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刘志兵|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政治密码

2017年08月01日 15:43

 

QQ截图20170801153017

嘉宾: 刘志兵 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教授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

主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包含着中国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根本制度。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国内外强大敌人,经受住一系列严峻复杂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今天的节目,我们请来了军事专家刘志兵老师,来跟我们一起聊一聊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

刘老师,是什么样的信仰,让我们的人民军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走向了胜利?

刘志兵:今年是建军90周年,在迎接建军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很多人在讨论我们这支军队,感觉到我们这支军队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军队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这支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很密切,特别能打仗,纪律又特别严明。应该说,这支军队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是有它自身密码的。很多人甚至国外媒体,都在研究人民军队致胜的密码,您刚才问的问题就问到了点子上。

应该说,作为一支军队,90年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很多国家的军队已经100多年、200多年了,但是我们这支军队仅仅90年。90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是一朵浪花。但是们人民军队的90年,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近代革命史上,却是一朵耀眼的、璀璨的浪花。我们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特别能打仗,应该有密码所在,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一下。

主持人:您说的密码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信仰,还是宗旨,还是其他的,比如纪律?

刘志兵:你刚才这几点基本上已经把一些核心要义的密码点出来了。我们人民军队致胜的密码不止一个,最核心的一个密码就是人民军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灵魂,有了信仰人的精神就有了支柱了,任何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它。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都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主持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从哪里来的?

刘志兵:小平同志曾在回忆革命战争时期时说过,为什么我们能够从非常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一路走过来,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在天大的困难面前,我们都能够凭着我们的精神力量来克服它,在一切敌人面前,我们都能够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压倒他们。所以信念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就是精神支柱,非常珍贵,是精神上的无价之宝。

 

密码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

主持人: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军队,可以说每一个军队信仰的东西都不同,比如一些宗教信徒,但是我们人民军队最终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军队的精神支柱?

刘志兵:您说的对,其实世界上不同国家军人的信仰是各不相同的,很多西方国家的军队是信仰宗教的,那么,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就信仰马克思主义呢?早在我们党建立这支军队之初,就把这种信仰赋予了我们的军队,就是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然后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来武装我们这支部队,使得这支军队马上产生了和其他军队完全不一样的战斗力,这在我们的历史上特别是军史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主持人:怎么明显?

刘志兵:比如两万五千里长征,国内外很多人都研究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个现象。两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大渡河、腊子口、泸定桥、安顺场、雪山、草地,以及大大小小几百场战役,为什么人民军队能克服过来呢?主要就靠这种信仰。

我记得一个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党岭雪山是红军长征中路过的几座大山之一,海拔5000多米。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红四方面军的一支后勤部队,在翻越党岭雪山时候,爬到一半碰上了大风大雪,走不动了,于是在半山腰住了一天。第二天继续开拔,最前面的部队是前卫营,后面的部队路过前卫营走过的地方时,发现许多红军战士被冻死了,其中有一个被淹埋的红军战士还露着胳膊,手里握着一枚银元和一个党员证书,证书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3月入党。”那么多红军从他身边走过,没有人知道刘志海是哪个团、哪个连、哪个班的,也不认识这个青年战士,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党员,他是一个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参加革命的青年战士。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在想,那时候的青年红军年龄大的二十出头,年龄小的十三四岁,在今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还是父母膝下的宝贝,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个孩子却离开了父母,到了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随时面临着死亡。他的父母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红军队伍里呢?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思考,父母把孩子养大,无非希望能够成材、成功。怎样是成材、成功呢?一般就是两条路:第一条就是当官,到政府里面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那时候参加红军是革命,在国民政府的时候是属于违法的,肯定不能当官,不但不能当官,还是是属于犯罪了。第二条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家里人生活更好。赚钱就应该去经商,应该去当商人,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但他扛起枪,跟着红军去打仗了,不仅不能赚钱,而且很可能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如果不为官、不为钱,他到这个队伍里来还能为什么呢?为了一种坚定的信仰,他接受了我们的党和红军,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了这种坚定的信仰,使得他走上了用自己的生命来追寻信仰的道路。党岭雪山这个地方不知道您去过没有?

