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深刻领会深入贯彻推进改革的32字方针

2017年03月27日 16:48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这32字,可谓是对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的深入推进改革的指导方针,也更是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的重要问题。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章》关于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体现出的最鲜明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在系列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根本的思想武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一点,再实一点,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等等,深刻诠释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执政理念。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这是党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品质,是深入推进改革的必须遵循。

要知道,各地区、各部门要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在新起点推进各自事业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制约自己地区、部门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勇气;要定好盘子、理清路子,科学确定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思路措施,离不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认识、把握和遵循推进改革的规律,离不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智慧探索;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取得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效,更离不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可以说,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全面深化改革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作风保障。一定要坚决克服作风浮飘,说假话,办假事,搞浮夸,爱做表面文章,工作不深入、改革不扎实、执行不到位等等诟病,把改革推向深入,务必取得实效。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四善”的工作作风,是习近平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一直提倡的。在福建、浙江、上海,除他自身率先垂范外,每每都对领导干部提出类似要求。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后,他在系列讲话中也充满这样的叮嘱。他在参加兰考县委群众路线教育会上就说:都要在改进作风上讲认真,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有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多次讲话中,他都提出这“四善”的要求。此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他再一次要求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应该说,这是各级主要领导推动改革的必备能力。

改革最怕有始无终,最惧作而无成。“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领导干部要“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提高推动改革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各级干部尤须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增强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真本领,要始终在创新真抓实干见成效上下功夫。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推进改革,光有干劲和愿望还不够,更需要以新本领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比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化解过剩产能,怎样减少阻力少些阵痛?推进城镇化建设,如何化解拆迁、环境、就业等各方面的矛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用什么办法既保证农民进城的权益又有效控制大城市人口?这种种“两难”,都需要我们以创新精神直面最突出的矛盾;都需要我们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寻找破解难题的“两全”之策。摆脱“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抓紧成为推动改革的“行家里手”,充分体现出创新干成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施政在于善治,谋事在于善能。在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不断提升推进改革的能力,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要求向前推动,我们定能迈过山重水复的重重险阻,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迎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崭新境界。

 

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主要负责同志要有改革担当,在关键问题上要敢于拍板,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坚决改、大胆试。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对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要旗帜鲜明抓落实。要把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明确下来,对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改革的,要严肃问责。

把准方向、敢于担当,这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中十分突出。战鹰蓝天飞行要明向,舰船大海航行辨经纬,改革依然。首先要把准方向。改革方向在哪里?在党中央的部署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中。广大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决定着改革的方向。恰如会议所指出的:要深入推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使改革服务于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矛盾有主次,诉求有缓急,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深谋远虑观大势,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契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也要把准方向谋设计、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在“四梁八柱”的支撑点上集中发力,以点带面,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把准方向的同时,各级领导一定要敢于担当。领导干部的担当品质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干部道德品质和能力水平的外在体现,是干部价值所系,是改革推进所需。为官避事平生耻,大事难事看担当,改革之中看肩膀。“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迈上快车道,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盘根错节,社会转型急剧加快。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平稳、持续的发展?如何有效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所遗留的种种棘手问题?如何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如何应对老百姓对当权执政者的更高期望?这些都是当前所有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敢于担当”品质的核心是“担当”。对于各级干部而言,担当,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即不怕艰难、不惧风险,积极主动地担负任务、职责、使命,勇于承担责任与失误等。不怕重担、不避责任、希望担当、主动担当、勇于担当;想做事、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成为深化改革的推动者、贡献者,成为人民拥护和满意的干部,成为国家、社会和党的好干部。

亲力亲为、抓实工作。有道是: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瞎忙;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忙”。对于各级干部来说,推进改革亲历亲为、抓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是一门功夫。改革发展千头万绪,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这样才能抓出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已经吹响,容不得还在那里观望等待;军令状已经下达,领导干部不能只挂帅不出征。面对具体改革措施,不允许当“磨盘”,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更不能做“葫芦判”,也不能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不切实际,不做实功,不见实效,再科学的部署、再美好的蓝图也只会成空。惟有凭实立身、以实为尺,抓实工作,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一个行动胜过一沓纲领”。不容讳言的是,改革举措落实“慢”的问题已成为困扰我们加快改革的“拦路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力弘扬亲历亲为、抓实工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改革中,既要追求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又要追求夯实基础、增强后劲的“潜绩”。要增强大局意识,抓好工作落实。只要是党委、政府经过科学决策,研究决定要干的事,都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特别是对事关全局发展、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工作,要一步不松,一抓到底,不见结果不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力争早出成效,快出成效。坚决反对一切脱离实际、虚夸浮躁、不求实效的不良作风,真正把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嘴上说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实惠。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进步,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在工作中自觉坚持,真正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这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327/9410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