话的陈旧方式,还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贴近青年学生的“E时代”麻辣语言?这些不仅可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备课的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领导干部具备的真才实学。

三是要密切联实际。现代党员不同于五六十年代党员,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独立思考,有主见,不喜欢单纯的知识灌输,不愿听空泛的大道理,更愿意讲课者把理论与具体的改革实际、社会现象、生活问题、百姓的柴米油盐结合起来。只有让理论通俗化,让理论走进火热的生活中,走进党员、大学生心里,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态度亲和、形式适合,理论才容易被党员、学生接受。因此,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生活不回避矛盾,讲改革不回避机遇与挑战,讲党好不回避腐败,讲现在不忘过去,讲制度不忘比较,这样才会获得认同感,才有亲和力。比如,一些大学生对于西方所推崇的所谓民主制度比较欣赏。有的领导在授课时,就以美国所谓“民主”实则“钱主”、所谓民主制度乱象丛生的实例,以印度与中国的比较,加以说明。印度号称“民主”国家,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印度的GDP一直高于中国,但到现在却远远落后于中国。2015年印度GDP只有2.15万亿美金,中国却是它的5倍。孰优孰劣,泾渭分明。这样的授课,效果就较好。

四是要讲艺术会浅出。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道理的“深入”是没得说的,但一定要讲艺术会“浅出”,使大家乐于接受,并乐于分享。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这样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比喻多么形象,语言多么动听,感染力和号召力多么巨大,正能量多么强!

讲艺术会浅出方面,还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他每每讲话都具有独特风格,他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这对摒弃讲课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我们提高授课语言艺术很有启发。一定不能简单说教,要善用互联互通进行主旨传播,用群众的语言解疑释惑、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理论,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要将好的授课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可借用图解、数说等形式,以更直观方式向大家呈现,从而提升授课接受率。

第四,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要常态化、长效化。

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不是权宜之计,应该常态化、长效化。对此,应当通过建章立制,推动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大力消除 “应付应付得了”等消极心态,以此带动常态化、长效化。

当下看来,一是要建立领导干部轮流讲党课、上讲台讲学制度。比如,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流承担上讲台授课任务。这要与高校协同,互相配合,选择好联系点,在高校密集的城市,由教育部门牵头,作出规划,确保每名领导干部一年至少到高校登上讲台一次,每座高校大学生每一学期至少听一次领导干部的授课。这在一二线城市当说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这些城市党政部门主要领导要带头示范,同时要主动与高校建立密切联系,并做适当分工,使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能登台讲授。三线城市大学较少,当地主要领导更易于前去授课。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讲学评价机制。每次课后,组织听课党员、学生对授课的领导干部授课效果实事求是进行评估,并作反馈。受欢迎的,要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再接再厉;不那么受欢迎的,要找出教训,发现问题在何处,以利改进,使授课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讲学考核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台账、档案,并将讲学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一点很重要,对领导干部讲党课、上讲台来说,是一项硬约束。当然,考核评价,要上越一级而定,由领导干部的上级、而不是同级考评,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为重视这项工作。

总之,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登讲台是党员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讲好党课是合格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勇立潮头乘风浪,直面矛盾化春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106/929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