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罗来军:中国经济2016年“险中稳进”
2017年02月13日 11:28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内国际双重风险逐步显现并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了“险中有稳有进”的治理成绩单。由于2016年处于新常态初始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阶段的叠加时期,其经济治理及其成效将为以后长时期内的经济建设提供思索和参考,而不仅仅属于2016这一年。
诚然,2016年是国内国际风险加剧的一年。我国经济经过长时期的高速增长,积累了多种负面因素和风险,重大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循环不畅、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剩产能严重、资产泡沫化、实体经济发展艰难等。同时,外部的国际环境仍处于恶化之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各国自顾倾向加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低迷,国际贸易与投资不容乐观;各国政策的协调遭遇干扰,国际经济合作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使外部的国际风险不断恶化。
然而,在国内国际双重风险的制约下,中国经济在2016年仍然取得了“有稳有进”的难能可贵的经济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六大方面:
一、GDP仍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2016年的实际GDP增长速度达到了6.7%,这个增长水平也实现了中央所确定的6.5%到7%的增长目标区间。虽然2016年的经济增速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但是这样的增速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首先,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规律,一国经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速就会降下来。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此阶段仍能支撑6.7%的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其次,中国经济正经历前期经济风险消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这会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和政策能量,挤压增长速度的空间。中国在2016年所实现的经济增速,是经历了对多种政策进行努力平衡后的结果,也即是说,不能一味地追求增长速度,还需兼顾结构调整、风险防范、质量提升等问题。
二、所推动的国际经济合作显著加强
在国际经济事务和全球经济治理上,中国所倡导和推动的最重大的战略是“一带一路”。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3年以来,到2016年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就,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20多个国家同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亚投行、丝路基金顺利组建和运营,以此推动的金融合作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的推进和落实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的召开,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方案,在各国经济政策协调、全球金融治理、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等方面提出了影响重大深远的倡议和框架,这对完善甚至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工业生产逐步回暖
工业生产价格指数PPI在2016年中呈现出稳定的改善通道,其累计下降幅度在前三个季度分别为-4.8%、-3.9%、-2.9%,而全年累计下降值为-1.4%,该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8个百分点。但在2012年的12月份,PPI出现了明显的翘尾上涨,同比上涨了5.5%,环比上涨了1.6%,上涨幅度分别比去年和上月增大了11.4和2.2个百分点。2016年的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全年下降幅度比去年减少了4.1个百分点,下降值仅为-2%。而且,2016年12月份PPIRM也出现了翘尾上涨,为6.3%,而11月份仅上涨了3.5%。PPI和PPIRM的上涨,将改善工业生产链条中各个企业的收入状况和利润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在2016年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在第一季度稍低些,同比增加了5.8%,而全年维持了6.0%的同比增加幅度。上述各个指标值的变化表明,中国工业生产在逐步回暖,向好趋势不断明朗。
四、企业经营状况及其效益不断改善
对于企业而言,2016年是一个喜庆的年份。该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15.2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了5.97%。该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803.2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5%。分企业类型来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1751.1亿元,比去年增长了6.7%;集体企业利润总额476.9亿元,比去年下降了4.2%;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47196.8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17351.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2.1%;私营企业利润总额24325.3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8%。数据显示,只有利润总额最少的集体企业的利润与去年相比下降了,其他类型企业的利润总额皆显著增加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牢固基础,企业经营的改善对整体经济改善起着根本性和主体性作用。
五、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
在刚过去的2016年期间,中国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这使得中国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应用成效均得到进一步增强。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为1544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9%,该项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1%,企业占比则在78%以上。SCI论文总数达到29万篇,比去年增加了9.7%,被引次数世界排名第四。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超过了100万件,位居世界第三。2016年的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约为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一个国家的强大,最根本的因素是科技。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能够提供根本的推动力。
六、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向增强
在2016年,中国在处理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上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从M2的同比增长来看,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是逐步减少的,第一季度同比增加了13.4%,到了第二季度则下降为11.8%,第三季度为11.5%,第四季度又有小幅度的降低,为11.3%,这些数据表明,在货币政策上更加强调了稳健中性。再看一下社会融资规模,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呈现大幅度的阶梯状增加,第一季度为65859亿元,到了第四季度则达到了178000亿元,而且,社会融资的结构变化表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在2016年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4万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了6954亿元,而上一个月仅为2018亿元,说明企业的资金需求明显增强。改善资金“脱实向虚”,引导资金“出虚入实”是中国振兴实体经济必需解决好的问题。
在看到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所存在的问题,比如资产泡沫、通胀压力、环境压力、金融过度化、债务风险、汇率贬值风险等。只要我国坚持采用科学的治理方式推进各项改革,问题与风险会逐步得以化解,不断迈向经济强国。
(作者罗来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方案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213/934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