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7年度
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认识
2017年05月01日 10:12
2017年4月6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这是在关键时刻进行的一次关键性访问。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美国新政府内外政策走向引发全球关注,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发,诸多不确定性笼罩在人们心头。基于此,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更是牵动了全世界的目光。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认识,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两个特殊背景;二是中美关系的新动向;三是“习特会”的成果及其影响。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两个特殊背景
当前中美关系的两个特殊背景或说基本背景,一是特朗普现象,我们遇到了这么一位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现象会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二是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可能推出跟以前不一样的对外政策,进而会对当前乃至未来的中美关系产生影响。
(一)特朗普现象。特朗普胜选、上台执政是自2016年以来世界政治舞台上最抓眼球的重大事态。自2015年6月17日特朗普宣布参选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乖张的举止、夸张的言行、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在美国内政外交的各个领域不断投下“震撼弹”。尤其是特朗普的上台,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一,2016年的美国大选,与其说是一次选举,还不如说是一场政治运动。2016年美国大选是一场“非常规”的选举,在这场选举中,政治“圈外人”特朗普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中下层的强烈不满和整个社会的普遍焦虑,以参选总统的方式引爆了一场“特殊”的社会运动。这场“特殊”的运动有三个非常突出的表现。
1.美国中下层发起的对建制派的强烈反叛。面对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积重难返的形势,长期盘踞在美国政治舞台的建制派没能做出一个很好的回应,并且他们之间不断地产生内斗。在奥巴马时期,就曾上演了政府关门的事。由此引发了美国中下层对政治精英强烈的怀疑和抵触情绪。在奥巴马任期内,发生过两场特别大的政治运动:一个叫做茶党运动;一个叫做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两场运动集中体现了美国中下层对美国建制派强烈的不满,特朗普利用这种情绪把建制派纷纷拉下马,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
2.白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看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场面的时候会发现,希拉里竞选集会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有出来支持希拉里的;而在特朗普竞选集会的时候,围绕在特朗普周边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白人。
美国是一个以白人为主体的社会。可是,自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拉丁裔、黑人,包括亚裔的人数在急剧增加。在前些年的时候,美国拉丁裔的人口超过美国人口的15%,而且基本上是少数族裔多生孩子,白人不太生孩子。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美国的社会结构将发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占美国社会主体的白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忧虑。2004年,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我们是谁》一书,这本书的核心是如果听任少数族裔不断繁衍扩大,美国就会“国将不国”。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很多美国的白人,尤其有“白人至上主义”的人,把特朗普当选作为扭转这一局面的希望。
3.农村乡镇与中心城市的对决。2016年美国大选,看CNN的投票直播,上面会打出一张选举地图。在美国的选举地图上,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法,如果这个州是支持民主党的话,称之为蓝州,用蓝色来标注;如果支持共和党的话,就用红色来标注,称之为红州。选举结果出来以后,美国山河几乎是一片红,一片红的地方基本上是农村乡镇;中心城市就是大城市,主要是支持民主党的。
不论是中下层对建制派的反叛,还是白人意识的觉醒,以及农村乡镇与中心城市的对决,都是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种族矛盾、城乡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第二,把特朗普的现象做一个细化,可以看到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1.特朗普将其理念诉诸于美国选民的不满,这对于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建制派都构成了一个严峻的挑战。2016年的美国大选,形式上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两党搏杀,实际上是特朗普一个人和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两大政党的战争,并且特朗普用一个人的力量俘获了一个党——共和党,打败了一个党——民主党。
2.特朗普上台执政,基本上绕开国会来执行其内政外交。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以后,共和党赢得了总统宝座,同时也获得了美国众议院、参议院两院的多数。依照这个格局,美国就形成了“一致政府”,就是行政权和立法权都在一个党手里。按照常规来讲,这是非常有利于一个政党进行治国理政的。一般情况下,这个党的总统和这个党主导的国会会进行一种非常密切的合作。但是,自从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上台以后,特朗普基本上绕开了国会来执行其内政外交。最突出、最典型的一个方式,就是用签署总统行政令的方式来治国理政。