主持人:我还真没去过。

刘志兵:非常漂亮,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红军走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那时候的不毛之地,在今天都是一些非常漂亮的旅游胜地。一个人一旦有了信仰之后,在极端考验面前,他会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他的信仰。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到了朝鲜去抗美援朝,在那种艰苦的情况下,打出了我们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也是靠一种信仰。

 

我碰到一个老同志,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老同志是个退休的中国军人,他的女儿在加拿大工作,退休以后他就去加拿大探亲。他孩子家附近有一个酒吧,一个老头开的,老头是一个美国人,有点残疾,走路一瘸一瘸的。这个美国老头知道,老同志是一名退休的中国军人,经常请他吃饭。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雪,美国老头又打电话,说咱们老哥俩喝一口。这个老同志去了,俩人在酒吧喝酒,外面飘扬大雪,很有意境,然后就喝多了。这时候美国老头说,我有一个问题压在心里很多年了,想请教你。他说,我是当年朝鲜战场上退伍的老兵,我知道您曾经是一名中国军人,我就想请教一下,当年在朝鲜战场的上,你们那支队伍早上向我们发起冲击,那时候这支队伍已经在雪地里面爬了一夜,全身基本上都冻僵了,在冲锋号吹起往前冲的时候,胳膊和腿打弯都困难,就跟原木一样直挺挺地往前冲,我们的机枪火箭炮一排扫过去,他们一排倒下,后面一排继续往前冲,好像没有看到炮火一样。他说,你们的军队吃了一种什么药,让他们不怕死地往前冲?他一讲完这个故事,这个退休军人就明白了,他回答说,我们人民军队的战士凭借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来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从而做到视死如归。这个美国老头特别佩服。回去以后,这个退休军人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仰支撑起来的战斗精神,获得了美国军人的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之魂,获得了美国军人几十年的尊重。所以这种信仰是非常珍贵的。

主持人:确实,中国军队的信仰也值得年轻人学习。现在想想,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咱们的武器比美国大兵的飞机、大炮落后太多了,但是我们人民军队最终走向了胜利,这确实就是依靠您所说的信仰。

刘志兵:信仰的问题非常重要,坚持下来更不容易。

主持人:但是我们要有最终走向胜利和保家卫国的信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那么,在和平时期,新时代的人民军队是怎样坚持这种信仰的?

刘志兵:人民军队之所以珍贵,之所以和其他军队不一样,就在于它始终能够把这个信仰,像基因一样在我们的血液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没有断裂,没有丢失。有人说,你讲的那种信仰是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办法,要打仗,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完全可以享受一下,不需要那种信仰了。是不是这样呢?实际上我们党在领导这支军队,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也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用信仰来武装我们这支军队。我们很重视信仰,每一个官兵都把这个信仰一直装在自己心里。

建国以后,我们的军队面临建设任务,当时中央决定发展导弹和核武器,但是发展导弹和核武器有严格的条件,不能在人多的地方发射。

主持人:对,“两弹一星”,到大西北。

刘志兵:对,于是选在了大西北沙漠,非常艰苦。这就是一个考验。中央决定让志愿军第20兵团来建设导弹和核武器试验基地,就是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这个地方现在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每年很多人去参观,但是当年这是一个不毛之地。志愿军第20兵团在朝鲜战场上的时候就接到了党中央的命令,暂调兵团从朝鲜回来,开回来之后火车直接就进大西北去了。官兵们二话没说,放下枪,拿起镐头,就开始建设导弹和核武器试验基地。导弹和核武器结合的试验,当时是非常高科技的,而且风险也特别大。有一个问题就来了,谁在一线发射导弹核武器,那是鬼门关,一旦要失败了,命就没有了。

