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中国的治国方略和智慧引领世界文明进步
2017年07月12日 16:56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7月7日在德国汉堡举行,峰会主题是“塑造联动世界”。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峰会的相关会议和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用。中国治国方略和智慧引领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包容思维、底线思维这五大思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图:7月7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 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
以战略思维谋划联动世界建设。战略思维所指的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的思维方法。当今世界,相互联系、彼此依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因此,推进联动世界建设,世界各国必须要始终坚持战略思维。一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人类未来和世界发展的高度,思考自身的政治模式、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胸怀全球、全局和长远,将本国发展战略和全球发展趋势紧密衔接联系起来。二要强化机遇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世界各国分工越来越细。各国都要扬长避短,全面审视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为促进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发挥积极主动地推动作用。三要坚持开放意识。“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资金、人才、技术、商品、信息的高度流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攸关和命运共同体。每一个国家都是这个共同体的一份子,都必不可少。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世界各国只有真正充分把握本国国情,秉承开放思维,构建开放格局,制定开放战略,才能真正搭上全球发展的“快车”。
以创新思维统领联动世界建设。“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纵览世界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论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竞争范围全面扩大,竞争力度持续增强,竞争氛围日渐浓厚,竞争水平不断提升。从全球范围看,国际经济竞争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要抓好人才建设。“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必须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不断完善好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资源优势源源不断迸发出来。二要遵循创新规律。根据创新活动特点,把握好创新规律,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让市场成为推进创新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促进创新的主体力量,让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着力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三要坚持统筹推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把创新始终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以辩证思维认知联动世界建设。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建设联动世界,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要坚持“两点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地球已经成“村”。我们在享受到世界互联互通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一些发展的恶果。世界各国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一分为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正确审视联动世界建设。二要坚持“重点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当今的世界,虽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领土争端、民族宗教纠纷等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局部地区形势复杂、矛盾尖锐、战争频发,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日渐强劲。
以包容思维统筹联动世界建设。中国古人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人类文明的大家庭中,各国虽然人文历史、政治制度、自然环境、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但都应该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共同发展,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唯我独尊”、“世界警察”等不良思维。唯有如此,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一要推进人文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推进对外人文交流既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世界各国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要通过深化文化交流、语言教学、旅游、青少年交流等方式,扩大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二要坚持包容发展。当前的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都需要以包容式发展来引领未来发展,处理国家内部利益关系,理顺国际纷争与利益纠葛。地球这个“村”,不能盛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果在国际社会也形成“阶层固化”,强者恒强,甚至以强凌弱,同样会遭遇陷阱,伤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只有真正让地球村成为共谋共享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互联世界建设才能取得预期成效。“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无论强国弱国,都应该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唯有包容、合作、开放,才可能互利、共赢、进步。
以底线思维保障联动世界建设。“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可能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底线思维注重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标准、无所作为。虽然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早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旧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也是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仍在挑战着世界各国的稳定和发展。在塑造联动世界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一要坚守协作底线。面对各种全球性的重大严峻挑战,一旦挑战转化为共同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必须携起手来,以对世界负责、对本国人民负责、对人类未来负责的精神,风雨同舟、协调行动、共同应对。二要坚守和平原则的底线。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的原则是全人类、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没有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世界各国在频繁的交往过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任何妄图干涉别国内政、挑起战争事端、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都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三要坚守法治底线。“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国际关系的实践证明,如果各国在相互交往中,能够切实地遵守规则,诚实履行其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发展才能得到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法是推动国际关系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构建联动世界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世界各国要共同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真正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德国谚语也讲,“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二十国集团涵盖了世界最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0%。当前,世界经济出现恢复增长、就业扩大的积极迹象,同时仍面临由发展不平衡、贸易壁垒增加、金融脆弱性等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二十国集团成员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影响大、能力强,只有二十国集团带头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包容思维、底线思维,才能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平衡、韧性、可持续增长,才能真正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712/9554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