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国际

张仕荣: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2017年05月16日 17:18

 

张仕荣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张仕荣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张仕荣报告音频.mp3

点此观看完整视频

点此观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PPT


首先,什么是安全?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那么,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当今世界大国的国家安全观都是大安全观念,既涵盖了传统安全,也包括了各种非传统安全。那么,传统安全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非传统安全指的是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所以,既有内部安全,也有外部安全,还涵盖了全球安全。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一)冷战格局下新中国传统的安全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这时候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传统安全的威胁。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不久,毛泽东主席就这样说过,“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的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所以我们的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所谓就是‘打得一拳,免得百拳来’。”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的事情还是要搞一个保险系数……所以,要准备作战。第一,我们不要打,而且反对打……但是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你就睡不着觉……他一定要打,是他先打,打原子弹。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选哪一个呢?我看,还是横了一条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

在冷战期间,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核武器“相互确保摧毁”,催生了冷战这种冷和平的格局。中国在没有拥有原子弹之前,美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有过四次的核讹诈,包括朝鲜战争就有两次。因此,毛泽东主席说,“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说还算是一件大的事情,但是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因此,我们在传统安全领域虽然面临巨大的威胁,但是我们不怕鬼、不信邪。当然,我们首先要使自己的国力壮大。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接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工业的副总理李富春同志的时候曾经讲过,“世界上从有历史以来,没有不搞实力地位的事情。任何阶级、任何国家都是要搞实力地位的。”他还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主席又风趣地说,“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因此,我们要增强国家实力。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也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所以,“两弹一星”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国无疑处于弱势,在60年代曾经面临美国和苏联两大威胁。周恩来总理1972年1月曾经指出:“我们认为,任何国家决不能靠外力维护其独立和生存,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保护国或殖民地。再小的国家,只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就能顶住外来威胁,自立于世界之林……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妄图孤立、包围、遏制、颠覆中国的阴谋都只能以可耻的失败告终。”(注:周恩来嘱咐我方人员起草的《对美方口信的答复》)所以,周恩来总理强调,“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不断抗击外来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并一定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周恩来总理说,“我们早已说过,我们准备敌人从四面八方打进来,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要奋斗到底,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得以改善。当年中美建交的国际背景就是认为苏联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威胁。1973年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中美两国只要目标相同,可以‘搞一条横线’,即建立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线’战略,并团结这条线周围的‘一大片’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展。”毛泽东主席对美国方面说,“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一个王八蛋”,那指的就是苏联。

1972年1月,毛泽东同志同周恩来、叶剑英谈中美关系的时候就指出,“(当前的)基本问题是,无论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不能够两面作战。我们口头上说两面、三面、四面、五面作战都可以,实际上就不能够两面作战。”毛泽东主席这个战略思路到今天我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中俄两国就要加强协作,抱团取暖。

到8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变换有了新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那么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因此,小平同志提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安全在整体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同时,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构建国际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

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在这个多极化的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因为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搞不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提高,那么这个国家的安全就会失去基础,失去保障。就像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历史上曾经出现“大逃港”现象,就是上百万人次的内地居民通过各种手段偷渡到香港。当时,中央启动了改革开放。只有内地的经济搞上去,才能够终止这种“逃港”现象。

(二)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

结合冷战以后的国际新形势,中央从战略高度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当时,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型安全观——在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新安全观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建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指导、推动这一组织不断地发展。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4月,五国又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整个上合组织首倡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从而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安全模式。

 

(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安全是宗旨,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是保障,促进国际安全是依托,从而确立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这里面我们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指的国家安全是各领域安全的集合体,具有总体性的特点。同时,每一种安全虽然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但各种安全彼此又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安全包括中国的海外利益、核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每一种安全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但是在研究每一种安全的时候又要注意各种安全彼此又密切相关。比如,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是紧密相关的,军事安全与国土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里面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国家安全维护的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一是国家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第一方面。第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第三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一层维护的是政治安全,第二层是主权安全。第三层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包括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等。

