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系列微专题 时政 四个全面 最新动态

谨怀初心 牢记重托 不辱使命

2017年05月11日 10:47

 

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光辉的业绩,他们坚持艰苦卓绝的孤岛奋战,创造了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海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始终奋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大特区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另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今年4月25日,中共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谨怀初心——矢志不渝的追求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前,长期定位为国防前沿,经济建设投入少,城乡面貌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社会发展缓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怎样才能迅速地让海南摆脱落后面貌?如何才能尽快地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牵动着党中央领导的心。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满怀期望地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10个月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海南在第一次党代会上即明确提出“为建立一个繁荣、安定、优美、富饶的新海南而奋斗!”。在其后的历次党代会,海南都根据时代特点、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提出明确奋斗目标,从“力争用二十年时间把海南建设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政治民主、法制完备、社会文明的省份”(海南省第二次党代会)到“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海南带入21世纪”(海南省第三次党代会),再到“使海南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地区”(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而努力奋斗”(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力日益增强,海南具备了迈向更高发展平台的实力和底气。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开始在世界版图中寻找新的自我定位。“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目标可望可及、可知可行,为海南人民创造了与大特区共同成长进步、书写精彩人生的无限可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领导人民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共海南省委始终谨怀初心,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扭住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不放松,最大限度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新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牢记重托——改革开放的先锋

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试验田,始终被寄予厚望。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党中央和中央领导人多次对海南发展提出明确要求,鼓励海南大胆试验,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海南各级党组织始终锐意进取,敢闯敢拼,攻坚克难,百折不回,用不胜枚举的“第一”“先行”“试点”“示范”扛起了改革开放先锋的使命担当。

面对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放胆发展生产力”的时代号角。随即在所有制、市场体系、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革,一系列新政策、新概念、新浪潮,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强烈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南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坚持和完善“一省两地”战略,以“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围绕国际旅游岛“六大定位”,积极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和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着力发展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海南发展又好又快。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海南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工作主题。围绕新时期改革开放,海南持续推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农垦改革等等,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造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自觉扛起生态担当,坚持保护和发展并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持之以恒地抓好绿化宝岛、美丽乡村、节能减排等生态工程,下大力气“增绿”“护蓝”,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围绕海洋强省,增强海洋意识,积极融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壮大海洋产业,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科技兴海步伐,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争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

一路走来,能够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排雷闯关,海南甘为先锋,闯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天地,闯出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南范例来!奋进的海南在勇往直前中,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实现了自身的时代价值。

 

 不辱使命——建设美好新海南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中共海南省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总指引,以中央对海南发展的战略定位为总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海南落地生根;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统筹谋划、前瞻安排,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不断进取,坚决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从经济实力看,2016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4044.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7.5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24.0:22.3:53.7。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全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个重点产业显示出迅猛发展势头。以海航集团为代表的的大型企业集团全球布局步伐加快。海南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从生态环境看,全省所有市县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制定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保护督查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构建生态环境防护网。大力开展海防林建设,持续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中部生态核心区得到有效保护。淘汰一批落后产能,2016年实现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双下降,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大气、水体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从基础设施看,高水平规划建设“五网”,环岛高铁全线贯通,博鳌机场建成,“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构建,港口加速整合优化;核电、火电、抽水蓄能等电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昌江核电等一批电力项目建成投产。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逐步改善。“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扎实推进,一批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蓬勃兴起。海口“双创”、三亚“双修”成效卓显。

从民生改善看,近年来,海南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年初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持续推进“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作,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合作范围覆盖全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文体事业进一步繁荣。防灾救灾能力大幅提升。

回顾历史,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先锋,以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敢为人先的实践勇气和行稳致远的改革方略,义无反顾地扛起了重大而光荣的使命担当,交出了满意答卷。展望未来,海南将充分发挥好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和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毛志华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11/9472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