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王平:过年怎样吃喝才健康?
2017年01月25日 14:17
王平 北京朝阳国医之家中医院主治医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主持人:刚才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几个不同主题的菜,我们受益匪浅。我这里还有六个网友提出来的在春节餐桌上的突出问题,我一条一条跟您说,您也帮我们分析分析。
嘉宾:好。
主持人:咱们先来谈谈“荤食过多、素食较少”的问题。
嘉宾:这不光是过节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咱们属于物质匮乏的状况。我们人体有很多节约基因,是一台很节能的“机器”,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富,节约基因并没有进化,所以可能稍微吃一些食物就足以支撑一天的消耗了。但是由于我们很多时候要享受美味,经不住美味的诱惑,所以常常吃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反而素食吃得少,这就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热量失衡,从而导致发福发胖。
主持人: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鸡鸭鱼肉难免会吃得多。
嘉宾:对。
主持人:那咱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注意一下呢?
嘉宾:我经常跟患者说,你要知道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如果你是入大于出的状态,也就是摄入比消耗多的话,那就要适当节制饮食,养生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饮食有节。我刚才说了,人体非常节能,可能一个鸡蛋所提供的热量就够咱们走路走半个小时了,二两米饭所提供的热量,可能快走一两个小时都消耗不完。再加上现在大部分人没有机会运动,每天做的工作都是常规工作,人体会启动节能状态,消耗的热量特别少,稍微吃一点食物就已经足以支持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热量了。如果摄入的热量过多,这些热量就会积存在体内,或者变成脂肪,或者变成湿浊,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变成某种致命的因素。
我们常说上火了,有一部分人上火是由于压力太大,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吃太多高热量食物,没法消化而形成了食火。食火重的人一定要三思而后吃,把嘴管住。然后想一想今天消耗多少热量,吃进去多少热量,尽量保持出入平衡。
主持人:就是荤素一定要平衡。
嘉宾:对。假如一个苹果的热量是20大卡,可能你吃一个就有饱腹感了,如果吃鸡蛋就要吃两个才有饱腹感,这两个鸡蛋的热量可能是200大卡,同样的体积的东西,吃下去的热量可以相差十倍。
主持人:所以饮食还是要均衡一些。
嘉宾:均衡一些,对。
春节养生:过年如何吃得不油腻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是“煎炸烹炒、油脂过剩”。
嘉宾:这也是我们饮食中常常面临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对食物进行烹饪呢?我们老祖先发明这些烹饪的方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容易消化它、更好地吸收它。现在我们对食物的追求是味道,所以越是重口味的东西越受欢迎,因此煎炸烹炒的做法就特别流行。煎炸烹炒,除了刚才说的会让人体摄入过多的热量以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是在高温的环境下完成,所以对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损伤。第三,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比如不饱和脂肪酸、羰基产物、苯丙类物质,这些物质都有致癌性,对健康其实是很不利的。
主持人: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更爱吃炸的食物,觉得特别美味,过了嘴瘾,但是对健康很不利。
嘉宾:对。比如说,我们的眼睛总是看五颜六色的东西,对颜色单一的食物可能就不太敏感;我们的耳朵总是听一些高调的音乐,可能对低调的就不太敏感;我们的嘴巴如果总是吃口味较重的食物,再吃清淡的东西可能就觉得没有滋味。老话常说,“萝卜白菜保平安”,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越是清淡的东西越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都是清淡的,那我们体内的气血都是澄清的;如果说我们吃的都是肥甘厚味,那我们体内就会湿浊,产生很多浑浊的东西。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养生,老人们跟我说过一个古语,说是“上炕萝卜,下炕姜”。所谓的“上炕”就是晚上睡觉前,“下炕”就是早上起床,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科学依据?