首先,我们强调人民安全为宗旨。要摆正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的关系。只有国家安全了,人民才会获得安全。另外,政治安全是我们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中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多年来,敌对势力借用各种借口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对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建设成就进行攻击。我们随便到网上搜一下,就可以发现很多历史的素材都成为敌对势力对党攻击的对象。一些党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些领袖人物,雷锋、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等都被敌对势力大肆抹黑,我们要予以有力反击。另外,当前党和国家的一些伟大建设成就也受到攻击,一些重大的工程,比如说南水北调、高铁、核电、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三农”、民族区域自治等,都被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所恶意攻击。因此,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绝对不能吞下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苦果。习主席在各种场合都强调,我们古老的文化不能走丢,我们的政治道路不能走歪,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地盘不能走少。同时,中国在国际上也不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腊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国家强盛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陷入国强必霸发动战争的怪圈,历史上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很多历史学家总结,当今人类历史上14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有11个伴随着战争。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没有对外称霸的基因,中国绝对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二、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这里面我们总结了五个方面:第一,在传统安全领域,随着中国崛起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第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中国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的压力在逐步增大。第三,国际上一些破坏性因素的渗透愈加激烈。中国“反独促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文化安全都面临着复杂的挑战。第四,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国内安全出现新格局。第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美国的全球战略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洋战略”:一个是太平洋战略,一个是大西洋战略。所谓的太平洋战略,就是美国在奥巴马时期推行的“亚太战略再平衡”。通过朝鲜半岛、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形成第一岛链,封锁中国、遏制中国,在经济上配合的是TPP,将中国排除在地区贸易规则制定的圈子之外。另一方面是大西洋战略,就是通过北约东扩遏制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从美国的全球战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俄罗斯被美国认为是它的主要对手和敌人。

由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应对得当,美国推行太平洋战略并没有收到预想效果,中国周边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在欧洲,美、俄、欧目前在乌克兰博弈,陷入长期化态势。当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逐渐东移。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表示,“我想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美国正在重返东南亚,我们正在完全致力于在东南亚的伙伴关系。”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期间,就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表态,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之前的美国政要是从来没有这样表态过的。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主要目标在于遏制中国。所以,我们面临的传统安全形势,包括军事安全、国土安全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总而言之,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心,只有处理好中美关系,我们的周边关系、大国关系才能够逐步理顺。另外,在多极化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美关系是这个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骨架甚至是“龙骨”。因此,处理好中美关系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第二,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中国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的压力在增大,尤其体现在周边安全上。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与美国相比是非常复杂的。美国是东西两大洋、周边无强邻,周边安全形势是最理想的。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是最复杂的。我们的邻国多,有20个邻国,14个陆地接壤,6个隔海相望;而且历史纠葛多,与一些周边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军事冲突,好多国家处于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一岛链上。周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是我们的战略依托,因此周边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中央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理念,要做好周边工作。

近些年来,美国纠集一些国家在南海掀起风浪。现在南海问题已经趋于平稳,我们既保持了南海地区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又有效地维护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南海的海域总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有230多个岛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领海。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侵占我国岛礁29个,菲律宾侵占我国岛礁9个,马来西亚侵占5个。2002年的时候,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要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来和平解决南海争议。但是美国介入以后,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举措,西方国家称之为“切香肠战术”,美国称为“反区域拒止战略”。2014年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指出,中国在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因此中方在赤瓜礁填海造地进行建设,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当前,美济礁等三个礁盘通过填沙造岛,已经成为三个具有战略纵深意义的岛屿,而且有三条大的机场跑道,其他礁和岛上的力量都得以增强,有效地维护了我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第三,国际破坏性因素渗透愈加激烈,“反独促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文化安全都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台湾方面自从民进党蔡英文上台以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陷入紧张局势。香港方面,这些年美日等外部势力的介入,香港局面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另外的周边安全热点,比如说蒙古。蒙古以前曾经认为美国是他的第三邻国。后来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推动下,中蒙两国双方签署了30多项的合作文件,涵盖了经贸、矿产、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多个领域。习近平主席和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共同签署联合宣言,宣布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以,当年蒙古夹在中俄两国之间,美国力图打下楔子,现在美国的这种阴谋还是落空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维护我国北部的国土安全、边境安全。

