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两学一做 学习动态

长沙市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掠影

2017年02月03日 15:44

 

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14799个党支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重在平常,推动每一名党员努力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争做合格党员,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思路富有创新,成效显著。本报今日推出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以展示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部分优秀成果。

小巷党建开出“阳光动车”

采访地: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

记者见闻

从湘春路走进西园北里悠长的小巷深处,就是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的办公楼。记者近日来到西园社区采访,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程蓉快人快语:“抓好‘两学一做’这一党建工作龙头,是社区以党建推进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西园社区是个纯居民区,我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打造‘阳光动车 · 一站三厢’党建创新项目。党员们说,这样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吸引力,更让人觉得有收获、有提升!”

基层实践

做过中学教师的程蓉,2007年1月开始从事社区工作,去年7月被任命为西园社区党委书记。西园社区共有127名党员,其中退休党员近70名。有的老年党员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参加学习,有的年轻党员因为工作忙来不了。为此,程蓉利用休息时间逐户到党员家中开展“党建家访”,全面摸清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现状和需求,根据不同年龄党员的实际情况,推行“阳光动车· 一站三厢”的小巷党建工作模式,对社区党员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措施。

程蓉介绍,党建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龙头和动力,引领社区党员群众奔向充满阳光、幸福的新生活。“一站”就是党员分类管理站,按党员的年龄与发挥作用的不同分为先锋支部、青年支部和关爱支部;“三厢”就是党员开展学习教育的三个平台,分别是廉政车厢、点评车厢、科普车厢。“先锋支部”成员主要是一批表现积极、身体健康的退休党员,坚持每月20日到社区参加集中学习。支部中的党员袁金秀、王燕飞等积极组织成立“霞满西园”老年协会,让老年人在社区不仅能够自娱自乐,还通过参加志愿者队伍提高自身的价值。

“如果基层党建工作跟不上年轻人的诉求,党组织就难以吸引和凝聚年轻人。”程蓉考虑到年轻党员工作忙、时间有限但善用网络的特点,就引导他们关注共产党员、三湘风纪、长沙党建等微信公众号,拓宽学习途径,便于青年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她指导“青年支部”建立QQ群、微信群,由专人不定期在网上推送学习内容。对于社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一部分党员,程蓉将他们组成“关爱支部”,采取“送学上门、自学为主”的方式,实行“先锋党员”与“关爱党员”“一对一”“多对一”分类结对,由“先锋党员”送学上门。社区党委将小巷围墙做成“廉政文化墙”“科普宣传墙”,对每一个党员家庭进行“文明红黑榜”点评,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得到明显提升。

三代党员重温庄严承诺

采访地: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记者见闻

“这样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太让人震撼了!就像自己当初面对党旗举手宣誓一样,这样的学习教育也让人铭记在心,鞭策自己永葆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句话,是长郡双语实验中学“80后”党员教师胡承志听到学校三位不同年代入党的教师讲述入党经历之后的感慨。

“胡老师的这一番话,也是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全体党员教师的共同心声!”近日,记者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采访时,该校党委书记向星对记者讲述了学校党委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全校党员教师带头坚守三尺讲台、立德修身育人的动人情景。

基层实践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80名教师中有党员教师158名,党员教师中不少是“80后”“90后”,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不像年长一些的老党员往往经受过各种各样的入党考验。该如何面向他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呢?一次,向星读到的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她:“入党志愿书不光是记在档案里一辈子,更需要记在心里一辈子。”向星萌发了一个想法:邀请学校三位不同年代入党的教师李晓婷、熊妍、曾统坤讲述入党的心路历程,以重读入党志愿书、讲述忠诚教育故事的形式,对全校党员教师特别是年轻党员教师进行一次生动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李晓婷老师生于1968年,她家留下来的老照片上,简陋的家庭陈设背景,记录着父辈清廉为民的形象;熊妍老师生于1979年,工作中深受敬业、爱岗老教师的影响感染;曾统坤是位“80后”党员教师,上大学时加入党组织。这三位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入党的教师,以《60、70、80——不同时代我们共同的信仰》为主题,深情回忆了自己的入党经历,重温了自己对党许下的承诺,表达了三代党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奉献。他们讲得动情,老师们听得入神。“那一刻,我感觉到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已深深印入了党员教师们的心中;那一次,我真切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定要入脑入心。这样的学习教育一定能影响人的一辈子!”向星说。