嘉宾: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萝卜这个东西中医认为它是通气的,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蠕动。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消化系统也会处于一种比较停滞的状态,胃肠蠕动和分泌胃酸、消化液的能力都会差很多,如果胃肠里还有积食,经过一晚的蓄积,会沤出好多湿热或者毒素,这时吃一些萝卜有利于排出胃肠内的宿食、宿便,所以“上炕萝卜”有一定的道理。然后是“下炕姜”,大家知道,姜属辛温,它可以补阳,每天早晨起来,我们的阳气刚刚生发,这时候少少地吃一点姜,就相当于让我们的阳气更足,这样你一天都能保持活力。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也是春节餐桌上很明显的问题,叫做“口味浓、盐分过多”。
嘉宾:我们现在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盐的摄取量太多,之前我们中国的膳食指南说,每天盐的摄入量是12克,现在最新出来的已经改成6克了,因为我们不光在炒菜的时候要放盐,平时所吃的很多其他食物中也已经有盐了,比如方便面、火腿、咸菜。所以现在我们每天摄取盐的量完全是超标的。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对人体非常重要,但是过量反倒不好。
首先,钠如果过量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肾的主要作用是排钠保钾,如果钠的摄取量太多了,肾的负担就特别重。所以肾脏不好的患者,我们要求每天盐的摄取量应该在6克以下。其次,如果盐的摄取量太多,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最常见的比如高血压,好多高血压都是因为口味太重,摄取的钠离子太多。对于很多高血压的患者,甚至不吃降压药之前,先通过来减轻口味,少摄取钠,血压就能降到正常。还有一些脑血管病患者的产生,也跟盐的摄取量有关,对于这类的患者,我们建议食用低钠盐,这类盐既可以起到添加咸味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减少钠离子的摄入。还有一些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如果患有甲状腺疾病,碘的含量太多对病情的影响也挺大,可以去买一些不加碘的盐,超市里面有供应。
主持人:口味浓重,您刚才提到的盐是咸味,那么还有一种是辛辣,比如说我们家年夜饭里大家都爱吃的一道菜——香辣蟹,这属于辛辣,辛辣也是口味比较浓重的。
嘉宾:中医关于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和五脏,有对应的关系。比如刚才咱们说的咸味,《内经》是这么论述的:“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总是吃太过咸的东西,“心气抑”,对你的心就会有伤害。“大骨气劳”,这个“大骨”其实讲的就是肾。在2000多年前《内经》就讲过,味道过咸,一是会伤你的肾,二是对的心不好。然后你刚才所说的辣,对应的脏器是肺,它会伤肺。肺主皮毛,所以好多人吃完辣的东西以后会得皮肤病,比如痘痘、湿疹、皮炎。每一种味道太过了,都会损伤相对应的脏腑。中医一直强调的就是中庸、中正,每种味道都不能太过。
主持人:所以还是要注意一些,少吃,过过嘴瘾就行了。
嘉宾:偶尔过一下嘴瘾。
健康过年:不吃零食、不喝甜饮料
主持人:第五个春节餐桌上免不了的问题是“饮料多甜、零食高脂”。
嘉宾:刚才说了过咸的问题,过甜的问题也很突出。糖份的摄取,现代人更多的是通过甜饮料来实现,大家喝的可乐、雪碧、柠檬水,每一种饮料都含有好多糖份。据调查发现,大多数饮料的含糖量都在10%左右。我前阵子看了一个新闻,英国2018年将开始对高糖的饮料多增加税收,比如含糖量超过8%要对你上多少税,含糖量超过10%要上多少的税。这就是因为含有太多糖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买它,这样对人的身体其实是很不利的。首先,糖类都是有热量的,1克糖大概含4大卡的热量;第二,如果摄取太多的糖容易导致肥胖;第三,糖会影响人的情绪。好多人总觉得情绪不好、心情低落了,吃一块甜的巧克力或者糖,心情就好了。你刚吃的时候是会让你那一阵子嗨一些,会帮你克服一些焦虑,但是从长远来看,它让你情绪时高时低,处于波动的状态,这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或者焦虑、抑郁交替出现,让你的情绪不稳定。咱们中医讲,要心如静水、心平气和。经常吃糖的人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所以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坚决不能吃各种甜的食物,比如巧克力、甜饮料,坚决不能碰。
主持人:春节期间免不了吃一些零食,有些零食也是高热量的,如果吃得太多,特别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
嘉宾:对,咱们现在热量的一小部分是主食的摄入,更多的恐怕是通过零食摄入,比如薯片、薯条。首先,这类食物热量非常高。我们很多时候为了满足嘴瘾,过多地摄取了不必要的热量。第二,这类食物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第三,我们建议一日三餐,三餐中间最好不要再吃什么东西了。胃肠的工作是程序化的,吃东西的时候先进行咀嚼、研磨,然后分泌唾液,紧接着进入胃里,胃再去蠕动、研磨,同时分泌胃液,然后胃液进行化学消化(开始是物理消化,再化学消化),消化成食糜以后,胃再进行排空,把食糜排到肠道。它就像洗衣机洗衣服一样,先是浸泡,然后漂洗,再甩干,再排水,它是有一个程序的。比如我们刚吃完一顿主食,消化系统开始进行这一套程序,正在进行化学消化或者蠕动、研磨的时候,你再吃好多零食进去,就相当于你正在洗衣服的时候,已经进行到漂洗这一步了,你又扔进去几件没有经过浸泡的脏衣服,这就会打断胃肠工作的节律,长期如此对胃肠的影响很不好。所以,我们建议尽量不吃零食,一是依靠自控能力,二是把家里桌上、冰箱里的零食清空,要么送人,要么扔掉。
主持人:我们饿了的时候,需要充饥。有人说吃坚果,比如杏仁,对身体会好一些,这个说法对吗?
嘉宾:我不认可这种说法。首先,还是刚才说的,如果你早餐吃好了,中餐也吃好了,比如8点吃的早餐,那么8点到12点之间,你就不应该有饿的感觉。如果你经常容易饿的话,说明你可能有胃火,胃火太旺了。这期间我认为吃什么都不好。第二,虽然坚果含有一些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坚果,比如核桃仁、瓜子、花生,都是经过炒或者烤的,这类食物一是热量高,另外,经过油煎火烤的食物,也更容易上火。
主持人:所以说还是要避免,只要是零食咱们就尽量别吃了。
嘉宾:对。零食口味重、热量高,只要是高热量、重口味的,我认为对身体就有不利的影响。
春节聚会多,怎样喝酒不伤身?
