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锻造与最强大的政党相匹配的意志品质
2017年07月26日 17:01
当前,全党上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改进党的作风,使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与分析世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全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发展。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明确提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党的事业兴衰,系于党员的重责。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对党员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意志品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打造一支“最强大”的党员干部队伍。具体而言,要着重锻造“七大”意志品质:
要有许党许国的大境界。党的十八大一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反复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要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党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强调对党忠诚必须纯粹,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坚如磐石的信仰意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魂在党在,魂亡党亡,魂固党固,魂强党强。
要有人民至上的大情怀。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最多的就是人民群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朴实亲切、饱含深情的话语,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与群众水乳交融的真挚情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能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把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是否讲政治的“试金石”。要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下大气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要有自信笃定的大定力。战略定力的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远见和理论创新的重要论述。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强调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只有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大有希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行道路。
要有高瞻远瞩的大视野。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描绘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视野开阔、胸襟博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强调要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从全球视野中谋划事业发展,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在权衡利弊中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强调要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战略观点,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时代厚重感和未来愿景感,充分体现出一位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全局观、整体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胸怀大局的意识、把握大势的魄力和着眼大事的本领。胸怀大局才能高屋建瓴,因势而谋;把握大势才能明辨方向,应势而动;着眼大事才能切中要害,顺势而为。
要有亲力亲为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担当负责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先之劳之,率先垂范。最为典型的是,在推进改革攻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干,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能遇到矛盾和问题就绕着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现在,我们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面临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很多,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党员干部要用铁的肩膀担当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用铁的担当彰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要有无私无畏的大勇毅。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碰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大力反腐惩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正是靠着自我革命的勇气,靠着壮士断腕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又一次“凤凰涅槃”,实现了自身面貌和自身战斗力的有力提升,实现了党心军心民心的有力凝聚。
要有怀德自重的大修为。注重道德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树标杆、以上率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这种严格的自律产生了“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引领效应,对全党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党风政风得到有效转变,进而带动民风社风实质性好转。中国共产党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真理力量,一种是人格力量。只有两种力量都强大,我们的党才能真正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事业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作者单位: 安徽省委宣传部宣教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726/9572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