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杨小军:协调发展理念的三重维度
2017年05月16日 11:07
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致力于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这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协调发展是历史维度、方法维度和价值维度的有机结合,是治国理政的经验概括与理论提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体现与应用,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终极价值取向。
治国理政的经验概括与理论提升
理论的创新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既需要一定的实践基础,也离不开思想成果的传承。协调发展理念植根于中国发展实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治理智慧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治国理政的经验概括与理论提升,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两条腿走路”的思想方针和原则就是协调方法论的生动体现。为此,毛泽东提出要处理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十大关系”。“十大关系”的核心就是要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把毛泽东“两条腿走路”思想发展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论原则,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综合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提出了“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找到了“五位一体”的相融点和连接点,理清了“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坚持统筹兼顾,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注重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积蓄发展后劲,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体现与运用
协调发展理念既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结果,也是娴熟运用科学方法论的结晶。协调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体现与应用,是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有机结合。
协调发展理念是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指出,协调发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一方面,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协调推进。另一方面,协调发展理念在处理各种发展问题时并不主张四面出击,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孰先孰后,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当前尤其要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发展上发力,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文章,着力于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协调发展理念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然后,又走向不平衡,再走向平衡,这样循环往复地促使事物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协调发展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协调发展理念是系统思维的体现与应用。人类社会发展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由于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要素之间只有保持优化组合,才能维持系统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一种有序稳定和谐的结构。
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终极价值取向
协调发展理念不仅是一种强调普遍联系的系统辩证法,一种着眼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维,更是一种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和谐的人本理念。
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协调发展所协调的各种关系,说到底还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协调发展不仅要为了人民,还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在治国理政中强调协调,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发展理念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作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战略部署,这既是协调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必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16/9478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