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 北京·今日 环境
北京周边将种“绿色项链”抗霾
2017年03月28日 11:08
外媒称,中国将在北京周边种植“绿色项链”树木带以对抗雾霾。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4日报道,中国官员曾尝试通过零星的方式来解决该国长期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如对一些污染企业处以罚款,投资替代能源,责成下级官员执行有关标准等。
现在,在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官员们决定打造一个叫“绿色项链”的绿带,希望能改善空气质量。河北省有大量煤电厂、钢厂,中国污染最严重的一些城市就在该省。
“绿色项链”计划是河北省政府23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个方案中提出的。该方案还提到了京冀交界地区的一些发展规划。
方案说,将依托山脉、河流水系、水库、湿地、田间耕地、主要交通干线,建设环首都生态保护绿带;增加交界地区森林面积;保护恢复连片湿地,为首都戴上“绿色项链”。
中国媒体去年2月报道称,北京考虑构建5条“通风廊道”,每条至少500米宽,以改善空气流通。报道还称,一些较窄的通风廊道也在规划中,具体数目不详。
中国曾尝试通过庞大的植树项目来解决环境问题。最有名的是内蒙古等地鼓励人们种植树木,以阻止沙漠的蔓延。
一些环保专家说,对于北京周边和河北省的污染危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关闭该地区的大量钢铁厂。
官方媒体日前报道称,北京警方拘留了某热力管网公司的一名员工,原因是该员工因违规操作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报道称,赵某违规操作,造成一台4吨的燃煤锅炉脱硫设施无法正常使用,致使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超标排放。经环保部门检测,这台锅炉排放二氧化硫超标10倍,对大气造成污染。
报道称,这是北京市首起适用《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对污染大气违法行为责任人予以行政拘留的案件。
另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3月24日报道,唐山市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如果风向不对,就会将唐山炼钢厂排放的废气吹向180公里外的北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向空气污染宣战,并表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河北省23日公布了一项计划,即增加京冀交界地区森林面积,保护河流与湿地,为首都戴上一条“绿色项链”。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北京周边地区未按计划关闭的钢厂和煤电厂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
资料图片:1月3日,北京持续重度雾霾天气。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延伸阅读】全球变暖致北京重度雾霾的天气条件发生频率增加
央广网青岛3月21日消息(记者王茂盛 王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领军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蔡文炬为第一作者、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为合著者的科研团队,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题为“Weather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Beijing severe haze more frequent under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背景下导致北京重度雾霾的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北京重度雾霾的天气条件发生频率增加。
蔡文炬教授介绍说,虽然一般认为污染排放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但天气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蔡文炬表示,北京冬季雾霾天气发生时,地表北风和对流层中层西北风减弱、并伴随着低层大气层结稳定性增加,这导致天气条件非常不利于雾霾迅速扩散,使其累积进一步发展成重度雾霾。
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场景下,不利于雾霾扩散的稳定气象条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比上世纪分别增加了50%和80%。这种变化与全球变暖导致的低层大气迅速增温以及东亚冬季风减弱等一系列大气背景场变化密切相关,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北京冬季重度雾霾事件的发生频率。全球变暖导致东亚冬季风减弱所致,由于冬季海陆温差的减弱。海洋巨大的热容量使得海温比陆温增速要慢得多,同时西太平洋和中国近海复杂的环流输送系统对该地区的海温有着重要调控作用。
海洋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克厚表示,雾霾的治理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海洋国家实验室应当贡献自身力量,引领和推动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科研机构在气候研究等领域的世界合作,为环境改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海洋国家实验室是全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优化配置全球科技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要组织。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在实施“透明两洋一海”等重大科学计划,旨在为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精细化预测提供科学支撑。同时,实验室正联合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等筹建海洋与气候预测国际研究中心,凭借海洋国家实验室国际领先的超高性能计算平台,实现对未来几十年海洋环境与气候超高分辨率的预测预估。
【延伸阅读】环保部释疑:为何采暖季结束京津冀雾霾卷土重来
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本月15日开始,持续了十多天的蓝天匿去了踪影,灰霾天气又开始控制京津冀区域。监测数据显示,3月1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天津、石家庄、保定、廊坊、晋城5个城市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重度污染。昨天,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小时浓度超过重度污染。北京昨天已发布重污染蓝色预警。
对于这次重污染过程,不少人颇为疑惑。采暖季已经结束,减少了燃煤污染排放,而春季扩散条件也应明显好于秋冬,为何仍然躲不开灰霾天气。环保部释疑,季节转换加上部分“散乱污”企业复工,拖累空气质量。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预报员王威介绍,从往年情况看,三月处于季节转换期内,大气扩散条件变化较快,14日后,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占据上风,所以京津冀区域内空气质量明显转差。
本来预计污染过程将会持续到周四,但20日京津冀区域内部分地方出现降水,短暂中断重污染持续过程,“过去五天,京津冀污染物一直处于持续累积的过程,20日对京津冀来说是个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因为从东北地区来的气流,对东部甚至南部可能会有一个污染物清除作用,包括一些降水过程,都是非常好的。现在看21到23日整体大气扩散条件比较静稳, 22日北京会比21日污染物累计加剧,会是中度污染,短时会有重度污染过程。23日可能会有一次区域降水覆盖北京,这次过程也会对污染物清除非常有利,24日夜间到25日有系统性冷空气影响,这会让北京空气质量彻底改善。”
为何“停暖”没有能够带来好天气,除了王威所说的大气扩散条件因素外。部分冬季被调控生产的两高产业已经陆续复工。此外,环保部也在京津冀18个城市督查发现,3月16日以来,多地都存在“散乱污”企业或企业群违法违规复产情况。
根据环保部通报,廊坊市文安县孙氏镇纪屯村十多家注塑小厂列入该县“散乱污”清理整顿名单,但在检查时发现已基本恢复生产。沧州市海兴县海通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则被发现生产现场混乱。此外,还有部分企业违法排放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一些企业在线监控数据造假或管理混乱。环保部督查发现,石家庄市鹿泉区曲寨水泥有限公司三号窑烟气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擅自修改仪器参数。山西蒲县超腾供热有限公司无脱硝设施,在线监控装置故障。目前,环保部已经将相关问题反馈地方政府,要求限时整改。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此前明确,今年将对“散乱污”企业群进行专项治理,此外,我国正在试点建立跨区域的大气环境管理机构,将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排污企业多,各地差异大,目前环保部正在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国的环境监管执法、环境质量和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环评审批和管理、重污染天气应急会商和应对等管理平台。这些平台的应用将会使我们看到每一位执法者的执法过程,每一份环评报告的评估内容,每一个监测数据的历史留痕。”
就在18日,北京最后一家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已经停机备用。在此之前,北京已经按照计划关停了其他三家燃煤电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春贵表示:“相应的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1吨,氮氧化物排放约285吨,粉尘排放约110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预报员王威表示,预计四月后,雾霾频发的情况将有明显好转,“从统计数据看,13年到16年,优良天数比例增加明显,尤其是在采暖季后春节过后到入秋之前。预计今年这段时间之后,华北和京津冀天气优良天数和蓝天天数都会明显增加。”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328/9411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