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 聚焦
奏响绿色发展的强音
2017年08月10日 13:3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奏响绿色发展的强音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福建武平县旅游业发展。这是游客从当地一家“森林人家”特色餐厅走出来。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15年前,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释放出很大生产力,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如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去年,全省林下经济总产值达616亿元,穷山变成了“金山”!
改革争上游,弄潮向涛头。福建省以改革助力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绿色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打造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格局。
再回首——
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走过蜿蜒曲径,绕过清浅溪水,记者走进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深山。
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树林里棕白色的农舍隐约可见。车子渐行渐近,一块镌刻着“全国林改第一村”大字的石碑矗立眼前——捷文村到了。
“林权证就像房产证,有了证,家定了,心安!”迎车而来,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
随行的同志告诉记者,老人叫李桂林,15年前,按照“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原则,拿到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的他,在分到的200多亩林地上种下了毛竹、竹笋等作物,同时在林地上搞起了养鸡业。一年下来,收入近3万元。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武平县调研,对林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山包绿了,钱包鼓了,林改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时任捷文村村支书李永兴,谈起林改兴奋不已。他说,林改之前,捷文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去年达到13800元。
林改像春风一样吹绿了山野,实现了林区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走在山坳里,一棵棵大树上长着的绿色植物让记者颇感好奇。当地林农介绍,这些植物是仿野生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药材。2014年,当地企业家租赁下这片林地后,因地制宜搞起了药材种植、养蜂等多种经营。如今,不到600亩的林地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位于武平县城厢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南麓的云礤村,因发展森林旅游,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前几年,云礤村村民钟尚义开办了第一家旅店,兼售原生态绿色美食,当年就赚了20万元。
眼见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们纷纷效仿。如今,云礤村年接待游客达6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达2.1万元。
机制一变天地宽。盘活生态林,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林农们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愿望成为现实。而林改,在继续向纵深推进……
新起点——
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7月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召开。
历经15年风雨,这场发轫于八闽大地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明显成效——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全国确权集体林地27.05亿亩,发放林权证达1.01亿本。
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造林育林护林,实现了增绿增质: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67亿立方米;全国三分之一的木本植物、脊椎动物聚集在此,生物种类丰富。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了福建空气和地表水质量的提升。
事实证明,林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森林保护和国土绿化。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6年,全国完成造林1.02亿亩,完成森林抚育1.26亿亩。
同时,林改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林地承包到户后,集体林地由“我们的”变成“我的”,农民由“要我造林”变成“我要造林”。农民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出现了全家护林、合作护林的现象。
据推算,全国集体林地经济价值达到10多万亿元,分山到户让1亿多农户户均拥有近10万元森林资产的承包经营权。很多农民通过承包林地、经营林业,积极发展用材林、森林旅游等实现了就业。
此外,林改还促进了林业投资融资,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允许农民家庭承包的林地经营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成了新融资渠道。截至去年底,全国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达3000多亿元。
启示录——
林改带来的发展是绿色而长远的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文明形态,它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并已在探路领跑一周年之际带来诸多机制之变、民生之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立足战略全局,把握发展规律,深刻阐释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并对此提出6项重点任务,为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实践证明,改革带来的发展是绿色而长远的。面向未来,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发展各领域还须真抓实干,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更需要久久为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激荡起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共同开创亿万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10/9593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