在美国的政治运作中,政策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变成一个稳定的政策。行政令的方式只是总统签字,这个总统走了以后就不算数了。那么,一般情况下,签署总统行政令是在什么时候用呢?如果总统是共和党的,国会是民主党的多数,两党老在斗争,立法通不过,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往往是用签署行政令的方式来治国理政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特朗普是共和党的,共和党又是美国国会的多数,是有利于他执政的,但是特朗普不跟国会商量,直接通过签署总统行政令的方式来执政。特朗普上台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签署了几十个总统行政令了。由此导致美国的很多政策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还会导致很多的矛盾。
3.特朗普在竞选的时候,打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口号,就是反“政治正确”。特朗普说要对美国的建制派进行清算,认为这些人长期盘踞在那儿就腐败了。因此,特朗普拿出4000多个关键的岗位进行公开招聘,这在美国政治中也是没有的,并且在2017年1月28日签署通过了一个总统行政令,对政府的高级官员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原来很多官员从政府里退出以后,可以到一些公司就职,或是充当集团的游说人,这种事以后是不能干了。特朗普上台以后,签了限穆令,这在美国社会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弹。很多联邦法官判这个限穆令是违法的,就把它给终止了,这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很多内斗。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就把前任总统奥巴马花了八年时间辛辛苦苦推出的“奥巴马医改”给废了。特朗普这些不同寻常的做法,导致了他和建制派的矛盾异常尖锐。尖锐到什么程度?特朗普已经上台执政一百天了,可是到目前为止其政府里还有400多个关键岗位无人可用,很多人因为对他的抵制而不愿意进政府工作。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只是搭起了一个框架,所以他的政治运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走向正轨。
特朗普现象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而我们不论是谈中美关系,还是谈美国的对外政策,都是在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背景下展开的。
(二)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第一,特朗普“美国优先”或说“美国第一”的对外政策理念。“美国优先”实质上是美国社会中曾经出现的、被长期压制或边缘化的本土主义、孤立主义、狭隘民族主义、重商主义、粗鄙现实主义的一种大融合。“美国优先”的理念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或说核心观点。
1.目前美国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外部世界的“他者”带来的,因而要阻断这些“非本土”因素的牵扯或介入。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美国人对美国社会有很多不满,他们认为美国现在的“乱”是由于很多拉美裔移民到美国,才使美国变得很乱,所以特朗普说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一堵墙以阻挡非法偷渡的拉美人。再有,美国现在有很多人失业。特朗普认为,造成大量美国人失业的原因不是美国人不能干,而是因为中国商品大量输出美国,导致了美国工人失业。可以看到,特朗普的基本观点就是美国本身没有问题,美国面临的问题都是外部世界带来的。那么,他认为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阻断外部因素对美国的介入。因此,特朗普干了很多事,包括“修墙”、“限穆令”、打贸易战、操纵汇率等,这些行动都受到他“问题来自外部”观念的非常大的影响。
2.把美国在外部世界的责任看成是负担。建制派认为,美国在外部世界承担责任是美国霸权的基础。特朗普则认为,美国过度承担了国际安全责任,让美国的盟友免费搭车,而且这些盟友不仅免费搭车还不知感恩,反而经常在一些问题上对美国说三道四,并时不时地批评美国,把美国的“不正常的无私”视为理所当然。特朗普认为,美国以后不能再纵容这些盟友,他把美国的外部责任看作是负担。特朗普认为,之所以美国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其外部责任太多,从而忽视了对内部问题的解决,所以现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尽可能减少其外部责任。。
3.用“零和”的角度看待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比如双方做生意,可能你赚的多一点,我赚的少一点,但是基本的情况是大家都赚钱。经贸关系的模式基本上是一个双赢模式。可是,特朗普却用“零和”的角度来看待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特朗普经常把中美经济关系看作是一场“战斗”,特朗普认为中国正在“掠夺”美国,美国正在“输掉战斗”。因此,特朗普在就职演说里说了一句引用率非常高的话,叫“买美国货,雇美国人”。
4.强调以实力求和平,并且特别强调军事实力。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以实力求和平”的观点,并且注重军事实力。在里根的领导下,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打垮了前苏联。特朗普非常佩服里根,也强调“以实力求和平”。同时,特朗普还有一个观点,大国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而且大国之间如果出于理性是可以达成一个好的关系。就是说,特朗普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一方面重实力、重军事;另一方面重大国。实力、军事、大国是特朗普处理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5.不谋求迫使其他人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也对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不感兴趣。这点和以往美国历届总统是不一样的。特朗普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很好,但是没有必要在外面推广。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没有必要费劲去推这个东西,这点也是跟美国的建制派非常不一样的。
