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力戒“四小”陋习 增强领导班子团结

2017年05月23日 10:5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8日)领导班子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工作分工各不相同,脾气秉性差异较大,团结共事显得尤为重要。就规律而言,班子成员之间疙疙瘩瘩、别别扭扭,因为原则分歧而导致不和的并不常见,往往都是由于琐碎小事甚至是误会引起的。因此,班子成员要力戒搬弄小事、听信小话、搞小动作、耍小脾气等坏习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打牢团结协作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一,搬弄小事,做到淡泊名利。所谓搬弄小事,就是经常在个人的名利、权力、面子等非原则问题上,甚至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上斤斤计较、纠缠不休、互不相让,它反映出不健康的权欲、名欲、利欲,是心眼儿小的表现,对团结、对工作、对个人成长进步危害极大。不搬弄小事要做到三点:首先是不搞名利之争,谨防以小当大。吃亏是一种福气,班子成员要有勇于吃亏精神,树立淡泊名利的形象。有时候,获得更大名利的方法,并不在于对名利的刻意追求,而是对它的有效限制。事实上,生活中到处占小便宜者经常孤立无缘,而乐吃亏的老实人却人脉丰富。乐于牺牲自己以济天下,乐于尽己之力以成人之美,遇事先替别人着想,通过适度不断的吃亏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大智慧。其次是不搞意气之争,谨防小事闹大。受各种因素影响,班子成员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存在分歧,这是很正常的,大家在一起议一议、争一争,甚至红一红脸,有必要、也很有好处,但相互之间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就要重友谊、讲风格,学习吕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在乎”的哲学,求大同存小异,主动礼让三分,防止在谁对谁错的掰扯中伤害感情。人与人、人与事可以较真,但千万别较劲,谨记做人有骨气但不能傲气,有正气但不能霸气,何对何错自有公论。再次是不搞面子之争,谨防因小失大。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爱脸面是人之常情,维护个人尊严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但个人面子与大局和团结相比,又不值得一提。爱面子是虚荣心的表现。虚荣是一种面具,很多恶行都因虚荣而生,又为满足虚荣而动,虚荣是人生的陷阱。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出路。所以,我们要把“争真理不争面子”作为个性修养的一个准则,作为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一条原则。在谈论某一事物时,当自己的观点与同事的看法相悖,尤其是受到别人反对时,个人面子要服从原则,顾全大局,学会等待和让步。等待就是让时间替自己说话。让步就是不能咄咄逼人,即使自己有理,也要得理让人。当别人不服你时,你要“让他三尺又何妨”;当别人误解你时,你要“宰相肚子里能行船”,要有耐心,用时间和事实来证明一切。

