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五通”泽天下 “一带一路”惠世界

2017年05月16日 13:30

 

五月的北京,阳光灿烂,普照大地,鲜花盛开。首都人民盛情迎接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宾客,热烈庆祝“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

“一带一路”,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后,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截至此次会前,国际上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此次会议期间,又签署百项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已经超越亚洲,面向全球。这正是:“五通”泽天下,“一带一路”惠世界。

一带一路,世界同享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而“五通”的主要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

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在演讲中首次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五通”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大路朝天,大道致远,表明中国在新的起点上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人类与世界未来的思考,再次展示中国智慧,为今后“一带一路”建设乃至全球化怎么走指明了方向。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仍处困境,全球化进程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如何探索发展新路径、探寻增长新动力,世界期待更加清晰的新智慧走出困境。

继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后,着眼于全球共同发展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对新形势下全球治理作出新的思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五通”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和平是前提,繁荣是目标,开放是导向,创新是动力,文明是内涵。这符合时代潮流,是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清晰的行动纲领。沿着这样的路径,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可以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事实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国家的强烈兴趣,关键在于为世界各国开辟了合作新路,努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将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让世界同享中国智慧。这种中国智慧就是大道至简。而这种“道”,体现在“三可”上。

一是可分享,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对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有过深刻阐述:“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于对抗、零和的陈旧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建设与霸权主义主导下的所谓“合作”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后者具有私利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后者具有歧视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后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和谐性,而后者具有对抗性;前者具有持续性、长久性,而后者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正生动展现着合作共赢这一基本理念。以“一带一路”沿线的阿拉伯国家为例。当前,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欧美的工业化完成较早,其经验的借鉴意义不大;而中国的工业化经验很鲜活,与阿拉伯国家合作潜力巨大。因此,中国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得到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展现了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二是可持续,包容互鉴。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类社会正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建设从人类重大共同关切入手,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愿望。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已从生产力层面拓展为三个层面的基本涵义: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实现国内国际合作发展可持续,实现生产生活理念可持续。一句话,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思维的三位一体,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内涵。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包容,要努力实现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平等、大国与小国平等、代际平等,改变西方国家不包容他者的现状。正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这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深刻揭示。

三是可走进深植生根。“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重要的是要中国企业“走进去”,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的国家需要基础设施,有的国家需要贷款,有的国家需要教育,我们提供的应该是这些国家需要的。“走进去”的过程是共商的过程,是共建的过程,更是共享的过程。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在21世纪播洒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引导企业往全球分工体系中最有潜力的市场走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创经济全球化新模式,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恰如习近平主席在祝酒词中所说: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一带一路,世界共用中国方案。虽然“一带一路”脱胎于古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文化符号,但它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而是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引领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伟大创新,展示出中国方案。

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是,2016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多变、乱象纷呈,世界的和平发展面临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冲突、变革与守旧的艰难抉择:地缘博弈多线推进,叙利亚、朝核等热点问题交替升温;英国脱欧,特朗普执政,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排外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明显抬头。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方案、新的行动,以实现世界形势乱局向世界发展新局的转变。

而且,前一轮经济全球化虽然拉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包括增长与分配、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等,由此加大了贫富差距、南北差距,并引发了地区政治动荡,使发展中国家参与的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逆全球化呼声越来越高,全球治理已走到十字路口。面对逆全球化浪潮高涨,美英等发达国家自扫门前雪。而“一带一路”建设恰恰为各国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和新出路。

4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实践,正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的4年,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的4年,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4年,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的4年,是民心相通不断提升和各沿线国家友谊加强的4年。“一带一路”承载着很多很多,其中就包括它承载着人类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把每个国家、每个百姓的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让理想变为现实,让人民幸福安康。 

“一带一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开创世界发展新局面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引领开放变革潮流、普惠各国人民的全球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新方案,成为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是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的泛区域经济合作,涵盖区域甚为广泛,为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搭建了新平台。这种泛区域合作不设标准,也没有门槛,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意愿和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找到相适应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可以有自由贸易协定,如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等。既可以是多国参与的经济走廊建设,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还可以是双边合作。

“一带一路”新方案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起点:改善各国发展环境。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改善各国经济发展环境上将发挥巨大种作用。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看,基础设施落后已严重制约未来经济发展。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基础设施的不足已经成为了亚洲经济增长的瓶颈,到2030年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计将超过22.6万亿美元,在2010—2020年,升级改造并扩建基础设施网络成为亚洲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总结自身发展经验提出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以改善各国发展环境为出发点、以基础设施及产能合作等大项目为载体,在合作方之间开展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通过此种共建的方式,将更多国家和更多资源吸引到公共产品建设中来,以便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为各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奠定新基础、创造新条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必将为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空间,从而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新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力求以自身的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本身就改变了此前全球治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格局,就是对全球治理的发展与贡献。与此同时,中方提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指导“一带一路”建设,为经济全球化另辟蹊径,是破解困局的因应之策,也是确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并为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树立了优秀典范,更为普惠世界各国提出了杰出方案。与会各国政要纷纷点赞,道理也就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16/947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