第二,特朗普对外政策的可能走向。基于上述特朗普“美国第一”的五个基本观点,可以推测特朗普对外政策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可能走向。
1.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坚持的国际自由主义的“道统”,即美国的领导地位、维护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这点是美国对外政策最具颠覆性的。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说,几十年来,我们以牺牲美国工业为代价,发展外国工业。以消耗美国军队为代价,援助外部的军队。以破坏美国边境为代价,保护外国边境。并且说,我们在海外倾其所有,而我们的基础设施却年久失修、陈腐破败。我们助他国致富,而我国的财富、力量和信心已经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工厂一个个关停,搬往他处,成百上千的美国工人被丢在脑后。财富从我们中产阶级的手中流逝,却分配到世界各地。于是,特朗普提出美国眼睛向内,少担责任的观点。但是,特朗普这种颠覆性的冲动会让美国国内建制派以及美国的盟友产生强有力的抵制。
那么,美国在维持全球霸权的过程中,难道没有从中获得好处吗?显然不是,美国从中获得了维持全球霸权的好处。那些获得好处的美国各个利益集团不能放弃美国的霸权。因此,美国国内建制派对特朗普的这一想法采取了非常强烈的抵制。抵制到什么程度?很多人不愿意到特朗普政府就职。
与此同时,美国的盟友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让特朗普这么做。特朗普在竞选时曾说,北约让美国承担了过多保护欧洲的责任,但是美国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弃之也不可惜。特朗普上台以后,接见的第一个外国元首是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特朗普与特蕾莎•梅在会见后,就表示还是要支持北约,但是北约盟国也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这是特朗普在态度上对北约的转变。可以看到,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多人拽着特朗普,不让他在维护美国霸权的道统上倒退。但是特朗普依然有这样的冲动,目前来看,这两种力量还在博弈。
2.美国对外战略的基本态势是进行适度的战略收缩。战略收缩从上一任总统奥巴马就开始了。奥巴马上台的时候,美国面临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金融危机,并且受到了重挫。这种情况下,奥巴马认为,美国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建自己的国家上,减少自己外部的责任。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开始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兵,不愿意再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海外。
与奥巴马相比,特朗普更具孤立主义色彩,会更多地将施政重心放在国内,要更进一步收缩。但是鉴于美国所拥有的重大海外利益,特朗普也不可能真正推行孤立主义。
另外,特朗普是一个共和党人,共和党人搞收缩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在进行战略收缩的时候,当遇到一些外部挑战的时候,是会采取一种比平时更为激烈、更为极端的做法的。这在美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先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打了七八年,美国人觉得打不下去了。作为共和党的尼克松上台以后,想尽快结束越南战争。为了迫使越南签署一个对美国有利的条约,派出美国B-52轰炸机,大规模轰炸河内,并且还派出军队入侵了柬埔寨。对于朝核问题,特朗普也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动。
3.美国的外交可能紧紧围绕着其所关注的国内问题,即:经济、移民和反恐展开。在特朗普上台一百多天的时间内,其很多对外关系的举动都是围绕内部问题展开的。比如,特朗普要在墨美边境修墙,是因为特朗普认为非法移民抢了美国人的饭碗,所以要修墙。特朗普指责日本、德国等操作汇率,因为这是和美国的工作机会连在一起的。
4.美国在处理和其他国家关系的时候更加注重“抓大放小”。奥巴马时期在处理国内国际关系的时候,采取的是“推小博大”。在应对中国的时候,不是自己到前台,而是推一下越南、菲律宾等国去挑战中国。包括处理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将乌克兰、波兰、格鲁吉亚这些国家推在前面,挑战俄罗斯。奥巴马时期基本上是把小国推在前面,美国人站在后台撑腰。特朗普认为这种“推小博大”的做法效率很差,而且很麻烦,不如直接跳过小国,跟这些大国打交道,叫做“抓大放小”。
特朗普在竞选的时候,一直强调要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他认为通过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能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但是这在美国国内遇到了非常强的抵制。于是,特朗普转过来推中美关系,这就有了2017年4月6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访美。
5.在安全议题上把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放在突出的位置。奥巴马时期也反恐,但是划了一条红线,即是不会派出地面部队。特朗普一上台,就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并且在安全问题上,特朗普特别强调要重振美国的军力。特朗普建议,2017年要增加540亿美元的军费。2017年4月7日,美军用“战斧”式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打击,这也能看出特朗普特别热衷于武器、热衷于军备。
6.在贸易政策上更加强调“公平贸易”,重双边而轻多边。特朗普强调对美国有利的贸易,“公平贸易”实际是说对美国有利的贸易,并且在形式上,特朗普重双边而轻多边。
