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徐康宁:积极主动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新机遇

2017年03月09日 16:19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执掌白宫已经一月有余,其特立独行的做法引起美国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极大争议。值得观察的是,特朗普并不是一个有其言而无其行的人,实际上,他正在以不同形式把他当初参选时许下的诺言逐渐加以付诸实施。终止前任总统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让美国退出他很不喜欢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TPP),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人为筑墙,大幅度收紧移民政策,他几乎都做到了。不过,当选总统前他曾多次高调承诺的重要一条——入主白宫的第一天就要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同时对中国商品加征45%的税收,至今尚未有动作,而且有证据表明,在美国财政部今年四月正式出报告之前,似乎也不会有结果。按照特朗普的政治理念和行事风格,这多少有些不同寻常。

中国经济实力是避免中美贸易战的制动器

特朗普之所以并未像他竞选时所言对中国立即出手,主因还在于中国是个非同寻常的大国,经济体量惊人,美国经济对中国也有不小依赖,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一旦打起贸易战,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果特朗普真的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商品进口全面加税,中国必然反击,贸易战不可避免,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不仅中国经济蒙受大的损失,美国经济也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有一种看法比较普遍,即中美两国一旦交恶打起贸易战,中国经济受到的损失要比美国大,因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要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规模,这种看法在美国国内和中国国内都有一定的市场。美国一些政界人士(自然包括特朗普)也是凭借这一判断,认定美国承受得起中美之间的贸易之战。其实,仅仅根据贸易规模就认定美国在两国贸易战中的损失小于中国只是做了一道过于简单的算术题,事态的发展未必会像解算术题这么简单。两国从中受到的负面经济影响,不仅取决于贸易规模,还取决于产业结构、贸易品种类及其需求弹性变化、市场替代因素等。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面广量大的普通消费品,涉及的产业和企业千千万万,如果美国市场关上了,负面影响一定不小,但不至于倒掉一大批产业,而且中国企业也可以在美国之外找到一部分替代性的市场。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则主要是飞机、医药、电子信息等产品,产业的集中度很高,替代市场少,一旦中国不再向美国进口,美国的一些产业会受到更大冲击。此外,美国今天维系较低的物价水平已经离不开中国的产品,一旦中国产品进不来了,美国的通胀压力会明显加大。还有,美国在华的投资利益十分巨大,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视中国为最大市场,冲突引起的利益损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难以弥补。实际上,按照美国国内的一种专业性算法,中美两国一旦打起贸易战,美国经济受到的损失反而更大,一年的GDP将减少0.7%,而中国只减少0.3%。特朗普身边不缺专业人士,不会没有人向特朗普提醒这一点,即便再“任性”的总统,总要算一笔经济账,况且特朗普原本就是一位商人。

特朗普上台执政后,曾公开说过德国是汇率操纵国,目前对中国还算出言谨慎,宁愿被一些利益集团称之为“食言”,尚未有实际行动,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无人能比,美国经济在很多方面也要“仰仗”中国。

 

美国部分退缩全球经济角色定位是大概率

如果有心人把50多年前美国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搬出来,与特朗普总统今年的就职演说加以对照,一定会有今非昔比、时代巨变的感慨。肯尼迪在那份被后人称作传世演讲词的总统就职演说中,通篇谈的是世界局势,用富有文采的一行行优美的排比句提醒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美国就是一个以守护世界秩序为己任的国家。特朗普的总统就职演说则完全转向国内,一向被美国视为国家政策优先选项的国际事务仅仅一带而过,演讲词的文采也大打折扣。这既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美国两位总统个人风格的巨大反差,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50多年前,整个世界处于冷战状态,大部分国家被划为不同的阵营,美国的实力极其强大,在大半个地球有一呼百应的能量,国内经济又繁荣无比,自然以世界为主要舞台。半个世纪后,世界格局从经济到政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国内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故,尤其是2016年的总统大选,几乎在社会价值观层面上把美国撕裂成两半,急于抚平国内政治创伤成了首要任务。即便特朗普换了一个风格,他也要面对国内不同阶层利益诉求的巨大矛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特朗普这个人物的出现,既是美国政治选举制度和社会精英参与政治权力竞争这场大戏的变奏曲,也是美国国内各种社会诉求酿成重大矛盾、不同阶层利益难以调和的自然结果。传统精英也许依旧“情怀世界”,不忘美国在地球上的角色定位,奥巴马任职8年在美国以外“砸”了很多钱,但人多势众的草根阶层无意关心离他们太远的世界事务,只希望有更好的工作和收入。

以往的国际经济秩序基本上是以美国的意志而建立的,美国若要继续维系这个秩序不变,必须还要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政治外交资源。无论是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看,还是从美国自身所处的矛盾焦点以及自身的现有条件看,美国已难以像以前那样独自发挥世界领袖的作用,一国划定天下乾坤已是昨日旧事。相对于以往,美国今天已经是一个缺钱的国家,国内基础设施亟待重建,特朗普政府计划为此投资1万亿美元,但要轻松地拿出这笔钱并非易事。正如特朗普不久前国会演讲(国情咨文报告)中所言,美国在中东战争中花去了6万亿美元,国内的基础设施却千疮百孔。他称如果这6万亿美元用在国内,可把整个国家重建两次甚至三次了。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回归到美国的传统外交路线,在他的任期内,美国政府的主要聚焦点将是在国内。

美国绝对不会淡出国际事务,继续发挥世界领袖作用的口号还会提,但一定程度上退缩全球领导者责任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个大概率。这背后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美国国内政治社会利益诉求的变化,来自于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特朗普是一个加了个人风格的利益诉求代表者。

 

没有“特朗普机遇”,但可利用世界经济治理新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乱局,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国内政治分野和社会矛盾加剧,美国在主动地(至少是部分)卸去全球领导责任,客观上讲,这一定程度上给世界治理腾出了空间,为世界新的力量参与世界体系构建创造了条件。国内和国际上有观点认为,这是所谓的“特朗普机遇”。客观地讲,不存在什么“特朗普机遇”,特朗普带来的是不确定性。虽然其执政风格近来有所变化,但仍然不排除他突然一天使出让世界惊愕的“怪招”“乱招”的可能,也不能排除美国突然打压中国政策出台的可能,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已和全球化浪潮兴起之初有天然之别,和十几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相比也有惊人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一个重塑的过程,许多国家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已经今非昔比。一方面,美国已无力单方面指挥整个世界,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需要动用更多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外交资源,才能维系一个平衡的局面,一个国家已经无法组织起如此巨大的资源,美国甚至在西方国家内部的平衡力也在发生动摇。另一方面,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已经是举足轻重,世界希望中国增加更多责任的呼声不断响起。经过几年的调整和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依旧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增速重回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首,2016年对世界经济的增速达到33.2%,世界其他经济体在发展方面对中国的期盼和相应一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更加显著和急迫。因此,未来十几年对于中国而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而且也是我们积极主动有为地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的有利时机,对这一重大形势和发展趋势应当牢牢把握。

与此同时,在积极主动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操之过急、贪大求快。一是不要过多受别的国家希望中国出来领导世界声音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立足于国内发展,夯实国内经济基础,树立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之根本;三是处理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关系,尤其是保持和发展与美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依旧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中国要在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与美国多打交道、打好交道。

(作者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309/9384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