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博览 读者之声
“儒”的灵魂,儒者的精神与价值定位
2017年05月08日 14:41
有人说,儒是封建士君子的代名词——在现代社会,封建社会的环境已经没有了,所以儒也就是失去了其价值。
这种说法本末倒置:儒的提出,其精神和社会价值定位是在先的;而儒具体身份(君子、大人),则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进行定义的。
那么,儒的精神和价值定位是什么呢?
所谓的儒,是经过孔子重新定义过的:在孔子之前,儒是一种职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共事务专家”。
而孔子重新定义了儒的价值定位:作为家国与社会的担当。《论语》有证:“子曰,君子不器”。
意思就是说,君子(儒者)不能仅仅停留于只擅长一些小的伎俩和成绩,孤芳自赏。而应有一定的社会担当,“士不可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在这样的价值定位之上,才有后续的问题:儒者进入当下的社会中,要起到相应的价值担当,应该成长什么能力,应该去争取和奋斗的是什么?当然,这一切都以“仁”为核心。
而孔子所倡导的儒者的作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家国子民——不可否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孔子主要的话语对象是士大夫以上的人。
可以说这是一种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但是试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可能起到“弘毅、仁以为己任”的带头作用的,应该也是这个阶层的人吧。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僵硬的要求所有人都能够心怀家国天下,而是希望那些有足够条件的人,能够践行超越自身私利的价值追求。
所以,孔子提出的价值倡导和社会担当,在现在社会,也是很合理的:人,不能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自己过着滋润的小日子,却不管他人饥寒交迫;
因为还有一种价值定位,是为了家国,有所担当,有所贡献!
道理很简单:广厦万间,再增加一万也并不会富裕,眼前的只是死城一座;而分享给千万人,才可以欣赏人间灯火一片!
从这个角度说,那些守着自己的富裕,过着所谓“儒雅”小日子的人,都配不上“儒”这个前缀(如儒商、儒官和儒雅的人等)。
因为儒的真正精神,并不是附庸风雅,或是把自己变得文绉绉,而是一份社会担当!这才是孔子给予“儒”的灵魂核心。
就像上面说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儒者;毕竟每个人有自己条件、志趣和选择,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也无不可。
但如果我们要倡导复兴儒学,那么就应该倡导真正的儒学精神——而不只是那些“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的经典文本。
关于儒学,我们有太多的误解。而这最主要的误解,就是对儒的精神定义:即,儒的真正精神所在。
丢了精神灵魂,儒只不过剩下一个形式和躯壳而已。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08/9468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