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家安全
刘孝良:善于从经典战例中汲取制胜力量
2017年06月01日 09:22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回顾我军奋斗历程,数百次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战役行动,演绎了一幕幕以弱胜强的战争活剧,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战争指挥经验。这些经验,蕴含着对战役指挥规律的深刻把握,集中反映了革命前辈指挥艺术的高超风范,是我们创新构建联合作战指挥理论的金山富矿。
审视未来联合作战,指挥对象多元复杂,指挥手段日新月异,指挥方式不断演进,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但从联合作战指挥的本质要义看,主客相符的根本要求没有变,筹划决策的全局思维没有变,机动灵活的战役指导没有变,这恰恰是我军战役指挥经验的内核所在,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加以继承和发扬。
胸怀全局的战役运筹
坚持从战略利益出发筹划战役行动,确保战役行动支撑战略意图
我军老一辈军事家历来重视从战略全局上思考战役问题,从战略利益出发筹划战役行动,较好地确保了战役行动支撑战略意图。解放战争中,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就是经典一例。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人兵力,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当时,在陕北战场上我军只有4个野战旅、3个地方旅,处于绝对劣势。但我军指战员清醒地认识到,战役行动直接关系总部和人民安危,进而确定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与敌周旋牵制敌人,配合其他解放区打击和消灭敌人的作战指导。因此,接连实施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作战,短短一个月中,歼敌近两万人,使胡宗南集团陷于“打又不能打,退又不能退”的境地,稳定了陕北局势,策应了晋南反攻作战。
信息化联合作战,与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非作战因素对作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联合作战指挥员必须更加注重从战略全局筹划战役行动,打政治军事仗。各级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要善于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筹划军事行动,动静有序,进退有矩。
慎重初战的战役开局
坚持审慎选择初战时机,注重以初战谋求良好的作战态势
毛泽东曾指出,“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深思我军胜战战例,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指挥若定,屡建战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审慎选择初战时机,注重以初战谋求主动,塑造良好战役态势。第二次反“围剿”,面对国民党军20万之众,我军采取诱敌深入方针,主动退却隐蔽、持重待机。仅因等待王金钰脱离富田坚固阵地的有利战机,不惜冒着走漏消息的危险,迫敌而居25天之久,直到战机来临才集中兵力,一举歼灭了敌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主动权。再如辽沈战役,首先夺取锦州,为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实施各个歼灭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化联合作战,作战进程明显加快,首战即决战的特征更加鲜明,联合作战指挥员必须更加注重首战开局,以良好开局奠定整个战役胜利之基。
把握重心的战役实施
坚持抓住重心统筹战役全盘,适时转承重心推动战役发展
提起重心,大家都很自然地想到美军的斩首行动。其实,早在1935年毛泽东就要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后又强调“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回顾我军战役指挥,老一辈革命家总是抓住重心统筹战役全盘,适时转承重心推动战役发展。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指挥员将重心指向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为整个战役发展打开战局;第二阶段,将战役重心转向双堆集地区,歼灭黄维兵团成为推动战役局势发展的关键;第三阶段,将战役重心转向歼灭杜聿明集团。在战役伊始,就考虑了第二阶段歼黄维兵团任务,在部署第二阶段任务时又考虑到歼杜聿明集团任务及以后行动,使之起到承上启下、联结整个战役的纽带作用,整个战役实施环环相扣。
信息化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各作战行动间耦合性更强,联合作战指挥员必须紧紧抓住“投一子,活全局”的战役重心,聚集主要力量资源,精打敌作战关节和要害,从而实现破敌作战体系之目的。
机动灵活的战法运用
打仗最讲究辩证法,致敌而不致于敌需要精彩的谋略创新
因敌、因时、因地、因情用兵,是老一辈革命家作战指挥最精彩的一笔,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粟裕大将曾深有感触地说:“打仗是最讲辩证法的,因为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在行动,敌人同我们一样也会动脑筋会走路,他打着打着变了招,我们就得跟着变,即使他不变,我们也常要根据战场上变化的形势来变化打法。”比如济南战役、太原战役、长春围困战,是在同一时期、不同战场进行的3个夺取敌重兵集团据守的大中城市作战,守敌均为10万余人,设防坚固。依据战场情况不同,我军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打法。济南战役,针对敌人可能以重兵援济的情况,采取了“攻济打援”的战法;长春作战,针对长春位于我解放区腹地、守敌已成瓮中之鳖的情况,采取了“长围久困”的战法;太原战役,针对守敌战力较强但孤立无援,我军兵力暂时尚未对敌形成优势的情况,采取了“围困、瓦解、层层扒皮”的打法。
信息化联合作战,战场近乎透明,隐蔽行动难度增大,指挥谋略更加凸显,联合作战指挥员必须更加注重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法,致敌而不致于敌,瞄准敌人软肋打,发扬我军长处打,以能击不能。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601/9498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