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读者之声
当我们读书,是在发现一个坚持而独立的自己
2017年03月06日 10:38
曾经的十几年新闻记者生涯,我一直做着与人打交道的事情。在采访的时候,如果我需要快速了解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被采访对象,总会提一个问题:
“您最近在读什么书?”
或者说:“您读过的最精彩的,是哪一本书?”
尤其是在人物专访的时候,这个问题百试不爽。
我见过太多的优秀女性,她们的成功得益于对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有着独立而清醒的见解,特别是阅读这件事。
近日,掌阅推出了首个女性文学节,试图探寻阅读能为女性带来怎样的改变。在本次女性文学节中,除了通过采访和调查更加客观地捕捉女性群体的阅读与写作外,还有很多活动,让人们可以从更多角度思考女性与阅读和独立的关系。
所以,接下来就写写我身边那些勤奋阅读的女性吧。
Part 1
曾经专访过一位互联网企业的副总裁。中年女性,短发红唇,走路带风;下属钦佩,上司倚重,是典型的“成功女性”。她的办公室有一面墙的书架,一本《乔布斯传》随手扔在桌上。
我以为这是她心爱的书。当时乔布斯刚刚去世,这本560页的传记由5位网络译者“众包”,35天完成翻译,当时是国内出版市场上的大热门,不停地刷新销量纪录。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对于乔布斯这个名字更是有着不一般的触动;当天前面两位被访对象,对于这本书的评价都很高。
但这位成功女性却直言不讳地批评这本书“太差劲”。“我翻了十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文字简单粗暴,毫无美感,关键是里面很多专有名词翻译错了。”她自己花钱买了10本英文版《乔布斯传》放在公司给员工看:“我是个在读书这件事上,有点偏执和洁癖的人。”
我问:你认为有价值的阅读是什么样?
她说:“我觉得一本书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给阅读者提供的独立思考空间。对书的选择就是第一件重要事,不能因为大家都说这本书不错,我就盲从,总得亲自看看。发现了和别人一样的东西并不稀罕,有自己的主张,或是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不一样的,才是精髓。”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找到自己眼中的那一位,便收获了阅读的价值。
Part 2
我有个朋友,生活中的许多次坎坷,都是靠着读书撑过来的。
大学时代,她遭遇男友劈腿。擦干眼泪放手之后,她办了张卡,没日没夜泡在图书馆。一开始,她只读些女性励志书,逐渐过渡到温暖治愈的儿童文学;再后来她锁定了哲学和宗教学的书架,踏进了一个新的门槛。
本科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她却在毕业那年考上了民族与宗教方向的哲学研究生,从此发现了自己人生正确的方向,一路艰辛却充实快乐。
十年后我们在某一场讲座偶遇,我是采访的记者,她是讲台上的导师。在她的演讲语言中,我能依稀分辨出理科生那种强大的逻辑,也能体会到女性独有的细腻、敏锐和柔软。她讲述起遥远国度的文明、宗教与人民的生存状态,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仿佛头脑中安装了数据库;但与此同时,她也有独特的视角,带领台下的聆听者一起身临其境。
散场后相约去喝杯咖啡。我小心翼翼地问:还记得上大学一起泡图书馆的日子吗?
她笑得很含蓄,也并没说些“谢当年分手之恩”的话。只是淡淡地说,很多女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么一两次“情绪向内探寻到极致的机会”,“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用读书和求学来治愈自己,还给这种疗愈创造了附加值,就是独立。”
Part 3
“我真是特别愿意去书里找理论,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你可别笑我教条啊。”她笑着说。这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一家母婴类知识社区的创始人;孩子和社区是同一年诞生的,如今都茁壮成长。
她说自己“没什么高学历”,教育本科毕业,带孩子弹弹琴跳跳舞挺在行,兼懂理论知识,因此在创业时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母婴领域。她的社区中,最受欢迎的板块是童书、绘本和儿童文学的推荐,以及一些专业育儿书籍的读书笔记共享。
在她看来,女性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应该有足够的独立意识来支撑;而建立这种独立意识的事半功倍的做法,就是正确而有效地阅读。
当年,用“哭声免疫法”来训练婴儿夜间睡眠的理论火爆非常,她却不肯跟风去迎合这样的趋势,而是在社区分享中多次强调“亲密感”和“回应速度”在婴儿安全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的观点当时被许多人认为“落伍”,却在短短几年后,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被验证了正确性。
“我不能说当时有某一本书给了我这样的灵感,告诉我什么样的做法对,什么样的做法错。我只是出于一个母亲,一个女人最本能的直觉,去质疑那种切断亲密联系的育婴方法。大量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也从很多侧面为我佐证,让我有坚持己见的勇气。”
在她看来,读书不分性别,都是给人带来心灵自由和解放的捷径。前提是读完了要思考。“你自己的东西越多,阅读时看到的东西越多。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306/9377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