主持人:咱们刚才说了五条了,最重要的一点来了,“斗酒劝酒、饮酒过量”。
嘉宾:对。咱们国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现在大家应酬都很多,社交活动很多,出去应酬不喝酒总觉得缺点什么,甚至有人把能喝酒当做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感情深,一口闷”“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酒是我们老祖先发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饮品,像有人说的“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它确实是通过粮食酿造而提取出来的精华,喝酒适度能促进气血的运行,但是如果过量,就会造成很多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尤其是高度酒,喝进去胃里会有灼热感,会觉得辣、烧,因为高度酒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研究发现,喝完酒以后消化道的黏膜是处于水肿的状态,这就是因为浓烈酒的刺激,这是一种损害。
第二,酒进入身体被吸收以后,会经过肝脏的代谢,肝是一个解毒的工厂,对各种物质进行分解、代谢,肝脏对酒精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据研究,正常人每天只能处理20克的酒精,如果超过这个量,就会远远超出肝脏的负荷,对肝细胞有很大的损害。我们临床中可以看到很多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因为长时间喝酒,不停地对肝细胞进行损害,导致肝细胞坏死,最后肝失去了解毒的功能,不光不能解酒了,对其他好多化学物质也没有处理能力了。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最后只能是变成肝衰竭,治疗方法就是肝移植。
另外,酒是辛辣的东西,它虽然可以壮阳补阳气,但是据临床观察发现,长时间喝酒的人的阳气其实都是虚的。为什么呢?如果把人比作一个火炉,酒刚喝下去时会觉得全身发热、温暖,它可以御寒,但是在特别冷的时候,尤其像东北的冬天,街头冻死的人大都是喝醉酒以后的。虽然酒刚喝下去的时候有提升阳气的作用,但是这阵子过去以后,体内的阳气其实是被提前透支了,处于阳气不足的状态,这时候再处在低温环境状下,是非常容易冻伤的。长期来看,好多喝酒的人会出现脾阳虚、肾阳虚的症状。脾阳虚的表现就是大便稀溏,大便不成形。肾阳虚的表现就是小便频多,夜尿贫频多,甚至有阳痿的问题。这些都跟长时间的喝酒伤阳气有关系。
主持人:如果餐桌上免不了要喝酒,尤其是春节,大家聚会免不了要喝得稍微多一些,怎么才能缓解一下?
嘉宾:如果实在避免不了的话,市面上有一些解酒的产品。咱们中医对解酒也有一些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葛花,解酒的效果很好,很多文献都有葛花解酒的记载,现实生活中好多人也用它来解酒,效果也还不错。
主持人:您说的多半都是白酒,那么啤酒、红酒或者洋酒呢?
嘉宾:除了啤酒,其他所有的酒类我认为都是辛温的,都是偏热性的,啤酒是偏凉的,所以湿气重的人是不能喝啤酒的。因为偏凉的啤酒助特别助长湿气,尤其是痛风的患者,尿酸高,中医认为尿酸高就是一种湿浊,所以痛风类病人是丝毫不能碰啤酒的。其他的酒类,比如白酒、葡萄酒、洋酒、黄酒,都是辛温偏热的,如果是燥热、火热或者阴虚血热的体质,建议都尽量少喝。还是我们刚才说的适度,有的人觉得睡前喝一点点葡萄酒有助于睡眠,那也可以,但是最主要的是要适度。类似于酒的有兴奋作用得饮品,比如咖啡、浓茶,我认为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西医的说法就是有兴奋的作用,提高神经的敏感性,这类东西在中医看来都是辛温燥烈的,尽量少喝。
主持人:刚才咱们说了白酒、啤酒,我突然想到的一种情况,喝得兴奋了,觉得还不太到位,但是又不想喝白酒了,来点啤酒吧!喝完白酒再喝啤酒,这样是不是对身体也特别不好?
嘉宾:一般我们都不建议大家掺着喝酒,虽然同样都含有乙醇,都是酒精,但是它的成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酒和酒之间可能也会有化学反应,我也有过喝完白酒又喝黄酒的经历,反应剧烈,建议大家尽量别掺着喝。而且喝酒的同时,肝脏的负担会很重,这时候别的饮料也尽量少喝。我也经常建议患者,在吃中药期间,如果今天必须要喝酒这顿酒,推不掉,那你就把中药停一天。还有在吃一些西药时,比如头孢……
主持人:不能喝酒。
嘉宾:对。甚至是藿香正气水,它虽然是中成药,但是里面是有酒精的成分,这些东西如果和酒一起喝的话,会产生一种危机生命的反应,叫双硫仑样反应,一定要注意。就是说您喝酒的同时,身体已经超负荷在运转了,这时候再喝别的化学物质较多的东西,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主持人:不管怎么说,酒还是要少喝。
嘉宾:少喝适量。
主持人:小酒怡情。
嘉宾:大酒伤身。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125/9322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