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吴世彩:科研院所政治生态文明创建 ——结合“中康”实际兼谈领导干部素养提升

2017年08月16日 17:10

 

QQ截图20170816162802

吴世彩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点此观看完整视频

点此浏览PPT

2017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意见》下发后,中国残联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也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我讲课的题目是“科研院所政治生态文明创建——结合中康的实际兼谈领导干部的素养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以反腐倡廉为抓手,积极地推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那么,科研院所(包括事业单位)如何提升政治生态文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课题,它关乎到我们事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推进。我们也特别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必须坚持从“四个意识”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而且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为什么?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要求我们倡导一种正的能量,通过正能量的提升促进本单位文化建设的大进步。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整个单位的文明创建,这是一种递进关系。中康作为中国残联直属事业单位,作为科研院所,只有不断加强和履行“两个责任”,不断地倡导并充分发扬正能量,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何谓“政治生态”?

什么是政治生态?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一种精神状态,努力实现三个“清”:一是干部清正,二是政府清廉,三是政治清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大家通过学习体会到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可以说关乎到党的建设,体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如何充分认识并推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政治生态文明创建的标准衡量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程度。也就是说,这三个“清”字实际上是三个指标,它们内在的统一程度构建了政治生态文明的水平,因此非常重要、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去领会,包括在工作实践当中一边体会,一边学习,一边提升。

政治清明,要求创新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党内政治生活要求不断坚持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实际上,“四性”要求也是政治清明的一种表现。

政府清廉,要求坚持在勤政为民、依法监督、保障服务上有声望,在建设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上有成效。

干部清正,要求各级干部具备组织忠诚、坚定信念、公正无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在秉公执法、严于律己、拒腐防变上下功夫立口碑,这都是一种政治品格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四讲”,第一讲修养,第二讲道德,第三讲诚信,第四讲廉耻。今天的课程着重讲修养,即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

只有把三个“清”字真正贯彻落实到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内化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并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自然流露出来,这才能体现出政治修养的高下。我们要倡导坚持新时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营造政治生态文明唯有久久为功,方能拥有坚实可靠的保证。

我们实事求是地讲,作为各级党政干部能不能做到“清正”,从根本上讲在于“清心”。我们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倡各级领导干部都去读读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的一些著作,学学他的一些思想。王阳明主要倡导一种“心学”,这种“心学”是心的力量。我们也知道,青年毛泽东受到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写过一篇文章《心之力》。这篇文章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实际上主要讲了一句话“人之力莫大于心”,也是说“心”的力量。他讲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这里的“阳气”体现为一种“心”力。这种“心”力是根本,要解决好世间的事情,首先把“心”的问题解决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民族文化是一种“心”力,国家实力的体现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心”力,这就是一种民族自信心和国家力量。抓住这些就抓住了“治”的根本,全社会能都做到,体现一种归宿感。这种归宿感也是整个社会生态,社会生态再高一层次就是一种政治生态。

 

前面说的这三个“清”字与这种“心”力是密切相关的。有的时候,整个社会包括各行各业,特别是有那么一部分群体比较焦虑,会有一种焦躁感。在座的各位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工作中存在一种医患关系,患者与医生、医护人员之间这种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来一些矛盾,就产生了医患矛盾。但是,最关键的是要知道这种焦虑来自于哪里?老百姓所讲的看病难、看病贵之外,还是上学难、房价高等,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群体都有困扰。那么,这种困扰直接影响着我们内心的状态,这种内心状态直接表现在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焦虑。这怎么办?从根本上讲,社会的治理在于治“心”,从个人来讲是养“心”,后面我还要谈。焦虑的原因还包括市场经济的一些内源力、内动力,往往来自于利益驱动。但是,一味地通过利益驱动追求,可能造成人心不稳。曾经有一段时间,通过房价涨价对经济有一种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带来所谓的经济繁荣是一时的,这不是根本的。对于这个问题,中央领导特别重视“人心民意”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就提出了“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这是一种逻辑递进的关系。我们说,实现“中国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一个大的环境非常关键,所以社会环境风要清、气要正。作为外在因素的外界环境,要依靠正气来维护,最后的结果是心齐。而心齐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风不清气不正,造成的结果是很可怕的,就是心不齐。各行各业都应讲风清气正。时下学术界、经济界存在各种各样的违规乃至不法现象,政界亦是如此,风不清气不正造成的结果是心不齐。国人心不齐治理现代化怎么实现呢?这届中央领导集体上来就倡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地、严肃地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际上,我们也是使命在肩、任重道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反腐倡廉,以此为抓手进行政治生态文明创建,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我们是在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二、文化传承:领导干部修养的根本着力点