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较之于任何对手在各方面都是占优势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理由达不成对美国有益的交易。而以往的美国政府,往往是放弃利用美国的优势,不敢采取强硬的方式向对方要价,结果使美国在众多问题上都成了冤大头。因为美国力量很强大,那么跟任何一个国家一对一地谈,都能强过他,使其让步,那为什么还要搞一个多边,让你们在一起跟我吵架,还不如我们一对一地谈。因此,特朗普是重双边轻多边。
7.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上“踩刹车”,甚至“开倒车”。奥巴马时期,美国签了特别有名的“巴黎协议”,这是中美共同推的,中美两国都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特朗普认为,气侯变化问题是中国人制造的阴谋,这显然不符合实际。于是,2017年3月28日,特朗普签署了一份“能源独立”的总统行政令,推翻了奥巴马时期美国的气候政策。
二、中美关系的新动向
(一)特朗普的中国观。这会影响特朗普未来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第一,在特朗普心目中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好的中国”。特朗普说,中国这几年改革开放,建立起了大城市,为数亿人提供了住房和教育,允许公民到世界各地旅游,接受教育,创造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特朗普经常用中国的好反衬美国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随便到中国哪一个机场去看看,建的都比纽约的机场要好。去看中国的高速公路,比美国坑坑洼洼的公路不知道好多少倍。再看中国的桥梁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桥梁。由此可以看到,特朗普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心怀敬佩的。特朗普认为,可以和这样的中国发展合作关系,这是特朗普心目中“好的中国”。
与此同时,在特朗普心中还有一个“不好的中国”。特朗普说中国盗窃了美国400到700万就业岗位,坐拥5000多亿的贸易盈余,中国占据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他认为中国还放任人民币贬值,进行不公平贸易,盗窃知识产权。认为中国在南海和朝核问题上不尊重美国。特朗普认为美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最大的外部原因来自于中国。所以,特朗普在竞选时说,将在出任总统的第一天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要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45%的关税。对于“不好的中国”,特朗普认为美国必须强硬、施压,逼中国就范。
第二,特朗普更多是从纯粹的经济视角来看中国。特朗普是个商人、是纽约的地产商人,特朗普跟其他美国总统看中国有非常大的区别。以往历任美国总统,尤其是到“二战”以后,不论是克林顿、小布什,还是奥巴马,主要以三重视角或四重视角融合看中国,包括:一是地缘战略安全;二是经济;三是价值观;四是奥巴马特有的,叫世界秩序,并且这三到四重视角的比例是比较均衡的。
特朗普则更多是以纯粹的经济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在其对华观点上占据一个绝对重的份量。从某种程度上,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看中国,这在特朗普的脑海中基本上是一个盲区。对于特朗普来说,中国首先是作为一个经济议题而非外交或安全议题而存在,并且主要是由美国的内政问题,尤其是严重的经济、就业问题外溢所引发的。
(二)中美关系未来的可能走向。由特朗普“两个中国”观推导,在特朗普执政任期内,中美关系可能有以下的走向。
第一,中美关系可能经历一个艰难的磨合期。依据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每当美国总统大选出现政党轮替,中美关系通常会面临一个艰难的磨合期。因为新上台的总统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这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在中美关系中经常出现。1993年克林顿上台以后,发生了“银河号”事件,美国海军在海上公开拦截中国商船;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了很大的颠簸。如今特朗普上台,并且还是一个没有从政经验的总统,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进入一个艰难的磨合期,并且这一磨合期有以下特殊的特点。
1.特朗普属于非建制力量、“政治素人”,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更缺乏了解。中美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不是研究中美关系的人来说可能会很难把握,而特朗普是一个“政治素人”,他对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更加缺乏了解。比如,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接了蔡英文打来的祝贺电话;再如,特朗普还曾说过,“一个中国”原则是可以拿来做交易的。我们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特朗普却说“一个中国”原则可以拿来做交易,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真的缺乏了解。
2.特朗普的执政团队,包括对华政策团队主要被美国的强硬派所占据,还包括一些“疯狂”的反华人士。如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博明。纳瓦罗曾经写过很多鼓吹中美贸易战的书,他还写过《致命中国》,并将其拍成纪录片。纳瓦罗认为,美国将被中国杀死。这样一个对华政策的团队对中美关系的磨合将带来很大的挑战。
3.美国战略界对华态度总体趋于负面、趋于强硬。从2015年开始,美国战略界开始进行对华政策大辩论。在这场辩论中,一个非常刺耳的观点认为,中美建交以来,包括中美关系有所突破时,中美关系的力量对比是美国很强大、中国很弱小,但是美国在执行这么多年的对华政策后,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而美国越来越弱小。由此认为,历届美国总统对华政策可能是有问题的。因此要改变原来的对华政策。这种声音在美国的战略中相当的有市场。这对于未来中美关系也会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4.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鲜明个性。特朗普从来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特朗普上台后,由于他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在美国研究领域,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特朗普个性的研究成果,有几条最基本的结论:(1)自恋人格;(2)非意识形态化,不受价值观的约束;(3)竞争性强、好斗;(4)善变;(5)办事很情绪化;(6)攻击性很强;(7)做事交易性很强,确定了目标一定要拿下;(8)看问题直观;(9)不喜欢知识分子,重宣传,非常喜欢上镜头;(10)做事情起点高、重门面;(11)喜欢找有决策权的人谈事情;(12)做事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等等。
