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系列微专题 时政 四个全面 最新动态
从严治党管院 提升司法公信
2017年03月31日 09:30
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时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面对新类型疑难案件高位增长的新情况,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多元司法的新需求,人民法院必须从严治党管院,深化司法改革,严格公正司法,才能不断提升司法公信,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以班子的从严责任带动工作标准的提升
一个单位的工作关键在班子,成效在落实。各级法院党组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标准,要按照“五个过硬”班子建设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治属性,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确保人民法院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进一步从严责任。要牢牢把握政法机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目标,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敢干担当的精神,动真碰硬的举措,确保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三是要进一步以身作则。作为“关键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走在前面,当好表率。履职尽责干在前,增强素质走在前,廉洁自律做在前,不断提高加强法院思想政治建设、把握法院正确方向的本领,不断提高从严治党、从严治院的本领,不断提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能力,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凝心聚力,影响队伍,感召干警,成就事业。
二、以法院的从严管理推动工作质效的提高
要进一步确立公信立院、质效建院、从严治院的观念,提高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果的认识,扎实推进分层分类的严细管理和科学考评,依托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最大限度地推进审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政务工作有序化、实效化,服务工作标准化、人性化。一是要深化司改,完善严格的司法责任制。要以明晰的审判组织权限和审判人员职责为基础,以严格的审判责任制为核心,以科学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为前提,以有效的审判管理和监督制度为保障,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切实使主审法官、合议庭、院庭长、审委会权责清晰、各司其职、规范运行。二是要严细管理,优化审判管理机制。要完善审判案件信息管理机制,确保案件信息管理及时、翔实、准确、全面,按程序流转、公开;要完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严格节点管理、审限管理、程序监督、中止变更等环节的批转;要完善审判质效评估机制,规范对人均结案率、上诉率、发还率、改判率、调解率、申诉率和审限等指标的考核评价;要完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庭审、合议、裁判文书专项评查和案件质量监测调控;要完善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机制,努力提升各项指标数据的解决现存问题、指导改进工作和决策建议的功能作用。三是要严格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依托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司法数据资源,科学设置考评指标,量化责任业绩考核评价和案件质量评查评估,把考评结果切实与法官的业绩薪酬、选任等级、评先选优、追责处分挂钩,有效激励法官主动尽责,多办案、快办案,办难案、办好案;并逐步健全法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错案的发现、分析、问责机制和程序,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根据法官履行审判职责的过错行为和案件裁判导致的后果,区分责任、后果进行问责追责,倒逼法官尽职履责,严格公正司法。
三、以干警的严谨作风促进司法公信
要按照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干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和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方向,深入推进法院队伍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铸就忠诚担当的品格。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化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培育法官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捍卫者,做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守护者,做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引领者,做社会主义法治维护者,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践者。二是要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提高公正司法的素质。要以能力为引领,需求为导向,推进分层分类教育培训,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干警的能力和素质;引导干警坚定法治信仰,严格规范司法,不断提高驾驭庭审的能力,适用法律的能力,制作裁判文书的能力;提高释法析理、调解协商、实现案结事了的能力;提高应用科技平台和手段破解难题、节省资源、提高效能的能力;提高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依法处理、以案释法、舆论引导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干警公正廉洁。教育引导干警养成纪律自觉,切实做到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要持续整改作风突出问题,坚持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及时查处相结合,建立司法巡查、明察暗访、问题通报、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推进司法作风持续好转。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约束监督机制,构建和完善集实时监督、动态管控、风险预警于一体的从立案分案到结案归档的审判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发挥约束权力、警示规范、预防腐败的作用。
四、以案件的严格司法保障司法公信
人民法院要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始终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引导广大法官办“铁案”“精品案”“和谐案”,以案件的严格司法,规范司法保障司法公信。一是要精化审判,规范司法。要优化分案,对适应调解解决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实现诉调分流;对不同类别、难易程度的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同时通过推动家事审判、未成年人审判、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破产重整、涉外案件、侵权责任等专业合议庭建设,提高审判质效,统一类案裁判尺度。要精化庭审,有效提高裁判的质量和效果;实化合议,健全合议庭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法官适用法律的能力和制作裁判文书的能力。二是要强化执行,保障胜诉权利的实现。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严格依据法律、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办理执行案件,以规范促公正。推进执行机制科学化,建立有效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和诉讼保全与执行的衔接机制,建立各类异议之诉与执行的衔接机制和执行与破产的转换衔接机制,推进执行工作智能化,依托全国法院执行指挥系统、网络查控系统和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运用、充分发挥执行分案、网络查控、财产处置、款物分配、信用惩戒、结案审批、信息公开、监督管理、电子签章、决策分析等功能,实现全程管理、全程留痕、全程公开、全程监督,确保执行工作的高效规范。三是要实化监督,以公开促公信。通过四大公开平台,实现从立案、庭审、听证到文书、执行、审务等方面的全程、全面公开,以公开倒逼司法公正高效。要通过人民法院政务网站,12368诉讼服务平台以及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宣传和咨询服务,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进而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朱明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331/9415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