中央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准则》也好,《条例》也好,实际上是对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规矩、纪律。我们要讲政治、讲规矩、讲纪律。那么,“讲”到什么程度?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素养”和文化文明“素质”。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领导修养的思想观点。初步归纳起来,体现在尚道、厚德、崇法、公正、养气、选贤、诚信、勤政等若干个方面。

尚道。老子讲道,即《道德经》,实际上是道和德两个层面。我们常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这个层面是较高的层次,通过“道”的引领,对器物产生影响,在人的层面上就表现为一种“德”。一般来讲,我们理解的“道”,一种是法律法规,另一种比较感性直观的就是道路。我们说“道”从哪里来?无非一个是“天道”;二是我们说的“人道”;三是“地道”。这种上为天、下为地、人中间,即天人地的关系,我们在传统文化里面称为“三才”。这要求我们要讲求顺应自然、有始有终。那么,“天道”,属于形而上,是决定自然宇宙的一种力量;“地道”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在包含的规律;而“人道”则是一种社会的规律,这种规律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睦融洽的。天、地、人这三道内在地构成了规律和法则,决定着人生存的一种状态。另外,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包括领导干部,要善于悟、善于去体会,这种悟的体会等于把内心的东西与身外自然的、历史的东西有机融通在一起,多去思考,多去反思,这就是悟道。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定位,即自我定位。这种自我定位其中包含一个方面,就是你与他人的关系,要顺天应人,顺应自然规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合作。党组织也是这样,要建设“六有”的政治局面,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六有”的建设实际上也是融合了一些“大道”,也可以说是组织建设的“大道”。这六个方面实际上也是一种典型的政治生态。

厚德。厚德也是传统文化里的要求。《易经》里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种天地之道。这种“健天坤地”的精神,实际上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说君子有了德行,才能委以大任。立德之本莫上乎正心,立德的本在哪?这要求我们正心,心正才能能量足。如果心不正,那么心的热情也不具备,等于内心有限、软弱无力。领导的道德境界包含着内外兼修、内圣外王,这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些要求,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修齐治平”。从根本上来讲,这种“修齐治平”在于你的内心。所以,我们平时都讲内心要强大。刚才讲的积极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力也就来自于这种“心”力,是一种正能量的提升和体现。这种暗示力有的时候非常之大。如果你要干一个事情,还没干,你的内心就败下阵来了,那肯定干不成。那么,“心”力就源自于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你自己的修心,最根本的在心里。内心世界是端正的,是充实的,是有力的,那么它的价值取向就是一种成功。《群书治要》讲“六德”,包括宽厚、诚信、仁慈、恩泽、权威、谋略,这些六个方面的要求最根本的讲也来自于内心。

对我们中康来讲,我们是科研院所,是医疗单位。“德”的位置更加重要,它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社会上有两种职业,第一是教师,第二是医务人员,而这两个职业都是有特殊要求的。古代一直有一种养士的传统。养士,基本上包含了教师、医生。为什么要养士?实际上,这两种职业针对的是人的两个方面,医者从传统的或者说狭义的医学来讲针对的是人的身体的健康。当然后来我们拓展到了心理健康。而教师拯救的是人的灵魂。这两个职业应该说是非常崇高的。这对“德”的要求更高。

我们中康前一段时间专门表彰了中心的“双十佳”,当时我就提到我们“十佳”先进个人王华伟的发言。他发言讲到,当年赴朝鲜支援康复工作,刚到时候语言、生活,一言一行又必须注意,所以个人压力非常大。但他想到的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国度,应该“德”字当先,不管走到哪儿,我们所从事的是一种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工作。所以,他要求自己不能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他代表的是中康的水平,践行的是中康的理念。他在工作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许多的方面都不退缩,展现的是中康的水平和形象。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正能量的“心”力,有了这样一个“心”力,他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帮助朝鲜治疗湿热,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康复理念,最后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他的心灵在对外支援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自然升华的过程。之所以他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应该说是来源于这种“德”的力量,特别是这种内心对道德的要求。

