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轶事趣谈

领导人怎么过中秋节?

2017年07月27日 14:08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那个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领导人是如何度过他们的中秋节的?下面就来为您一一揭秘。

毛泽东的“文艺范”:中秋赏月背《春江花月夜》

1917年中秋,贺培真和毛泽东等同学过了一个无比浪漫的中秋佳节。那天傍晚,十个同学一起吃了晚饭后,提着一包月饼、一兜水果来到湘江边。他们在朱张渡口雇了一艘船,决定泛舟湘江。

十个人齐心协力,先把船往北划过了水陆洲,后又向西,再向南,绕了一大圈,来到岳麓山下。湖光山色,山幽水静,皓月当空,清光万里。大家任小舟在江面上漂着,一时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稍顷,毛泽东发话了:“我们来背唐诗吧,看谁背得多,背得对。不过,有个要求,每句诗里要有个‘月’字才行。”大家一片赞成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反应快的同学抢先诵道。另几个怕落后的同学赶紧接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展现诗情,这些学生没一个甘于人后。

这时,毛泽东缓缓地站起来,“我来背一首完整的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们听好啊。”

《春江花月夜》,多么切合此情此景!只听毛泽东朗声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琅琅的诵诗声,阵阵的欢笑声,和着桨声、水声,在湘江里回荡。大家又一次发现,生活中的毛泽东是那么地抒情和渴望抒情。

(本文参考:三湘都市报、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1946年中秋节邓小平召开“不握手会议”

1946年9月10日这天是中秋节,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和7纵队司令员杨勇几乎同时接到去“野司”开会的通知。陈锡联心里想:从邯郸出发几个月来,我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如今适逢中秋节,“野司”请各纵队司令去开会,必是要犒劳大家一番了。

当参加安陵集会议的纵队首长满面春风地向邓小平伸出手来时,邓小平却摆摆手说:“这次开的是不握手会议!”“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做得怎么样?群众纪律怎么样?内部的团结搞得好不好?部队的指挥、战斗作风都还存在哪些问题?”

原来,由于我军接连奏捷,少数领导干部开始滋长出一些骄傲的情绪,部队群众纪律不太好,出现了一些问题。邓小平提议召开安陵集会议,目的就是要纠正和克服邯郸胜利后有的部队骄傲自满,忽视军民关系、群众纪律的倾向。

我军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靠的就是铁的纪律。邓小平这次召开的不握手会议,其实握住的是纪律。战争年代,打胜仗应该值得表扬,但违反群众纪律就必须受到批评。邓小平的这一做法,无形中向各级指战员传递着从严治军的重要信息。

毛泽东同志曾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无论是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当前深入开展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活动,都是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性所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有人民军队特色的纪律体系,严守纪律,应当从严守政治纪律、严守军事纪律、严守群众纪律、严守财经纪律等方面强化纪律意识,加大从严治军力度。不能空喊一番,流于形式。

严守纪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作表率。《孙子兵法》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其实就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只有这样,从严治军才能真正提起“纲”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部队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而且要更为彻底,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领部队切实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落到实处。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邓小平当年召开的“不握手会议”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这一会议所昭示的不断强化部队纪律意识的带兵经验,对今天乃至以后部队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都应当始终坚持在部队各项建设、各项工作中落实从严治军的思想。同时,牢固树立“法规制度是军令,军令如山不可违”的观念,结合部队实际,依据条令条例、规章制度抓好落实,这样才有助于把部队带好,才能有效保障部队中心工作的开展。

 

1947年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山居中秋,对月怀人

1947年3月周恩来在陕北1947年3月底,周恩来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一起,在陕甘宁边区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邓颖超随中央工委赴华北,参加河北省平山县三交镇双塔村附近农村的土地改革复查工作。9月29日,正值中秋佳节,时近黄昏,月已东升,在陕西朱官寨的一个院子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请战士们围拢在一起,席地而坐,吃着辣椒,喝着酒,赏月谈天。明月当空,对月怀人。这是当天深夜,周恩来写给远方妻子的信。

超:

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今年此地年成不好,夏旱秋涝,直至前天还是阴雨连绵,昨天突然放晴,今天有了好月亮看,但是人民苦了,只能望收到二成左右。河东来电,亦说是淫雨不止,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形怎样?

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假使你正在作农村访问,那你一定是忙着和农家姑嫂姊妹谈心拉话;假使你正在准备下乡的材料,那你或有可能与中工委一起过一个农村秋节。不管怎样,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九个年头了,似乎我们都是在一起过中秋的,这次分开,反显得比抗战头两年的分开大有不同。不仅因为我们都大了十岁,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你来电提议在东边多留半年,我是衷心赞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我想,不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会起更大的变化,就连你的身体想会更结实而年轻。农民的健美,不仅是外形,而且还有那纯朴的内心,这是一面。另一面,便是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这在被压迫的群众中,更是数见不鲜。你从他们中间自会学习很多,只要不太劳累。我想半年的熏陶,当准备刮目相看。

大反攻已开始,事情会一天天忙起来。我们现在已经比初离延安时忙了许多。六个月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地方,但既未到黄河边,又未看见长城,心既不死,又非好汉,相差又只有几里路,你说怪也不怪。我们的工作,还是伏案的多,接触的少,除了电报来往外,就是听新闻,读新闻。看书阅报,一天天的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农村的情况,与你们在晋绥五台所见所闻,本质上都相同的,只是这里还没大动起来,一方面由于敌人已深入堂户,许多弱点已客观地暴露出来,另方面还待秋收后再来普遍平分与清查。领导的转变,河东河西都还好,现在这里要克服的是粮食和人力的困难,打出去,将帮助解决这一困难。

各级农会,将在平分后逐步地由下而上开起来。团也在谋恢复。妇女组织不知你和工委怎样计划的,还没见你们电告。

过几天杨道同志将由此东去,我将托他带些城工部材料给你。华岗、友渔、其芳走得快,都来不及约他们过河一谈。老高夫妇来电要求参加土革一时期再出去,我们自然同意,你如与他们相隔不远,望转告他们,如坚决愿回湖南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先到刘邓中原局的大别山去工作一时期,然后相机南下。如通信不便,亦不必提,反正我们会电告他的。

这封信是托陈默同志带过河去,他们将继续前进,希望不久能达到你的手中。要说的话很多,执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你上次托之栩转来途中的两封报告信,我们都传观过了。

夜深月明,就此打住,留着余兴送我入梦。愿你安好。

九月二十九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727/957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