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一周年 各地动态
河南省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
2017年05月09日 13:48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凝心聚力,日前,河南省社科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河南省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现刊发研讨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上升为“六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党中央提出、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基础,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系统总结、概括提炼,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形成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精神动力。
——河南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永苏
●党校因党而生,是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校姓党,就是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梁周敏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导向。为人民做学问,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不负时代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既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紧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聚焦改革实践中全局性、战略性、针对性的大问题,回答民族复兴征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好“思想库”“智囊团”。
——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牛苏林
●对照讲话精神,对于从事社会经济的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学者而言,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准确把握河南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任务,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四个河南”建设、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新乡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刘荣增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在研究中,选择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找出人民群众所关注,党政决策部门所头疼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导向”包括:一是以问题为表征,有规律的重大理论关切,以及重大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二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三是改革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这些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回答、解决、关照的问题,也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点所在。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
●作为社科学者,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就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积极开展富有时代性、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吸取国外经验的同时不忘发展本土理论;应重视高校哲学社科育人功能,在完善学术体系的同时,培养出合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后备军。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把政策做得更实一些,把环境营造得更好一些,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陈爱国
●当今世界,物质诱惑太多,精神诱惑也多,稍有不慎,放松警惕,走上错误的道路。在“两学一做”教育中,党中央号召,全体党员要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说到底,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严格自律。同样道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慎独自律,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信口雌黄、随意放言。在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赵传海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为谁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便敏锐地觉察到破解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抓住了时代的最强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无一不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具体体现。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已经指明了解决重大时代难题的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着力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落到实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志友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09/9469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