第四,当前国内的社会矛盾进入了多发期,国内安全出现了新的格局。在经济方面,一些一线城市房价高企,这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央一直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高房价出手,这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腐败本身是威胁我国政治安全的一个毒瘤。因此,我们一直加大反腐力度,推行法治建设、体制改革、制约权力等一系列的组合拳遏制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仅2015年的抽样监测,我国有1978万余台主机被10.5万余个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控制。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研究成果“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理论及核心方法”通过验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那么这个供应链的命门就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因此,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必须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难题。特别是我们要争取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包括最近提出的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都是在某些领域起码和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实现了“并跑”,也许在有的领域将来我们还会实现“领跑”。由于互联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特别是互联网主要的根服务器都在美国,美国的一些极端保守势力曾经狂妄叫嚣,不用通过发动战争他们就可以将三峡大坝摧毁。尽管有些耸人听闻,但是我们还是要高度关注和重视。

 

三、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新思考

这些思考主要归纳为四点:第一,在安全机制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安全战略方面要奉行底线思维。第二,我们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特别是下大力气搞好周边关系。第三,处理好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关系,提高综合应对能力。第四,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以人为本。

(一)在安全机制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奉行底线思维

在顶层设计方面,首先我们要对未来可能的安全威胁作出预判。党的十八大就提出重要的战略判断,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十八大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对我们进行封堵、遏制。美国这个国家是比较现实的,一方面要同你合作,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担心你发展得太快会威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因此在多领域、多节点对你进行封堵。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我们也在多领域、多节点突破美国的封堵。比如,在对外经济合作上,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核电、高铁都成为我们“走出去”的亮丽名片。在国际金融格局中,世界银行是美国人在控制的,亚洲银行是日本人在控制的,中国提出了建设亚投行,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2015年,英国突然提出要加入亚投行,在国际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有的西方媒体甚至认为这是国际性权力转移的重要标志。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领域,我们逐渐突破美国封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中国海军已经逐渐地从浅水海军走向了深海海军。在国际政治格局方面,我们提出了多极化,像中俄、中非关系等,也对中美关系形成有力牵制。在意识形态领域,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古人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就是说,国家虽然大,但总是对外发动战争,最后一定会自取灭亡;天下虽然太平了,但如果忘记战争的危险,国家一定会陷入一种危险的状态。虽然我们抢抓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我们自身国力特别是军力的提升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苏联解体以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仍然不会放心,认为俄罗斯这个国家军力十分强大,领土十分辽阔,还是希望通过各种办法对其进行支解。以前的美国政要布热津斯基就曾经提出,“在俄国辽阔的领土上显得过于空荡,俄国最好是分成远东部份、西伯利亚部份、欧洲部分这三个松散的联邦,然后加入欧盟。”布热津斯基还说,“俄罗斯民族有一种争取生存的返祖本能,并因此驱使俄国人迫切地感到需要更多的土地,他们扩张是一种不断的向毗邻的领土渗透的过程,不安全感变成了持续不断的扩张。”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乌克兰危机就是美国为首的北约打压俄罗斯引起的反应。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无疑是重要的一极,我们倡导多极化格局。当然美国认为是单极化格局,美国认为它是世界的领导,我们并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在当前的多极化的版图中,美国无疑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超”以外还有“多强”,多强里面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等。早在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就称,当今世界上就有美、苏、西欧、中、日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还说,“8亿中国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巨大的经济力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其他方面所能取得的成就。”今天我们看到尼克松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当然按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结算,我们的GDP总量位居第二,美国大概17万亿美元,我们11万亿美元。所以,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要在当前的多极化格局中取得自己的位置,既要有国家实力,同时要有正确的国家战略,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底线思维。所以,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有一位战略学家提出一个公式,就是:实力×战略。这个国家有实力,同时战略得当,那你就具有相应的位置。有的国家没有实力,只有战略,最终归于毁灭。有的国家有实力,但是没有战略,也不能找到相应的位置。像一战前的美国,GDP总量世界第一,但只想在美洲奉行孤立主义,不想过多介入欧洲乃至世界的事务,所以它当时还称不上世界的领导者,“二战”以后,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美国才取得了全球的影响力。

