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读者之声

写作,在恋旧中前行

2017年01月22日 16:01

 

拙作被采用后,没抑制住自己的兴奋,将网页截图发在朋友圈里,小小的得瑟了一下,瞬间被朋友言论包围。

甲:“哟,看不出,才子勒!”

乙:“埋藏得够深的呀。”

丙:“忙于生活脑袋都锈了,看了感受颇深。”

丁:“不错不错,有感觉,要是结尾能改改,更好!”

如此种种。

 

朋友早已看过我的文章,只不过那些都是调研报告、论文、总结、新闻稿什么的,很少见我以散文、杂文、诗歌等方式表达自己。

也怪不得他们惊呼,因为之前我确实没这么做过,突然间蹦出来,总得给点时间让朋友们适应适应。

自己写的念头源于开了个公众号,需要素材。多年工作的习惯,差不多事事问一下“度娘”。能走的捷径,还是不想绕路。搜索一番后总觉得文不达意,一生气就自己上了。当然,没指望能写出什么好文章,能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想则可,观点被不被认同,由它去吧。

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走了进来。

 

安静的坐着,点一支香烟,品一杯清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在脑海里奔腾。偶遇佳句,飞快的用笔记下。琢磨好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后,用平常记录的只字片语把瞬间感悟化为键盘上的次次敲击,这大底是现阶段我写东西的流程。完全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我人生中的真实写照。

确实做不到文章信手拈来,我认为那是大文学家、大作者的节奏。十天半月,能成一篇,我便知足了。

经历过无处着手的一筹莫展,经历过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

还好,写的都是自己的东西。

 

发表两篇文章后,有幸加入编辑团队。第一次点评便被人骂了,觉得甚是委屈,少不得向管理员诉苦。回复如下:“是你的要求高了,作者们并非专业写手,只要内容充实,一般都是可以采用的,你把自己的标准降低一点点就可以了。”

“个别作者年轻气盛,大多数都还是挺谦虚的,遇到这样的人还请我们的编辑宽容一点。”

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瞬间我觉得自己像王柏川遇到谭宗明,羞愧得无地自容。

我还是没能改变我的原则,只是,不再对不喜欢别人点评的文章进行点评,不再刻意去在乎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把自己读文章的心得与作者交流一下,倒也没破坏规矩。短短几天,从实习编辑升为二级编辑,又给自己创造了自我膨胀的机会。

就这么,一边写,一边评,缓步前行。

 

五   

常想,自己写东西是为什么?

为名?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坦坦然面对生命中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知道我的自然还是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称赞的还是称赞的,批评的还是批评的。就我那么固执的一个人,在意这些么?

为利?文章免费,不求下载劵,不求打赏,自然也没什么经济收入,利更无从谈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如今,已过而立之年,我只是想到耳顺或者是从心所欲之年再回头来看看自己曾经的过往,是否几十年如一日这般坚持?可惜,我又是记性不好的人,为了怕自己忘却这一切,所以我将此时的感受写下。

我想,这才是我动笔的真正原因。

 

爱好文学的人,大抵是恋旧的人。

我这样认为。

当我老去,还能从过往的物件中触摸历史,还能从彼时的文字里感受曾经,这恐怕是耄耋之年我最乐意做的事之一啰!

试想,窗外雨打芭蕉,室内儿孙满堂,手捧残卷,细忆往事,岂不快哉? 

若如此,我愿意一生恋旧前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122/9317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