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王蒙:老庄的治国理政思想——保持距离

2017年02月13日 13:52

 

timg0

王蒙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视频

权力运作要与百姓保持距离的治国理政思想

老子和庄子还主张权力的运作要和老百姓保持一点距离。老子提出一个很有趣的思想,首先,“太上,知其有之”。“太上”就是最佳,是说最佳的状况是老百姓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君,也有朝廷,这就够了。谁是国王,跟我没关系。谁也不妨碍谁的事儿,老子认为这是最好的状态。其次,“亲之誉之”。最值得人掂量的就是这四个字。“亲之誉之”怎么会成了二等?老百姓一见着你说你真英明,你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我们一见你就热泪盈眶,这不是很好吗?“亲之誉之”的结果就建立了一种高调的权力运作的关系。你不但是一个有效率的权力,而且是精神的导师,是德行的代表。这种高调的运作有极大的动员力,但也容易引起过高的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值就会引起失望。儒学是很好的学问,现在读《论语》会发现孔夫子真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之人。为什么儒学到后来,尤其到了五四时期被人家骂成那个样子呢?就是因为他说得太好了,但做不到。具体的例子是《红楼梦》,那里有几个按孔子的教导办的?都在念“孔子”,整天念,谁按孔子的办了?

所以说,权力和百姓的关系“知其有之”就行了,各有各该干的事,不要弄得太漂亮,不要“亲之誉之”。“亲之誉之”后面是“其次畏之”,是说要让人怕这个权力。老子他也很实在,一点儿不畏是不行的。你说开汽车的人有几个热爱交通警的,但是他得“畏之”。

这种“知其有之”的说法,使我想到了近现代的一个观念——“虚君共和”。现在世界上有相当数量的国家的国家元首是虚的,没有实权的,但是它又是不可更迭的,不可改变的。比如说英国女王、日本天皇、荷兰女王,还有瑞典丹麦也都是君主立宪制的王国。1987年我去泰国进行访问,和泰国的教育部长聊天,他说:“我们泰国的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谁也别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是国王,你乱不起来,最后是国王说了算,平常什么也不管,他只管人道主义事业。”当然泰国也有泰国的问题,现在我们也看到了,但这是另外的问题。这是君主制国家的情况。

非君主制国家也有这种思路。比如说德国总理是默克尔,它的总统是谁你们说得清楚吗?反正我不知道是谁。以色列也是这样一种情况。所以它也是一种虚君共和、虚位共和,也是在权力使用上的一种平衡方法。这些方法我们显然不能照搬,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对治国理政,对权力运作,对权力的转移交接有各种各样的思路。我们多知道点儿没害处。

 

低调治国的治国理政思想 

老子和庄子他们都主张低调治国,当然这是我概括出来的。老子有一句有名的话,说“知其雄,守其雌”。就是我知道该怎么样才能牛,但是“守其雌”,我表现出来的形象不是一个牛气冲天的形象,而是普普通通的,是温柔、低调、和善、平和的形象。“为天下溪”,就好像地下流的小溪一样,不是洪水滔滔,不是泰山巍峨,也不是青松入云,只是一条小溪流。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成为一句名言,它也曾打动了黑格尔。“知其白,守其黑”就是什么事儿我都很明白,但是我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明白的样子。这是在招人讨厌呢。而是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难得糊涂的位置,把自己摆在一个韬光养晦的位置,但同时我要尽量地知道世界上的各种说法。

当然这个“知其白,守其黑”,老子解释得不详细,后来有人就说这里有阴谋的味道,说老子是阴谋家,朱熹就说过“老子之心最毒”。我个人并不认为是这样,我认为用鲁迅最爱引用的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鹰可以和鸡飞得一样低,但是鸡不能像鹰飞得一样高”。老子本意是考虑世界的本源,他考虑万物运作的规律,他考虑天下的大事,他要考虑怎么样结束老百姓的灾难。所以他主张的治国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下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他认为这是水的本性。水不争,碰到拦的地方它就拐弯,碰到低的地方就流,所以李零教授关于老子的一本书就叫做《人往低处走》。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说先往低处走,更提倡谦让,提倡节俭,甚至提倡后退。所以他以水作例子。作为文学的一个理念来说,“上善若水”这四个字非常好,非常美。谁不喜欢水啊?生命离不开水的,水确实是居善地、亲善缘,都是跟善在一起的。

老子讲“大国者下流”,“大者宜为下”。就是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越应该把自己放在下边,不要高高在上,不要盛气凌人,不要以大压小。这种非常东方式的观念是有它的参考价值的。这里面有一些精兵简政的味道,就是能不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一个功夫。求学即是这个道理,一方面要复杂化,要扩充知识,另一方面在充实的过程中又要概括、提炼,要把它简单化。为政也是一样,复杂化是一个本事,简单化更是一个本事。所以老子希望治国理政做得越简单越好,当然这里有很多乌托邦的成分。老子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想统治老百姓,必须先向老百姓学习。“在民前也,以身后之”,想领导老百姓做一件什么事,应该先跟上老百姓,看看老百姓现在关心什么。

老子还有一个说法,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话我们今天听着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的是要“敢为天下先”。但是老子这个说法有他的道理,我们也姑且作为一个参考。

“一曰慈”,就是说要保持善意,尤其是要对老百姓保持善意,体恤民情,体恤民艰。“二曰俭”,俭的意思不是指现在理解的物质方面的节约,而是说要给自己留下选择和行动的空间,不要把什么招都用上。按老子的想法,招多,可以留着,别一下子全都用出来。就是要“蓄”,老子还说过“蓄其德”,就是说要积蓄你的德行,要积蓄你的智慧。“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针对当时的情况有感而发的。当时因为各个诸侯国都在那儿闹腾,个个都想吞掉别的国家。而且百家争鸣,苏秦有苏秦的一套,张仪有张仪的一套,荀子有荀子的一套,韩非有韩非的一套,李斯有李斯的一套,各种思想都有。老子认为折腾不好,所以说“不敢为天下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213/9343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