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读者之声

唐太宗做的三件好事

2017年02月09日 11:05

 

唐太宗李世民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了,关于他的做为也是广受陈赞,有人对他评价五五开,也有人全部称赞。今天来说说李世民的三件好事,也顺便聊聊最后的下场,也是让人叹惋不已。

简单介绍一下,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最需要说明的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也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还有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言归正传,说说李世民的做的三件好事,影响着一代风气和历史佳话。

第一件事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说起来也是有缘由的,当时由于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到了公元628年,也就是在贞观二年,那时候的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看此情况不对劲,觉得要作为一番。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警醒自己,克己复礼。政治上,既往不咎,从谏如流,并且整顿吏治,尤其是暴吏;经济上,薄赋尚俭,减轻民众负担;文化上,大力复兴文教。这一系列的举措,终于让隋末动荡的局势得以安稳,唐朝的根基也越来越稳。

 

第二件事是广纳人才。我们所熟知的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尉迟恭都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广为重用,还有更为有力的广纳人才举措,用科举代替门第,这让很多寒门子弟有机会跃龙门,得到重用。还有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等措施,目的是革除一些不良风气,不让他们坐享富贵,也要得到历练和磨练。这些无不让人欢欣,也让唐朝李世民贞观时期的人才非常多,社会稳定,繁荣昌盛。

第三件事是对于农民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这个举措让当时唐朝的广大农民有了安稳的生活,减轻了赋税劳役,安定农业生产,极大地巩固了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稳定统治。均田制让人们有田种,男耕女织,人们有饭吃,租庸调制也减少了劳役,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民少吏多的现象。

说完这些李世民做的好事,再说说他的结局吧,关于唐太宗的死因很令人唏嘘,死于丹药,也是盲目听信谎言,不仅没能治好病延年益寿,反而成了催命丹药,事情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关于丹药在古代是让很多君王痴迷的,尤其想因此获得长生不老、李世民在人生的前期对于这些其实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到了晚年,由于身体病症,对此有了想法。

情绪消沉,身体愈发况下,本来很是喜欢外出狩猎的他,在晚年的最后六年,也仅仅只出去一次。身体不利,也开始服用丹药药石,以至于后来从外国引进丹药。大臣们为了迎合,从天竺国找来了一名方士,这个人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宣称能配制金石秘剂。因此李世民被其打动了。

 

后来经过一年的研制,丹药制成,李世民服用,然而令唐太宗没有想到的是,这所谓的长生药竟成了催命药。在三月吃下丹药,之后身体便觉得不适应,然后本来就重病的他,愈发觉得病情加剧,以至于出现“暴疾”,没过两个月就死了。这无不令人唏嘘,后世的史书上对此也有记载。

总之,唐太宗李世民的贡献还是很多的,关于他也有说不完的故事,以史为鉴,文化瑰宝,致敬。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209/9339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