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汇报体会 学习心得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体会:忠厚传家久 做涵养良好家风表率
2017年06月20日 13:3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家风建设,提出许多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培育涵养良好家风的表率。
一、深刻领会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还关系到党风民风乃至民族的命运。深入学习领悟并实践习近平同志的家风建设思想,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开展家风建设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不仅是家庭成员的习惯、立身做人的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髓和道德资源。古往今来,良好的家风孕育出优秀的人才,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家风典籍在民间流传。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故事在广泛传诵。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原则约束家人,被传为佳话。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包含了无数家庭优秀的家风,这些家风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淬炼、洗涤沉淀,形成永久延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二)开展家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家兴则国强,家风好则社风清、国风正。习近平同志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丰富。种种因为家风不好而导致的或大或小的问题,时不时在影响着家庭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秩序。为此,必须重视家教,大力培育良好的家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三)开展家风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规不严、家风不正,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败,出现了“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等怪现象。古人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普通家庭家风不正、管教不严,子女很容易招惹祸端;而领导干部家庭,如果家风崩毁,则不仅祸害家族,而且还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构筑优良党风社风民风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的良好家风为基础,执政党的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家风密切相关,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在构建优良党风社风民风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对家庭成员的道德养成具有激励作用。领导干部家风严,不仅对领导干部本人是一种“正约束”和“正激励”,对领导干部家属子女的道德养成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文明健康的家风不仅是社会的“减压阀”,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表现。一个在家庭生活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的人,在自己的职业工作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就会比较容易地养成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公共道德品质。尤其是领导干部家庭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相联系,领导干部家风严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社会公共权力的正确体认。千千万万个领导千部家庭,其家庭成员在长期家庭生活濡染中形成的正确的亲情观、权力观、公私观,毫无疑问将成为全社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净化社会风气中具有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处于领导地位,既是群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群体意志的体现者和协调者,也是群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这一特定的领导地位也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赋予了极高的角色期待和道德期待。社会和人民不仅从领导者个人的工作表现和道德状况来评价领导者,也从领导者家庭成员的道德表现来评价领导者,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究其实质无非是领导者个人作风的延伸和折射。领导者个人在家庭内部关系的协调以及家庭与社会诸多矛盾的处理中如何立身行事,最能反映出领导者个人的思想境界。领导者家庭成员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也很容易左右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整体评价。领导干部有好的家风,就会以其特有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风气好了,就会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相反,不好的家风则不仅影响领导者个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腐蚀剂”,损害、削弱其在社会气建设中的示范力和感召力。
(三)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保障作用。领导者个人的党性党风状况对其家风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良好的家风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对领导者个人的角色意识、角色道德以正向的约束作用。当前,权力、地位、金钱、美色和享乐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诱惑向领导干部袭来,这无疑是对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但从近几年领导干部为政不廉,甚至触犯刑律的特点看,最难抵挡的还不在于这些外部的诱惑,而在于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一些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对家庭以外的诱惑,往往还能够从容应对,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家庭本位”传统的文化环境中,一旦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面对“亲情”、“感情”、“人情”的冲击,则很容易乱了方寸。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妻贪夫祸多”。现实生活中,因家风不正,因“腐败夫人”、“浪荡儿子”推拉“下水”的领导干部也大有其人。
三、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涵养良好家风的表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领导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将家风建设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培育涵养良好家风的表率。
(一)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领导干部要当好官,首先就应着力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在家中做一个“大写”的人。一是要做到与家庭成员地位平等。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不论年龄长幼、辈份高低、能力强弱、收入多少,地位都是平等的。如果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官架子”摆进家里,无视家人感受、放纵不良情欲、践踏夫妻感情,那么,治理家风就必然成为一句空话。二是要自觉履行家庭义务。领导干部要教育、引导家人正确对待权力、正确看待领导干部家人的身份,使家人消除自恃身份特殊的优越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三是要带头培育家庭亲情。领导干部应该善待家人,关爱家人,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赢得家人的理解和信赖,带动家人建立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为治理家风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育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能否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是家风治理的关键。一是要确定正确的家庭目标。家庭目标是由每个家庭成员的具体的生活目标组合而成的。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尤其是领导干部家庭,其家庭目标应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二是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人不可能没有爱好,爱好对家风是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对待。领导干部对自己及家人的爱好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好而不露,有所好而不张扬;好不忘廉,不因所好而被物羁绊、被利所害。三是要养成勤俭的持家习惯。领导干部如果对物质生活要求过高,甚至不惜动用职权以身试法,必然会步入歧途。一定要坚守“当官即不许发财”的信念,坚持勤俭持家,注意培养勤俭节约的家风。
(三)坚持从严从紧的治家方式。良好的家风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治理方式要从严从紧、务求实效。一是用权尽可能避嫌,减少家庭生活对行使公共权力的影响。领导干部不能用职权处理家务,是减少家庭生活对权力运作消极影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不让家人介入政务,尽可能少在家中处理政务,同样是有效的办法。只有时时保持警惕,才能减少家庭生活对权力运作的消极影响。二是处事尽可能详虑,谨防家庭小事酿成大祸。领导干部家中无小事,轻视小事则极可能酿成大祸。领导干部治理家风一定要关注细节,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做到防微杜渐。要挡住各种类型的人情往来“小小心意”,防止酿成“借机敛财”、“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大祸。三是对待家人尽可能严格,避免关爱变成损害。领导干部对自己的配偶子女,要经常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谦虚谨慎,不追求特殊待遇,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胡作非为;教育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多做奉献;要细心观察,通过对配偶子女的思想和感情交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言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批评、帮助,并加以纠正和制止。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620/9523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