主持人:而且核武器是有辐射的。

刘志兵:辐射非常大,前年我有机会去参观了当年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场地,现在成了一个爱国主义示范基地,远远地看过去就是一座高高的发射塔,在发射塔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地下控制室。地下控制室有六米深,里面有两道八个平米大的大钢门,空间非常狭小。除了导弹发射的装备之外,还有一些水和粮食,以及制造氧气的装备,防止发射失败了在里面能够自救。当时确定了七个人在下面负责发射工作,聂荣臻元帅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头上指挥,毛主席、周总理也在北京关注着,这可以说那是牵动党中央的一项大工程。

 

当时这项工作是绝对保密又面临生死考验的,还不能跟家里人说。其中有一个发射中队的中队长叫颜振清,现在已经去世了。当时他很年轻,孩子刚刚出生没有多久,又不能跟爱人说自己要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就请了一个假,到80公里外的基地去给孩子洗尿布,然后看爱人一眼就走了。

另外一个参与发射的人也很年轻,还没有入党。在发射之前,聂荣臻元帅跟这七个人一一握手告别的时候,这个小伙子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他说:“我不是党员,党把这么光荣重大的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认真完成好。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上追任我为中共党员,以我的抚恤费作为党费交给国家。”

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了,这些人都立功了二等功。但是这些发射手非常低调,严格遵守部队的保密规定,其中一位是河南人,两年以后退伍回到老家。1966年以后,家庭生活困难,他希望政府给他一些照顾,就拿着他的立功证找到当地政府部门,说我在部队立过二等功,按照规定是有一些照顾的。地方政府说可以我们落实规定,但是他的二等功证书上仅写着“执行重大任务表现优秀,二等功”,说你因为什么事立功了,说不出来,地方政府以为他这个立功证是假的,享受不了待遇。他的家人也和政府一样,以为他这个二等功来得不明不白的。

40年以后,2006年“两弹一星”导弹、核武器结合40周年,这时候已经解密了。基地为纪念导弹核武器结合40周年,搞了一个隆重的纪念活动,想找到当年的七个人,但是失去联系了。知道他是河南人,就在河南的报纸上寻找他。最后媒体找到他家,他才跟孩子说,我就是当年导弹核武器发射的操作手。后来部队把他请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去,回到发射井里,里面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墙壁上写着“严肃认真、不怕牺牲”。看到这个场景,老人眼泪纵横。向党组织报告,对得起党,对得起军队,严守保密纪律。

主持人:严守了40年的秘密。

刘志兵:严守了40年的秘密。这是一种信仰。你有机会可以去那个地方看一下,这样的故事特别多,这是一个普通战士的故事。还有一些科学家,也和他们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祖国作贡献。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1950年从美国留学回国,1958年周总理亲自赋予他导弹核武器研究的任务,他回去跟老伴说了一下,从此人间消失了,老伴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从1958年到1986年,28年后他的老伴才知道他干的是一项涉及到党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工作。那时候已经解密了,但是邓稼先已经是癌症晚期了。临终的时候,他老伴握着他的手说:“老邓,我苦苦等了你28年,我等到你现在这个样子。”邓稼先老人说了两句话,第一无愧于党,第二让你受苦了。一代一代的革命军人,一直坚守信仰,才使得我们这这支军队支撑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现在环境变了,特别是现在80后、90后的青年官兵,生活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周围很多小伙伴们都在市场上为了挣更多的钱打拼,这就是考验他们能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的时候。

还有一个问题,在那个年代,官兵的信仰为什么那么坚定?那时候,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现实对接得特别直接,你参加我们这支队伍,跟着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打仗,你的家庭就有好日子过,打土豪、分田地,今天打土豪,明天你家就分上土地,分到牛了,甚至穷小子也娶上媳妇了,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所以革命的干劲特别大。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国解放了,马上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了。所以这个信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似乎离我们有点远了,特别是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完成。那么,那么久远的一种理想,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多大的吸引力呢?这时候,对青年官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理论工作者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实际上,我们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就能够实现这种伟大理想。你不走,它就永远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把现在各项工作做好,不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旦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容易动摇自己对信仰的追求和坚守。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虽然现在90后、80后官兵的身边诱惑特别多,但是像您说的,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最终要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人民军队的目标。

