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两学一做 学习动态

撸起袖子加油干!广东扶贫一线党员以扶贫一线作为锤炼党性的平台

2017年01月17日 16:02

 

在梅州五华,北大高才生华关驻村扶贫不到两月,村里两条水泥路通车了;在揭阳揭西,残疾人陈益武开网店急需的10万元资金缺口不到两月贷款就落实到位;在东莞市寮步镇,“千名党员扶千户”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南粤大地上,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将扶贫一线作为锤炼党性的平台,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让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这个大战场检验学习成效。

连日来,记者奔赴粤东西北多个扶贫点实地深入采访,就在采访中途,惊闻肇庆市委办扶贫干部沈海鸿在驻村扶贫期间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在扶贫攻坚工作的战场上,一批批“沈海鸿”式的党员干部仍在为百姓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努力奋战着。

扶贫攻坚 关键在支部

梅州五华县里塘村四面均被其他村包围,是典型的“村中村”,交通十分不便,村里共283户1221人,贫困户44户16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7%。

华关,36岁,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挂职担任梅州五华县转水镇里塘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扶贫,对他而言,是一个充满感情和激情的战场。

在农村,村党支部是村里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桥头堡”。“今年把‘两学一做’和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大家不忘初心、勇于奉献的共产党员本色。”摸清村里情况后,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华关开出了精准扶贫的第一张“药方”——建强村党支部,为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华关制定了《里塘村抓党建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办法:坚持每周一学,提高村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召集村两委干部专题学习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的政策部署;建立党员微信交流群,开通村微信公众号,搭建村务公开平台和党员学习交流平台。

不仅在梅州五华,在湛江、茂名、韶关等地“两学一做”也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助推器。

脱贫致富 党员勇当“领头雁”

基层党员干部一直是扶贫的中坚力量。河源市和平县优胜镇新联村,鼓励致富能手党员、能人种植示范户开展贫困户帮带活动,以活动带动一个自然村、辐射整个行政村。新联村党员陈金通自己种植了50亩优质稻米,收成很好,他将取得的经验向困难群众介绍,带动30多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

在东莞市寮步镇,为切实找准做合格党员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当地大力开展“千名党员扶千户”活动,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一名党员干部探访一户困难家庭,一对一结对帮扶1000名本地低保户、在乡五保户、困难优抚、低保边缘户、困难党员和困难退伍军人。每名党员干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入户探访,重大传统节日主动走访慰问。

 

铲除贫根 培植“造血”功能

帮扶一个地方,若不能激发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建立长效脱贫机制,返贫仍有可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扶贫干部。

揭阳市揭西县金和镇的陈益武是个残疾人,借着省里的扶贫支持他开起了网店谋生,但因缺10万元交纳保证金,其扩大网店规模的贷款申请未通过受理。了解到这个情况,揭阳扶贫干部力促揭阳市人民银行与揭西农商行按照揭阳市委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要求,通过调研认定陈益武实体店经营状况良好,向银行提出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交纳保证金的要求合规合法。

揭西县扶贫干部主动沟通和担保,解决了陈益武贷款问题,揭西农商行以此案例为契机制定了广东揭西农村商业银行“电商贷”操作办法(试行),出台“电商贷”信贷产品,专项服务支持“电商户”创业发展。打开了 “金融+电商+扶贫”新通道。

“造血式”扶贫,扶贫党员干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粤西雷州市松柱镇山尾村,为提升当地“造血能力”,雷州国税局189名党员干部与全村166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其结对干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利用山尾村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人文关怀 真心帮扶 心系于民

“秋叔,你好啊!”佛山市南海区驻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云贡村扶贫干部游顺斌,在村里碰到了五保老人黄桂秋。那几天广东正降温,秋叔身上就两件单衣。游顺斌想着秋叔肯定是怕花钱才没买厚衣服,他拉起秋叔粗糙的手说:“我下次给你带衣服来!”

游顺斌周末回到原单位,多方询问之后拿到一件干净而厚实的棉衣。回村后他马不停蹄地拎着衣服来到老人家中,游顺斌帮着秋叔穿上了衣服,衣服很合身,秋叔嘿嘿地笑着。不过他试穿完又脱下,秋叔说:“我怕做饭弄脏了。”

老人是一件衣服都买不起吗?游顺斌说,扶贫时,主要是产业扶贫、智力扶贫,而对五保户老人而言,他们更需要的可能是“情感扶贫”“精神扶贫”。作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让贫困的人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实现精神和情感上的脱贫,这是脱贫攻坚的题中之义。

“真心帮扶,心系于民。我愿为党的一把火苗,温暖一家,点燃一片,照暖人心,爱敬成风,不为一个手电筒,华丽而只可照明,不可取暖。”广东的某位扶贫干部在自己的扶贫日记中这样写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117/9308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