 

给每位党员过一次“政治生日”

采访地:市政务服务中心

记者见闻

“我们的机关在职干部有32人,其中31人为党员,党员比例非常高。作为一名从事党建工作的‘新兵’,如何破解党员教育的内容入脑难、思想入心难、效果坚持难这‘三难’,一直困扰着我。”记者近日采访市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党支部书记邹蔚时,她先说起了自己的困惑与思考。

基层实践

邹蔚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015年5月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邹蔚和机关党支部决定给每位党员过一次“政治生日”,提醒党员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她手持党组织介绍信走进市委组织部和本单位档案室,认真核实每位党员的入党时间,将每个党员入党的那天作为其“政治生日”,机关党支部按月份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台账,每个月集中为过“政治生日”的党员送去“生日大餐”,包括该同志的《入党志愿书》复印件、一本《党章》、一张政治生日贺卡、一本《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过“政治生日”的同志要重读一次入党志愿书、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次志愿服务。

第一批过“政治生日”的是奉蓓蕾等三位同志。奉蓓蕾是一位“60后”,1985年5月入党。当她手捧有些年份的入党志愿书,看着自己当年青涩的笔迹,热泪盈眶:“看到自己30多年前的入党志愿书并再次宣读,我仍然心潮澎湃。”与她同时“过生日”的还有“70后”党员陈胜兰、“80后”党员彭璇,他们三人一起过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政治生日”后纷纷表示:“非常感谢党组织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回想起了自己入党时的初心!”

“党员中心户”为民解难获点赞

采访地: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古道巷社区

记者见闻

近日,记者来到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古道巷社区采访时了解到一件新鲜事:社区党总支针对在册党员多数居住在外地、组织活动参与率低的实际情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设立了5个“党员中心户”,通过树立典型、培养骨干,以“党员中心户”为“点”,聚点成线,服务一片群众,社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基层实践

古道巷社区党总支书记骆军旗介绍,社区地处天心区老城区,近年来因征拆等原因,目前在册的99名党员中有64人居住在外区甚至外市外省。社区党总支决定设立“党员中心户”,他们在社区党员中觉悟高、热情高,每个“党员中心户”可以辐射10个社区党员,这10个党员围绕“党员中心户”开展活动。“党员中心户”以居住相邻、从业集中、便于管理为原则,社区党建以家庭党建为基地,在“党员中心户”家中开展活动。社区党总支指导每个“党员中心户”家庭订阅1份党报《长沙晚报》、安装1个红色书刊阅览架、配备1套视频设备、竖立1个标志标牌等。58岁的党员廖元秀,身患重症却乐观向上,主动请缨担任“党员中心户”,主动承担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架起了党员群众与社区党总支的连心桥。现在,她的家成了社区党员们的学习园地。廖元秀说:“感谢组织,让我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古道巷社区磨盘湾一号教师宿舍原有一堵危墙,居民们十分担心,但意见又不统一,导致这堵围墙长期存在安全隐患。“党员中心户”张银辉带领周边党员一家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拆除围墙工作终于顺利完成。应居民要求,那里改建为一个便民车棚。辖区晏家塘“涟源百货市场”曾经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在社区提质改造的同时,“党员中心户”纷纷出谋划策,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将违章搭建拆了。晏家塘地区现在治安环境好了、消防通道畅通了,曾经的“老大难”成了社区的一张新名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203/9325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