刘志兵:这是我们党的目标,党的目标就是我们人民军队的目标。我们要把这种信仰灌注于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当前环境下,就是要把我们这种信仰的理论,告诉我们的青年官兵。我们这种远大的理想信念,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信念,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向往。而这种信仰,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项工作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五大建设”。

比如,我们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大家感觉很现实,干起来有干劲。然后到2049年,我们实现第二个目标,这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一个大的贡献。我们过去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遥远的目标,但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哲学理论,就把远大的理想和今天我们所有从事的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当你在工作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抬起头来,看看远方像灯塔一样的目标。既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

今年是2017年,100年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的文章《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中写了一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种远大的理想,不仅每一名官兵,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远大的理想,向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奋斗。

密码之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密码之一。那么,我们的人民军队为什么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刘志兵: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回到历史中去,咱们想一想1927年的中国是什么状态?

主持人:四分五裂的。

刘志兵:四分五裂,军阀混战,正是北伐战争的时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整个中国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很多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被杀头,被追杀。这时候中国共产党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革命之路怎么走?按照过去的做法,搞工农运动,靠国民党来推动工作,已经宣告失败了。那么就还有一条道,武装夺取政权,走这么一条革命道路。要走这条革命道路就要建设军队,但是建设一支军队谈何容易。建设一支军队需要什么?需要有兵源。兵源从哪里来?经费从哪里来?营房从哪里来?武器装备从哪里来?当时共产党没有执政,从哪里搞到资源?要想取得兵源、武器装备、经费、根据地,必须得依靠广大的劳动人民。所以说,人民群众是这支军队的力量源泉。有了人民群众,党领导革命才有力量,这支军队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古希腊神话里有个神叫安泰,安泰力大无比,谁也打不过他。他为什么力大无比呢?因为他的母亲是大地之神盖亚,他只要站立在大地上,就能从他的母亲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另外还有一个神,叫赫拉克勒斯,也是一个希腊神话的英雄。他了解到了这个秘密,所以在他和安泰决斗的时候,就把安泰从地上举了起来,使得安泰脱离了他的母亲,最后把安泰打败了。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他就没有任何力量了。我们这支军队和人民的关系也是这样的。我们这支军队之所以力量无穷、战无不胜、所向皆靡,就在于有人民的支持。一旦离开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主持人:我以前看过一个历史资料,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就问,你们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军队不如我们国民党多,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我们的领导人就说,我们不止有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还有一支几十万庞大的军队在支持我们战斗。

刘志兵:淮海战役这个例子,是非常经典的依靠人民群众打胜仗的例子。

主持人:对,都说淮海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

刘志兵:这个例子不仅你感兴趣,很多西方要员也感兴趣。我记得有一年,英国的一个元帅到中国来访问,也是来研究淮海战役的,就说淮海战役怎么打得这么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60万军队,国民党是80万;共产党的军队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的军队是美式德式的机械化装备,结果我们把他打败了,包括后来淮海战役中被我们俘虏的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对这个问题也有疑问。实际上,我们只要把这个问题跟人民联系起来,答案就出来了。

正如你说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陈毅同志说的。我们虽然只有60万军队,国民党有80万军队,单纯从兵力、武器装备来算我们肯定是弱势,但是我们这60万军队后面还有540万值钱的民工,他们给我们运粮、运枪支弹药、运伤员,这540万后面还有在后面磨米、磨面的,给我们做鞋垫、做衣服的就更多了。单就这540万民工,如果把他排成五排,能从北京排到南京。所以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杜聿明后来非常感慨地说:“败在敌人手里我们还有挽回的余地,败在人民的手里,就再也挽回不了了。”