第二,中美关系也存在转换的空间,存在着发展的机会。主要有三点原因。
1.中美关系客观存在“大到不能倒”的关系。首先,现在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GDP总量超过十万亿美元的国家。其次,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同是核大国的中美两国陷入战争,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再次,中美两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每年中美双方的贸易额都接近六千亿美元,尤其是中国对美国投资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2.特朗普预留了一些转圜的管道。一方面,如前所述,特朗普在对华政策的团队中安排了很多反华人士;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安排了一些温和派的人,比如任命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财政部长努钦、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习近平主席在20世纪80年代访问美国时,去的是艾奥瓦州,当时布兰斯塔德作为艾奥瓦州的州长接待了习近平主席,并且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友谊。布兰斯塔德是中国的老朋友,很显然特朗普安排他作为驻华大使,也是想将此作为一个融通、转圜的管道。再有,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和女婿库什纳在中美关系上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2017年春节,伊万卡携小女儿阿拉贝拉出席了“2017年欢乐春节——中国文化之夜”活动。
3.特朗普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注重“抓大放小”。特朗普注重跟大国达成一个比较好的关系,这也是有利于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三)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四点判断。一直以来,中美关系基本上主要是以双边关系为主,并且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包括:台湾问题、经贸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以及战略互信问题。
在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主线主要围绕两大新领域展开。一是“中美邻”关系。比如南海问题,不只是中美问题,还包括越南和菲律宾;钓鱼岛问题,也不只是中美之间的问题,还包括日本。“中美邻”关系成为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一条主线。二是网络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新议题。在过去的八年里,中美关系就是围绕“中美邻”关系和网络问题展开的,这是以前中美关系互动的主线。特朗普上台后,主线将重归以前的双边传统议题。
第一,台湾问题再一次凸显。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就接了蔡英文的电话,还在推特上称“一个中国”原则可以拿来做交易,这使得台湾问题再一次凸显,成为中美关系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二,经贸议题成为中美关系博弈的一条主线。2017年2月23日,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就抨击中国操纵汇率,并称中国为操纵汇率的“总冠军”。特朗普在第一次国会演讲中说,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关闭了六万家工厂。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特朗普还在推特上发文称,中美元首下周的会面将是一次艰难的会面。他还提到美国现在有巨大的贸易赤字,丢失了大量就业机会,美国公司必须准备好其他的选择。可以看到,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特朗普就再次把经贸问题提出来了。中美的经贸关系会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线索。围绕不平衡的问题,特朗普可能会花很大的功夫来处理和应对这一问题,这也是中美关系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周边议题次序可能发生变化。奥巴马政府在处理“中美邻”关系时有一个排序,依次是南海问题、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特朗普上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的优先次序将可能发生一个重大的调整。第一个是朝核问题;第二个是南海问题;第三个是钓鱼岛问题。
朝鲜半岛确实非常关键,尤其在特朗普任内,这个地方会不会爆发大的战争、会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是未来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这一问题对我国来说也事关重大,因为半岛每次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地区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现在特朗普采取强硬的半岛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中美在这个问题上如何互动?
