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学习雷锋活动54周年
学雷锋 重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2017年03月03日 11:13
我们普通人应该怎样践行雷锋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雷锋精神的有效传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四川大学哲学系的徐召清老师。徐老师从人生哲学、道德哲学等哲学视角为我们阐述了雷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具体路径。
普通人学习雷锋 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
成都日报:学习并践行雷锋精神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中国传统文化重修身的角度,我们普通人学习雷锋,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徐召清:雷锋是二十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雷锋精神内涵丰富,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而且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血脉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论述,我觉得《大学》中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用通俗的话来讲,首先是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常怀一颗助人为乐之心,就常能发现“助人为乐”之事;反之,如果“心不在焉”,即便有人需要自己的帮助,也往往容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第二,要端正态度,不自欺欺人,不搞突击不作假。“助人为乐”,乐在助人。对于普通人而言,最主要的助人场所应该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完全可以与自己的日常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将其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来。比如,游泳爱好者们在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时,也顺便多学习一下水下救人的技能,或许就能有效避免一些“勇救落水者,自己却不幸牺牲”的悲情故事。
在互联网时代
如何学习和传播雷锋精神?
成都日报: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及其高尚精神感动并鼓舞了无数中国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雷锋精神,实现有效传播,您认为着力点在哪里?
徐召清:互联网无疑是当今时代最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但其快餐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却有利有弊。而雷锋精神的传播和践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雷锋叔叔五日来六日走”“只在三月学雷锋”等突击学习和突击宣传往往难以起到实际有效的传播效果。在我看来,关键的着力点有二:
一是互联网和线下活动的结合。在网上建立长期运行的公众传播平台,同时不断开展线下“学雷锋”的系列活动。比如,既可以针对某些先进代表进行随访跟拍,做成类似“中国人的一天”的系列题材;也可以开展“学雷锋·随手拍”等系列活动。这正是“互联网+”时代学习和传播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
二是将宣传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深入挖掘我们身边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在宣传雷锋精神的同时,也为群众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困难。第二点尤为重要,因为雷锋精神的传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雷锋精神的实践,始终是学习和传播雷锋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只是加速这个过程的辅助手段。
成都日报:作为耕耘在一线的高校教师,对于受互联网影响甚深的新一代青年,您能否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谈谈如何进行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如何引导网络一代身体力行,践行雷锋精神?
徐召清:首先,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同学们的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得益于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远远超过十几年之前。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最好采取双向互动的形式,而不是“一言堂”或“填鸭式”地灌输。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其次,要注重言传和身教的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会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自己力争成为学生榜样的同时,我也要常常将自己的优秀同事们,介绍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我们共同的榜样。再次,要将德育、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精神上的正能量,与身体和审美上的正能量往往是相通的。我从去年秋天起,担任新一届本科生的学分制指导老师。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将会带领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一场德育、体育和美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希望这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恶意解构崇高
有哪些破坏性影响?
成都日报: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存在一些解构崇高的现象,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解构的出现,这种恶意的解构对于弘扬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有哪些破坏性影响?
徐召清:解构崇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些人之所以解构崇高,或许只是出于积极向善的内心渴望,想要拉近与英雄人物的距离。这样的“解构”相当于“重构”,无疑值得鼓励和发扬。因为,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到英雄人物平凡可爱的一面,从而更加明白普通人也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实践来学习和践行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这对崇高精神品质的有效传播,不仅不是阻力,反倒是一种助力。
相反,有些解构鼓励人们追求平庸,甚至为了导人向恶,不惜造谣污蔑。对于这样的“解构”,我们不仅应该积极批驳,澄清是非;甚至也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英雄人物的正当权益。造谣污蔑的危害自不必说,而追求平庸的危害,往往不容易察觉。
古语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党的十八大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价值观的正向传播中,我们的党员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以追求优秀为目标,积极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这不仅构成对造谣污蔑最有力的批驳,而且对降低恶意解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正面影响。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303/9374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