国民党的高官讲过这句话,无独有偶,建国前后的一个民主资本家也讲过这么一句话。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天亮的时候,上海这位年轻的资本家一开门,看到大街上全是握着枪躺着睡觉的解放军官兵,当时还在下着雨。这个资本家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上海解放。他坐上汽车,在上海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城市非常有序,解放军都在大街上,没有进入民宅,他就知道这支军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不会霸占老百姓的东西,于是他说了一句话: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这个道理杜聿明理解,人民理解,我们中国共产党也理解。无论打仗多么艰苦,我们都不能侵犯人民的利益,都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辽沈战役也是在人民的支持下才获得胜利的。当时解放军就在一个果园里面宿营,正是瓜果飘香的时候,官兵们躺在果园下面休息,抬头上方就是苹果,随手摘一个就可以吃,但是我们的军队有纪律,绝对不能吃老百姓的苹果。

主持人:当时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志兵:最早的时候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八项注意”。就这种情况下,下面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中央,毛主席说,我们这支军队不吃老百姓的苹果就做对了,这就是一支人民的军队。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红军的时候也是这样。当时在苏区有三个红军战士在一个老大娘家里住宿,老大娘家里连床被子都没有,第二天临走之前,这些战士把自己带的军被用剪刀剪一半下来留给这个老大娘。这个老大娘一直珍藏着这半条被子。当时老大娘问红军战士,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还给你。他们说,你放心老大娘,我们会回来的。一直等到解放以后,那三个红军战士在哪里呢?不知道。老大娘临终之前都在说,什么是红军?红军就是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跟老百姓共同分享的军队,所以他们得到了人民的支持。那时候老百姓唱什么歌呢?“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到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了战场上!”有了人民的支持,才使得我们这支军队有了无穷的力量;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这支军队就没有这么无穷的力量的。

我们人民军队跟人民群众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一种鱼水的关系,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所以我们这支军队叫人民的子弟兵,叫最可爱的人,这是老八路、老红军的传统。为了军队,人民群众舍得自己的骨肉,舍得把自己吃的救命粮拿出来为我们军队所用。当时红军长征的时候,路过藏区某县城一个几百户藏民的地方,一万多红军过去,他们在几天之内筹集了十万斤青稞给红军,把全家的粮食都拿出来了,这支军队真的是子弟兵。

毛主席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他最了解是人民养育了这支军队,是人民创造了这支军队,我们要一切依靠人民,我们要一切为了人民。建军之初毛主席就说,我们这支军队不仅仅是为了打仗的,我们还要服务人民、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所以,这支军队有三大任务,人民军队有“三个队”的作用:战争队、生产队、宣传队,这和西方国家不太一样。

有一些细心的人会讲这么一个事情,说西方国家在救灾的时候,他们的军队是带着枪进入灾区的。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的军队进入灾区是带着什么?带着救灾物资,带着抢险救灾的装备。为什么有这么不同的状态,为什么他们带枪我们带救灾物资?他们的任务不一样。西方军队就是保家卫国,打仗维护国家利益,他们进灾区是维持秩序的。打胜仗,维护国家利益,这和任何一支军队的任务是相同的,但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除了这个任务之外,还有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抢险救灾为人民服务、宣传组织群众的任务,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旦把这个任务忘记了,那么我们的军队就有变质的危险。

耿飚是一个老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他退休以后,回到他在抗战时期所在的甘肃。有一天晚上吃完饭,他要出来散步的时候,发现他所在的招待所外面,乌压压地围了一群老百姓在告状上访。于是,耿飚把省里、市里、县里的地方政府官员召集起来,也没有批评他们,就说我们给你们讲个故事:抗战的时候,我们的部队在这里驻扎,旅里面有一个战士违反了纪律,按军纪是要枪毙的,当时也是有一片老百姓乌压压地跪在这个地方,请求免这个战士一死,说你们这支军队是为老百姓打仗的,不要枪毙他,让他到战场上杀敌立功。耿飚说不行,按照军纪必须要枪毙。老百姓说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就不起来。耿飚最后没有办法,含着眼泪答应了群众的要求。耿飚讲了这个故事以后,跟在场的官员说,请问大家,如果今天你们之中的哪一位犯了罪,是不是还有老百姓跪下请求免除你们的罪过?耿飚的指问振聋发聩。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是靠什么取得胜利的,我们是为什么存在的,我们从哪里来的,我们下一步要到哪里去?这是习主席讲的不忘初心,不要忘记人民。我们一旦忘记了人民,人民也会忘记我们。