第四,大国博弈的背景会更加凸显,主要是中美俄大三角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对俄罗斯、对普京有很多表态,他一直强调要改善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这种信号发出后,如果美俄关系改善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有一种判断认为,特朗普上台以后可能会采取“反向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是尼克松拉着中国对付前苏联。“反向的尼克松主义”是说,特朗普可能会拉着俄罗斯对付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俄的互动可能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一个影响。但是,现在的局面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三、“习特会”的成果及其影响
2017年4月6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这件事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习特会”之后,一方面中美关系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为中美两国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美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麻烦和挑战。
(一)特朗普上台以后,在中美关系面临巨大的不确定的情况下,实现了历史上最早一次的中美元首会晤。以往美国新一届总统上台以后,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会见面。可是,回顾历史,从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上任还不到一百天的时候,中美两国元首就见面了。而且是在中美关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的时候,中美两国领导人这么早的见面了,这对于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对中美关系回归确定性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习特会”是一次对中美关系“定基调、定方向”的访问。
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在对华关系方面发表了一些极端的言论。而此次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均强调了两国在世界上的广泛共同利益,双方需要合作的地方远远大于对抗的地方,这是两国领导人在会晤时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息。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指出,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双方要做大合作蛋糕,制定重点合作清单,争取多些早期收获。特朗普对中美关系的表述也是很积极的,他说,通过这次会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取得了重大进步,会谈取得了重要丰硕成果,未来还将会有更多新的进步,并且说,那些潜在的坏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对于此次会晤,美国媒体发表了很多评论,认为在竞选期间向来发表对华强硬言论的特朗普在迎接习近平主席时候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总之,“习特会”为中美关系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确定性,奠定了建设性的基调,并且指明了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习特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两国最高元首开始建立起比较和谐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关系,为未来中美关系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创造了良好条件。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元首经常会面,就是要为中美关系注入正能量,对中美关系加以有效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中美关系,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最高领导人一道,开启了中美两国元首外交的新模式,即非正式的深入交流。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深入交流,大大提升了中美两国元首交往的质量和效果。十八大以来,中美之间有几场引人注目的非正式会晤,诸如:2013年的“庄园会晤”;2014年的“瀛台夜话”;2015年的“白宫秋叙”;2016年的“西湖漫步”。这些非正式会晤在关键时刻都为中美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次特朗普上台两个多月,中美两国元首就实现了首次会晤,这在中美两国首脑交往史上是少有的。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的会晤坦诚、深入,就重大国际、地区和双边议题交流了意见,并通过会晤向两国人民和世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第二,维系中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各种政府间对话机制得到了延伸和升级。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可以说,有矛盾、有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常态。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或说核心是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政府在如何管理两国矛盾的问题上做了很多努力。到目前为止,中美两国已经建立了超过100个政府间对话机制,这使得中美两国间有问题可以马上坐下来谈,由此对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朗普上台后,由于其具有“反建制”特征,所以对很多制度是不感兴趣的,由此有人担心,以前的一些政府间对话机制还能不能有效地延续下去。比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特朗普上台以后还能不能延续下去,这个机制对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非常重要。通过此次会晤可以看到,像“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样重要的对话机制不仅得到了延续,还得到了改进和升级。而且还把原来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分成了四个,包括: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其中外交安全对话和全面经济对话已在这次首脑会晤期间展开。新建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有什么好处呢?原来的对话每次只有两天时间,有时候一个问题只能谈几分钟,所以谈的效率和效果都不是特别高。新建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就把原来两天要办成的事分开来办,这有助于提高对话的质量。中美对话机制的改进和升级对夯实中美关系稳定的制度基础非常重要。