这里面,我们强调,在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这些年,很多学者、专家都在争论,认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只是一个临时性策略,现在我们的国力增强了,应该放弃韬光养晦,应该大有作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历史眼光辩证地看待。1990年邓小平同志针对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谈到,“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我觉得这段话就是借鉴了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教训。国力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就要当头,就要称霸,超出自己国力允许的范围,必然会出问题。当然,国力增强了也不能称霸,也不要当头。因为我们的基本战略是多极化,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事务要进行平等协商。1990年小平同志又讲了这样一段话:“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动乱,那将是个什么局面?一打内战就是血流成河,还谈什么‘人权’?一打内战就是各霸一方,生产衰落,交通中断,难民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面跑,首先受影响的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希望的亚太地区。这就会是世界性的灾难。所以,中国不能把自己搞乱,这当然是对中国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责。”今天我们学习小平这段话,可以发现伟人的这种战略预判是多么精准、多么深远。叙利亚、利比亚战乱爆发以后,难民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欧盟的稳定,已经影响到美、英等西方大国的政局。因为美英这些国家倡导的是“普世价值”、“民主人权”,但是当难民蜂拥而至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个是带来安全问题,国内的社会安全面临很多威胁;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要予以补助、补偿难民,同时还会和本国的公民争夺许多工作机会。欧盟好多国家面临这个问题,不接纳这些难民,体现不到自己在道德上的制高点;接纳这些难民,国内的经济、社会体系又消化不了。所以,英国为什么脱欧?从难民这个角度,它不想承担这么多负担,所以它脱离了欧盟。特朗普上台,也体现了美国民众的一些情绪,众多移民来到美国,特朗普就认为;一方面,对美国国家安全、美国人民安全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挤占了许多美国人的工作机会。所以他提出一些排斥移民的政策和战略。虽然这些政策在很多人看来是狭隘的,却得到了许多美国人的认可。难民问题反而激发了一些民粹主义。而在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就说,如果中国动乱,那难民就是百万、千万,甚至成亿地往外跑,这就是世界性的灾难,所以中国不把自己搞乱,这是对中国自己负责,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责。时至今日,我们要深刻领会小平同志这段谈话的内容。

刚才我们说过,在国际舞台上,中美关系可谓纲举目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旦构建完成,将有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2013年,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安娜伯格庄园会晤的时候,习主席就提出了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合作共赢。当时美方还认可,提出中美两国可以做平等伙伴。后来美方政界认为,如果承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那么中美两国将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中方能够凸显自己的话语权,美方觉得这一方面不能认可。所以在奥巴马时代后期就一直没有承认我们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诠释。反而是特朗普上台以后,他的国务卿提勒森承认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所以,中美关系也可以说是柳暗花明、正道沧桑。当然,从顶层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我们还要看到美国绝对不会放弃遏制、打压中国,特别是干扰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干扰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像美国中情局曾经发布了对华的十条诫令,其中第四条,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第八条,要以我们(美国)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第十条,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因此,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极端保守势力遏制中国,西化、分化、演化中国的战略是成体系的。我们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我们的战略和策略。