前苏联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最初的苏共也是为苏联人民打仗的。1918年,列宁在召集开会的时候发现,下面一个人民委员会的委员(相当于我们的中央部长)饿晕了。这个委员是粮食部长,就是管调配全国粮食的,这样一个人自己吃不上粮食,饿晕了,因为他首先保证人民。列宁非常感动,说我们干部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建立一个疗养食堂。1924年列宁去世以后,苏共中央委员会马上开会成立疗养区管理局,开始盖别墅,给高级官员疗养,慢慢地这些高级官员就享受特权了,后来这个特权阶层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意见非常大,党与人民的矛盾、隔阂也越来越大。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在瑟瑟寒风中降下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为这个党、为这个国家说一句话,没有一个军队战士站起来维护它、捍卫它,只有听到了一声枪响,那是一个战士的枪走火把自己打死了。这么一个大党就这么悄然没有了。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带领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拥有200万党员时,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而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却在一夜之间垮台。不是它自己没有战斗力,是人民把它抛弃了,这对我们警示非常大。

在新时代下,我们这支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化,我们党在管理的部队这方面是特别重视,官兵一入伍以后都要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我们会把这个优良传统告诉我们的官兵。我们这支军队就是靠为人民服务走过来的,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明确写进党章的,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唯一的宗旨。解放军全称是什么?

主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刘志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说人民军队。后来毛主席说,我们党、我们军队永远不能离开人民,建国以后很多政府机关前面都加上“人民”二字,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警察、人民铁道、人民医院,我们用的钱也是人民币。现在有些商人把前面两个字忘了,只想着最后一个字了。

主持人:刚才提到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经常掉眼泪,流泪一个是因为这个人得救了,还有一个就是说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对于灾区的群众来说,当时就是这样的心理。

刘志兵:只要绿军装出现的地方就是人民的希望所在,只要人民军队所到之处,就是让人民群众感到特别踏实的地方,这就是人民军队这些年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这就是人民军队的样子。而且这种宗旨一定要把它坚持下去,这是我们人民军队的源泉所在、力量所在。

主持人:您说的源泉所在、力量所在,其实就是这种力量、这种源泉使百姓感到踏实。

刘志兵:人民子弟兵、人民解放军永远是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保护神,这既是人民对我们这支军队的呼唤,也是我们这支军队战无不胜核心的密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的一个密码,人民群众也是一个密码,而且是最核心的密码。

主持人:包括在抗洪抢险的一线,官兵们不是睡在百姓家里,不是睡在宾馆酒店里,而是睡在大堤上,有些战士的衣裳被雨水浸泡后,被太阳一晒就晒坏了。其实他们都是一些80后、90后,都是父母的宝贝,但是他们就是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刘志兵:青年官兵没有穿上军装之前是父母膝下的宝贝,穿上了这身绿军装就是保卫国家的栋梁,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差距在哪里?就是那么一刻,穿上军装与脱下军装,但是这种内心的变化却不是那一刻能实现的,需要在我们军队的这种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教育,经过时间的历练,经过与一切不懒惰的思想、私心的思想做斗争,最后凝练而成的。这就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第二个密码,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除了刚才讲的两个密码之外,还有一个密码是核心中的核心,密码中的密码,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

