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国际
熊洁:“一带一路”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2017年05月25日 16:25
熊洁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近一段时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备受关注。那么,我国为什么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它对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哪些作用?其他国家是如何看待和参与“一带一路”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请来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熊洁老师来到演播室。熊老师,您好!
熊洁: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一带一路”,我国为什么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熊洁:这就要从我国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或者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大背景来说起。首先,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被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其次,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再次,中国的崛起。早在2010年,中国GDP就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身实力的提高,使得中国重新考虑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这一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由此,“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代表与会,规模空前;最终形成270多项成果清单,亦相当震撼。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主持人:您也提到,在刚刚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最终达成270多项成果。那么,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熊洁:“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目标有五个: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第一,和平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在全世界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第二,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第三,开放之路。各国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自身,还要以开放为导向,互相影响、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平衡。第四,创新之路。创新并不仅是技术创新。“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创举,在制度上、技术上等方面有诸多创新。特别是在发展方面,改变了以往粗放型发展方式。第五,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主持人:“一带一路”对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哪些作用?另外,对于推进沿线各国合作中面对的风险和挑战,要如何应对?
熊洁:首先,我想谈一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是区别于传统的等级制、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的国际关系而言,其核心就是合作共赢。它的内涵有以下几个。第一,平等是构筑新型国际关系的根本基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我们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第二,合作是构筑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路径。“一带一路”相关各国之间不再是传统的竞争或敌对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共赢是构筑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目标。“一带一路”并非你之所得必是我之所失的零和博弈,而是通过与各国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共赢、多赢的结果。“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所提倡的平等、合作、共赢相契合。从这方面看,“一带一路”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实践。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应对?一是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二是积极推进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合作;三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发展;四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主持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共同发展,那么,中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熊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其他国家质疑中国能否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措施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一带一路”建设要与相关国家在政策上有一个战略对接。比如,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蒙古国的“草原之路”、英国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等等。各国在经济发展或地区发展上都有各自的战略构想,中国要在政策上与这些国家的发展规划进行充分地交流对接。
设施联通,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中的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发展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贸易畅通。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通过与相关国家的项目合作,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资金融通。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
民心相通。通过在科学、教育、文化、民间交往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最终实现文明之路的发展目标。
主持人:大家注意到,美国这次派代表团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对中美在“一带一路”合作方面有什么预期呢?
熊洁:我们知道,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持一种排斥甚至回避的态度。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此次论坛是否派代表团,派谁率团,都是美国慎重考虑的。特朗普政府原本打算派出新任美国大使的儿子、商务部官员,而最后却提高了率团官员的级别,派出了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
那么,通过美国派出高级别官员与会,我们如何看待未来中美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发展呢?我认为还是要相对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波廷杰在此次论坛上表示,希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开放、包容,鼓励和吸收更多的美国公司和私营企业加入其中。他还透露,美国驻华大使馆和美国企业将共同成立“美国‘一带一路’工作小组”,作为协调中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平台。同时,他还提到,中美双方关于“一带一路”合作在政府层面上目前还没有签订协议的意向。他认为,对于未来的相关投资和经贸合作,还是要放到中美经济对话中实现。由此,我们要理性、谨慎地来看待中美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合作发展,不能因为它目前的态度变化,而期望它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特朗普政府希望美国公司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在政府层面上合作,美国还是要通过经济对话、双边协定来实现,至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开展多高层次、多深层面的合作,还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主持人:“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杂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熊洁:关于这些杂音,我们要客观、理性地来看待。我们知道,一个政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订了合作协议,且贸易额、投资额也有大幅提升。这是“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成绩。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这些杂音会因“一带一路”的发展而有所减弱,甚至消失。即便还有个别杂音,也不影响“一带一路”浩浩荡荡的向前推进的步伐。我们要用更加理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的不同态度和观点。在这方面,从美国最初回避、排斥到现在积极参与的态度转变上,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主持人:谢谢您!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熊洁:谢谢!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25/9492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