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大家谈

【视点】百年追梦,青春无悔:他们撑起了近代中国的脊梁

2017年05月03日 09:5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历尽千辛万苦,用数不尽的心血汗水汇聚成了一条辉煌的复兴之路。我们不应忘记,有那么一些青年,他们怀揣着梦想,撑起了近代中国的脊梁!

谭嗣同

谭嗣同

1、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阻挠下,变法失败。谭嗣同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在狱中,谭嗣同曾题诗一首,史称《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林觉民

林觉民 陈意映

2、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骨干密谋革命,决定从革命党人中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在广州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林觉民被委以重任,负责在福建召集革命志士,筹集革命经费,制造起义所需之武器弹药。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林觉民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时年24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在起义三天前写给其妻子陈意映一封诀别信——《与妻书》,此文感人肺腑,让人忍不住掉泪。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

夏明翰

夏明翰

3、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后来,夏明翰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时年28岁。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这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诗》

陈铁军 周文雍

周文雍 陈铁军

4、周文雍 陈铁军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为了掩护工作,在上级指示下,周文雍和陈铁军合租一个房子,假称夫妻,建立秘密联络点。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工作上的互相帮助和生死与共的斗争,把这两个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陈铁军继续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两人同时被捕入狱。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敌人押上刑场。两位烈士态度从容,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一对革命情侣,面对敌人的枪口,把刑场作为结婚的礼堂,把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其婚礼之悲壮,空前绝后。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

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绝笔诗》

吉鸿昌

吉鸿昌

5、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1年,吉鸿昌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被蒋解职并勒令出国“考察 ”,在欧美期间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号召海外侨胞“用热血拥护祖国”。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吉鸿昌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9岁。殉难前,中国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光辉诗篇——《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就义诗

杨靖宇

杨靖宇

6、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40年,因为叛徒出卖,东北抗日形势更加严峻,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东北的隆冬,雪很深,杨靖宇已经几天没吃饭了,棉鞋也跑丢一只。这时,杨靖宇遇到了上山砍柴的村民赵廷喜,对他说:“老乡,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看杨靖宇又饥又寒,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就对杨靖宇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投降,日本人打算让杨靖宇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利用其影响制服东北抗联。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不幸的是,赵廷喜下山后向日军告密。杨靖宇被上百名日本军警围攻,但最后的战斗仍持续了20分钟。杨靖宇右臂一度中弹,手枪落地,他又用左手抽出另外一支手枪来迎战。之后胸部再次中弹,杨靖宇将军倒在了扭筋子树下。日军对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他的腹中除了棉花和树皮以外没有一粒粮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03/946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