密码之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主持人:为什么过去的军队都没有强调过党的领导,而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要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刘志兵:这是从1927年到今天,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的经验启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们的命脉,是我们的命根子。离开了党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就魂无所依。这是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得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一步一步走来的。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那时候虽然也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但是我们这支军队不叫人民军队,还是用的国民党的旗号;我们那支军队虽然建立了权威,但是在部队基层营连里还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南昌起义一共就三天,然后这支部队就按照计划开始往广州方向南下,在南下的过程中,蔡廷锴领导的一个师出走了,说拉走就拉走了。9月9日,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邱国轩领导的一个团叛变了,几千人的队伍到了江西永新三湾时只剩不到千人。这时候毛主席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到底应该怎么建?怎么样把它建得绝对听党的领导,有战斗力、听党的话,不各行其事,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问题?这是整个中国建军史上的一个死穴。一支起义军要不就是被打败了,要不就是被收编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支军队是归个人所有,我拉起来一支军队,那么这支军队是我的,都必须要听我的,或者说在封建皇朝的时候,这支军队是皇帝的军队,不是一个政党的军队。而现代意义上的军队不应该为个人所有。近代军队要想执行它的政治任务,要想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一个先进的政党来领导,这是中国建军史上要破解的一个难点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怎么破解呢?

清朝末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学习西方的一些方法手段,管理、武器装备、战术、操练,但是他没有解决这支军队归谁所有的问题,他依然是延续过去那种兵为个人所有的方式。所以袁世凯小站练新军的时候,装备都是现代化的装备,训练方法也是现代化的,但是在思想教育上还是落后的、封建的。比如说他每一次吃饭的时候,跟现在军队一样每次吃饭都要唱歌,都要政治教育,但是他教育什么内容呢?长官问大家:“我们吃的谁的饭?”“我们吃的是袁宫保的饭。”“我们替谁打仗呢?”“我们替袁宫保打仗。”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无论是有多少人,也就知道有袁宫保。所以后来有一句话,全军上下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但这钱是大清朝出的。

后来袁世凯和张之洞两人交流练兵的要得,袁世凯对张之洞说,练兵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教育他严格地执行命令。那严格执行命令对不对?肯定是对的,但是你是执行谁的命令?是执行一个政党的命令,还是执行个人的,为了个人的私利去执行命令呢?所以袁世凯说,我就两样东西,我一只手拿着钱和官,一只手拿着刀。你听我的话,我就让你当官让你发财;你不听我的话,我就用刀砍你的脑袋。这么练兵,这支军队怎么能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呢?

国民党后来在建设自己军队的时候就注重了这一点,一定要建设一支现代政党领导的军队,是为主义、为着先进的信仰来作战,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军阀的利益。袁世凯小站练兵最后留下什么东西?没有留下先进的东西,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留下的是祸国殃民的军阀混战的个局面。国民党想解决这个问题,1924年国共合作以后,建立黄埔军校,蒋介石给黄埔军校学生作了《革命军人不能盲从官长》的讲话,你不能盲从你个人的领导。十三年来,袁世凯祸国殃民,就是知道用钱来收买官兵,变成军阀,让军队为他们自己打仗。所以我们这支军队一定要为主义而战,为主义而牺牲。蒋介石给黄埔军校写了一个门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黄埔四期有一个学生的誓词就是不怕死,不怕牺牲,为主义奋斗,为主义牺牲。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明确规定这个军事委员会是归国民党领导和指挥的,那时候名义上已经全国统一了,全国所有的军队取消地方的名称,统一叫国民革命军。这个做法在军队建设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标志性的,就是军队不是个人的而是变成了党军,党的军队。但是国民党当时已经被新军阀蒋介石所控制,本身骨子就是军阀,所以他所说的并没有贯彻到军队建设中,最后的结果是“党军”变成了“蒋军”,蒋介石的军队,“党国”变成了“蒋国”,这样整个军队就变质了。所以他没有很好地解决以党领军的问题,虽然提出来了这个任务。

真正以党领军、建设党的军队、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还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还是毛泽东。毛泽东真是有招,他到了三湾改革的时候,部队都跑没了,怎么办?毛主席在三湾,把部队集合起来干了两件事情。第一,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过去下面基层没有党的组织,他把党支部建设在连队上,然后营团设营委、团委,班、排设立党支部,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党的组织治理党和官兵,党支部管理每一个官兵,这样就能从基层把它领导起来。

主持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咱们的军队有政委,其他的军队没有政委。

刘志兵:就是设了一个党代表,苏联军队也设了政委,国民革命军里面也设有党代表,但是不是真正意义上共产党的政委,共产党的政委确实是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之一。