第三,为解决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定下了积极的基调。特朗普更多地是从经济的视角看问题,并把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看作是美国经济形势不佳最重要的外部原因,并扬言不惜采取强硬行动,这使得中美之间有可能发生贸易战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
从总体上来说,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结构性的不平衡。对于结构性的不平衡,如果打贸易战,其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习近平主席在与特朗普的会晤中提出了“做大蛋糕”的思路,即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关键着眼于“增量”,通过做增量的方式使中美贸易逐渐实现平衡。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增量可以做。特朗普提出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那么“伟大”的一个很重要的主张就是要大规模搞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方面中美之间可以找到很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这就是做增量。
另外,特朗普上台以后要大规模开发能源。美国已经实现能源自给,所以美国开发能源是要向外卖。这与我国的发展也是契合的。现在我国的华北地区雾霾比较严重,这与我们能源结构中大量使用煤炭有很大关系,我们只有把使用的煤改成气、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在此情况下,如果我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气或者油,不仅能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也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再有,推动中美两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扩大双边的相互投资,由此就通过“做大蛋糕”增量的方式来解决不平衡的问题,这是在思路上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一个巨大突破。中美两国同意通过“100天行动计划”确定增量的盘子,这在相当大程度上避免了两国在经贸领域的“零和”局面,进一步稳定或夯实了中美关系的基础。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把“蛋糕”做大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也就越来越稳了。
第四,中美两国在发展战略的对接方面达成了一些初步共识。奥巴马政府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基本上是抵制、反对的。此次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会晤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欢迎美方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美方表示,对“一带一路”持开放态度。这是美方对“一带一路”态度的一次重要转变。这有助于两国发展战略对接。
第五,中美两国元首就热点国际问题,尤其是朝核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中美双方一直围绕朝鲜半岛局势、半岛核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在此次会晤中,中美两国元首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沟通,对彼此的立场和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更加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四)未来中美关系面临的一些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贸领域。中美经贸关系不平衡是结构性的,前面提到的用“100天行动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太急了。这对未来中美双方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具有非常艰巨的挑战。
第二,朝核问题。虽然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是相似的,但是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中美双方的观点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美国不断炫耀武力;我国则一直强调和平解决。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如何互动,这对中美关系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鲜明个性也会给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困难。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责任编辑:李贤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501/9494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