当前好多境内外分裂势力利用“香港占中”等事件做文章,国务院港澳办前副主任陈佐洱先生对香港的战略地位谈得非常好。陈佐洱说,“我觉得内地和香港的关系既复杂,也简单。……我们北方的邻国——俄罗斯,很羡慕中国,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有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支持;南方有一个友好国家——新加坡,很羡慕香港,说香港的繁荣稳定有祖国的强大支持,遇到困难还能得到祖国为它遮风挡雨。”最近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湾区的建设,港珠澳大桥也即将贯通,香港、澳门和广东特别是深圳、珠海下一步的区域整合、经济融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港澳的繁荣和稳定,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境内外的一些分裂势力唯恐中国不乱,唯恐香港不乱,一定要煽风点火搞乱港澳的局势,使我们的“一国两制”污名化,这是他们的目的。

(二)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要下大力气搞好周边关系

中国的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中俄、中蒙、中缅等基本都划界完成,中印边界目前还没有划界完成。周边国家中,我们要注意中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处于一个结构性转换时期。日本有与强国为伍这种传统。比如说19世纪末,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英国,当时日本和英国的关系非常好;20世纪30年代,德国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强的,它和德国的关系搞得很好;“二战”以后,日本又跟美国跟得最紧;隋唐的时候,日本的遣唐使前赴后继。从日本的古代、近代历史可以看到,在当今的世界中谁最强它就顺应谁。所以,当前中日关系处于一个转换时期,百年日本亚洲为先的局面要发生转变。2000年的时候,日本的GDP总量是中国的两倍,到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到2014年,中国的GDP总量是日本的两倍。在亚太,日本面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心态是失衡的,也甘当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中制衡中国的马前卒。要明白中日关系基本从属于中美关系。如果中美关系搞好了,中日关系不可能太糟。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区分各类不同矛盾。当然,现在中韩关系面临紧张,事实上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封堵中国第一岛链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中韩建交上,也是对冷战格局的打破。现在韩国国内局势发生重大的变化,部署“萨德”系统对我国军事安全、国土安全都构成了重大威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对不会让步。我们要强调,不能让韩国利用大国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从中谋取利益。

 

另外,像中印关系。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1959年,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说过,“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我们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印度不是我国的敌对者,而是我国的友人。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但是,60年代印度对中国的国家实力、战略意志都做了错误的评估,导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1962年以后,毛泽东主席说,印度整了我们整整三年。从1959年开始,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有四个年头了,我们才还手。又说:不打不行了,打就打嘛。你整了我们三年嘛。因此,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应该是相互的。习近平主席也强调这一点,这是相互的,不但我倡导和平,你也要响应和平才可以。否则,有的国家单方面维护它的地区霸权,单方面攫取所谓的国家利益,同样会引起地区的动荡。

为了维护国际安全,这些年,我们在区域经济的依存与融合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拓展我们的战略空间,特别是向东看,向海看。现在“一带一路”已经取得重要的成就。

(三)处理好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关系,提高综合应对能力

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拍了地球夜晚的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哪里亮哪里经济就发达,比如说美国、欧洲、日本这几个比较亮的区域也是全球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后来亮起来的是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而我们国家也在逐渐亮起来,但是支撑亮起来的是能源安全,而我们现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堪忧。我国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即使按照日本这个最节能、能效最高国家的标准(人均年消费石油约17桶),再乘以我国现有人口数量,每年所需石油将高达36亿吨。2009年全球的石油产量才35亿吨,2012年全球石油总产量41亿吨,2012年国际石油贸易量才27亿吨。所以,对于中国来说,采用一种更高效的发展模式包括节能模式,是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同时,现在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碳排放总量,我们都居于世界前列,世界碳管理格局也在分化,包括伞形国家、基础四国,等等。碳排放直接涉及经济发展的空间问题,直接涉及我们的经济安全,所以我们也要高度关注。

(四)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以人为本

这两年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体现了维护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我们要坚决打击“三股势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要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绝不手软。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践行总体安全观,最终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不但国家安全、人民安全,其他领域的安全都将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16/9479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