 

比如三湾改编还有一个决策,就是士兵委员会,官兵平等。过去是军阀作风,连长就有权力枪毙一个士兵,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枪毙就枪毙。毛主席说这样不行,我们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为人民打仗,我们的士兵都是从老百姓中来的,是平等的,所以成立了士兵委员会,这样我们这支军队马上变成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是1927年做的事。两年以后的1929年,红四军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现在叫“古田会议”,正式以文件的形式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制度明确下来了。从此以后,军队就牢固地控制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为了党的政治目标、政治任务去战斗,它的战斗力就非常强大了,野心家想把这支军队拿走时就拿不走了。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红军长征中,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是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是张国焘领导的,朱德、毛泽东会师的时候人数不到两万,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八万。这时候张国焘就说,中央领导的军队那么少,我的军队兵强马壮,是不是应该听我的?他就开始有野心了,向跟中央要权。但是我们党的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因为你的军队多,你在中央就是老大,所以没有满足张国焘的要求,张国焘就带着红四方面军南下了。这时红军面临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面临两支军队分裂的危险。但是,红军的基层组织都设有党的组织,张国焘虽然领导了这八万人的军队,但是想把这支队伍带走却带不走,因为党的组织在控制、领导军队,所以张国焘叛逃的时候一个兵都没有带走,连他的警卫员都带不走。虽然你领导了八万红军,但那是党赋予你的权力,一旦你有了野心,你想叛逃,那你一个兵也拉不走。这个问题我们党一直非常清醒,共产党一定要为人民掌握兵权,枪杆子一定要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里,这丝毫不能动摇。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说既然国共合作,一起抗日了,我们就把军队整合在一起,统一由国民政府来领导。我们党内有一些人缺乏警惕性,感觉现在一致抗日,所以提出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但毛主席这时候就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共产党不争个人的兵权,但是一定要争人民的兵权。所以当时改编的时候,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国民党想给我们派参谋长,不要。毛主席说,堵在城外,不能让他进入,这支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当时为了谈判取得进展,从大局出发,我们名义上取消了政委、党委,成立了军政委员会,不到两个月,我们就感觉到这么搞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就恢复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制度,像刚才讲的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党委制等,一切制度就在我们建设的过程中,一步步固化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说,只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支军队反不了、跑不了、乱不了、散不了、败不了。

主持人:没错,像您说的党委制,现在不仅仅是适用于人民军队,也适用于公安干警,据说公安也有政委。

刘志兵:对,国家机器是国之重器,必须要由我们的党来掌握。离开了这一点,不仅对我们党是非常危险的,对我们这个国家也是非常危险的,对于人民也是非常危险的。有的人特别天真,说西方国家的军队都是国家的军队,这叫什么?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这都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美国没有提是民主党的军队还是共和党的军队,两党轮流执政,不管是谁的军队,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军队,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我们在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共产党是执政党,所以这支军队一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呼声,如果我们这支军队放松了以后,那么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能在内部化解,那国家必然走向四分五裂,将进一步陷入军阀混战的万劫不复之地,这是老百姓不愿看到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愿看到的。

所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这是我们军队的魂,没有了这个魂,这支军队就会死亡,就会变质。没有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算这支军队还存在,但这已经不是人民的军队了,不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军队了,不是为了人民而奋斗的军队了,也不是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军队了。

我们的官兵一定要时刻的牢记,我们这支军队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是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奋斗的。我们耳边应该经常听到各类嘱托声,经常的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经常的听到周围敌人的磨刀霍霍声,经常听到时代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的呼啸声。这样才能够心中始终充满着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充满着人民意识,充满着时代的紧迫感,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好、建设强大,在党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起保卫国家、抵抗侵略、维护人民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责任,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实现我们的长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这是人民军队的全部价值所在。

主持人:历史的发展,不断赋予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如今我们更应该继承先烈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薪尽火传、发扬光大。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01/9579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