第二,信小话,做到心胸宽广。小话就是指“扯老婆舌”的闲言碎语。它具有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的成分,以讽刺挖苦、造谣中伤、打击陷害、拨弄是非、扰乱思想、破坏团结和友谊为目的。说小话,浪费自己的时间,影响别人的生活,损害集体的利益。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小人所为;口无遮拦,搬弄是非,讨人厌,惹人恨。生活中,应对小话基本办法有三条:一是看透不盲从。小话的成分相当复杂,往往掺杂着闲话、鬼话、私话、坏话、谎话,往往越传越丰富,越传越离谱儿,足以令人闻之怒不可遏、暴跳如雷。面对小话要擦亮眼睛,多问几个为什么,看清看透真实意图,谨防被个人利益至上利用。对于有害团结、拨弄是非的小话,不听、不信、不传,不上当,这是为人处事的必备素质。还要对那些热衷于在班子成员间“挖地沟”“埋地雷”的绕舌者及时揭露、严肃处理。二是信任不猜疑。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小话具有较强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挑唆性。门缝里看人,“扁”了别人,也“窄”了自己。胸窄多疑是痛苦的元凶,心大释疑是快乐的开始。经验证明,一个人若是心里有鬼,便会到处都是鬼。多疑会导致对小话迷信、对坏人轻信、对同事失信,酿成误伤同事、破坏团结的事。对别人吹毛求疵、神经过敏、乱加猜测的做法,不仅影响团结,伤害同志,也会孤立自己,伤害自己。而相互信任则是消除猜疑之心、铲除闲言碎语的有力武器。所以,要善于站在维护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高度去想问题,始终把互信作为合作共事之本。三是平静不生气。人都是有感情的,都有七情六欲,都会不可避免地受着自身、他人情感的影响。当小话传进耳朵里时,保持理智与克制最重要,头脑冷静,心平气静,六根清静,沉住气、稳住神、站住脚,这是理智的重要标志。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学会正确处理情感和理性的关系,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稳更扎实。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冷静的个性,建立理性的判断方式非常重要。经验表明,“妒”欲熏心,谗言必露。“妒”火愈旺,“谗”言愈盛。因此,要绝“谗”,须戒“妒”,放宽心、修个性、讲党性,摆脱名缰利索的缠绕,把名利看得淡而再淡,把革命事业和同事友谊看得重而再重,重人格轻名利,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三,忌搞小动作,处事做人做到光明磊落。搞小动作,就是在背后开暗枪、捅咕人、下绊子,这是一个人心里阴暗的突出表现。班子共事,最忌讳、最厌恶的莫过于当面是好人、背后算计人。做君子不做小人,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待之以诚。班子共事,要将心比心,推心置腹,不欺世,不骗人,不矫饰,不玩权术,不做“两面人”,不存害人之心、整人之念,处处以团结为重,以大局为重,多律己不责人,多沟通不猜疑,多协作不独行,多谦让不争功,多提携不妒嫉,多宽容不计较,携手并肩做工作。有意见说在当面,有问题摆在桌面,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多放明“炮”,不放暗“箭”。二是谅之以德。高尚道德的品质,是谅解的基础。尽管工作中的磕磕碰碰再所难免,但若不及时取得谅解,就会为互相拆台留下祸根。当与同事发生误会时,要以德报怨,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主动化解相互之间的纠葛和矛盾,切不可记恨结怨,以怨报怨,更不能把这种情绪带进工作中去,拿工作撒气。三是容之以度。就是要恢宏大度,善于宽容,能容不顺耳的话、不顺心的事、不顺眼的人,努力修炼特别能忍耐的度量。事实上,人心越淡,淡泊名利,对自己就能伤害越少;心有多宽,快乐就有多少。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想不开。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烦恼往往来于自身。

小脾气,做到平和。班子成员都是一方领导,手握一定权力,受人尊重和敬仰,应保持时刻谦虚谨慎、儒雅平和的形象。然而,随着任职时间延长和年龄增大,有些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容易露出家长作风的小尾巴,遇事爱发火,张嘴就骂娘,言谈举止粗鲁,经常误把错误当特长,误把缺点当个性,甚至把盛气凌人、孤傲自负的坏作风看作是有威信和魄力的表现,以“老爷子”自居,“一把手”变成“一霸手”,反而给自己设下一堵墙,成为闹不团结的导火索。爱耍小脾气,实质就是骨子里的高傲自大、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缺乏人格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表现。在正视自己、善待自己、谦恭待人、谦虚谨慎上,革命老人吴玉章做出了榜样,他在《座右铭》中写道:“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读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学问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戒怠戒荒,谨铭。”读后令人心灵为之震撼。吴老一生,学识渊博,名声显赫。通常到了晚年应该是给儿孙们讲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然而他却不停地、无情地解剖自己的“才疏”、“手拙”、“学问无专长”、“语文不成熟”、“虚心求学不够”、“钻研学问不深”,等等,这种谦虚谨慎、勇于解剖自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易经》里的一句名言,从政者应熟记于心、付之于行。“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都详细、明确、恳切地告诉人们:谦虚是进步得益的基础,而骄傲自满是堕落失败的阶梯。因此,领导班子里共事,要善于甘当小学生,谦虚谨慎,取长补短,这是成长进步和团结共事的基础。经验表明,不愿意在与别人比较中找出自身差距的人,不愿意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就很难清醒地认识自己。项羽力能拔鼎,膂力过人,反而自刎乌江;刘邦技不压众,才不惊人,竟能完成统一大业,奥妙何在?当了皇帝之后,刘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响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吾不如”啊,班子共事同样需要这种胸襟和态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23/9487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