崇法。法,实际上我们理解就是一种尺度、一种规范、一种标准,也包括一些政策性的把握。我们中心的各项工作向来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里面的一些规定,都是红线。古人曾经把“法”看成一种神器,看为神兽。《吕氏春秋》里面就讲过,“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国家长治久安与法治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法的理念。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应该坚持崇法。我们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实际上也是提高法治意识,要坚守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这六项纪律,这也是一种崇法。

公正。我们常说“公生明,廉生威”。确实是这样。公正包括公道、公心和公平。一个单位要体现这种公正、公平,前提是公开。中康一定要坚持公开、透明、公正、公信,一切以这个为出发点来安排工作,特别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好头。公正包括要用好人,怎么去用?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在干部培养方面,从大环境来讲要求去行政化。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单位,层级的安排,包括机构和人、人职匹配的安排也是一种内在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地下功夫,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例》,严格遵守程序进行工作安排。

养气。“气”的力量实际上最直接的与我们“心”力是相关的。我们搞中医的特别讲“气”,气推血运,血液怎么运行的,是靠“气”来推的。这种运行生化的关系决定了你的身体状况。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养什么“气”?要养志气,养骨气,养大气,养和气,养底气。“气”,要涵养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也多次提倡,中心作为国字头的单位一定要大气。怎么才能大气呢?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不管谁有机会,都要往前推。这就是一种大气,而不是那种所谓潜规则的东西。作为一级组织也特别要讲究大气,在这方面的“气”养好了,整体单位的文化氛围、文明创建也就提升起来了。

 

从志气的角度讲,有志者事竟成。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些道理应该说是比较直接的。我们在这方面要下功夫。从骨气的角度讲,骨气实际上与我们个人的信仰有关,这个信仰是一种价值取向。从大气上讲,养的是浩然之气。平时领导干部之间、同事之间相处,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大气的人往往不拘小节,也就是不拘泥于一时、一事,往往包含着“四个有”:有眼光的人才大气,有胸怀的人才大气,有魄力的人才大气,同时最根本的是有定力的人才大气。没有定力,怎么大气?所以我们讲究倡导,眼界、心胸都要开阔,做事有魄力特别是做事要有始有终,有头有尾。特别是政治的定力,这是最高的要求。一些原则是坚定不移的。怎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前提是必须具备这种定力。

从和气的角度。“礼之用,和为贵”。作为领导干部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亲和力。亲和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领导力。领导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领导和管理者自身的修养。修养好、修养高,那就有人气,安排工作才能够执行好,这就是执行力。亲和力,一要体察民情,二要关注民生。我们刚入职的一些职工条件比较差,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又高,存在包括住房在内的各方面压力。怎么办?作为一个组织也好,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也好,一定要重视。确实有的时候由于历史的原因,有许多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有的时候得知难而进,越是这个时候,越能体现领导在这方面的能力。我们都听过一个故事,就是王岐山书记曾经到安徽桐城六尺巷去私访。六尺巷这里有个故事。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发生了矛盾、互不相让。家人找到在京城当官的张英。张英写了一首诗给家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得比较直白,道理也很浅显。他家就把墙退了三尺,对方一看,也退了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历史典故。这个故事对我们后人有启发,人与人相处,有的时候你要让,你盯的是大事,而不是这些所谓的小事。大家都让了,形成这种公共空间的六尺巷,实际上带来的是一种和气,而不是就一点事情斤斤计较、互不相让,最后翻脸成仇人。这些道理讲起来容易,有的时候做起来很难。但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具体事情的时候,除了政治性的要求、原则性的要求,其他的一些小节小事都可以相让。作为领导,你不能仅仅追求“威严”,而伤了“亲民”。这种“威严”本身是对威信的一种破坏,失去的将是民心。

从底气上看,底气来自于信念,来自于威信。威信决定了一个人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尤其作为领导干部想有底气,必须要有人气,有威信,有威望。

选贤。事业发展靠人,尤其是靠的是贤人。这种“贤”实际上就是一种贤惠。历史上有许多的故事。在《道德经》中,老子也讲过“善用人者为之下”。“下”就是礼贤下士的“下”。还要“谦”,做谦谦君子。这种“谦”,不是在干事业、干工作过程中“谦”,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我们中心党委向来倡导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医院里工作,医生与后勤人员在职业上分工是不一样的。这种分工的不一样并不意味着人格上有高下之分。我们有时候出国看到在宾馆里面打扫卫生的卫生工就特别热爱这个职业,有的一辈子就干这个职业。他的内心是安静的,他追求的卓越是一种工作水平上的卓越,工作一丝不苟,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

刘备三顾茅庐,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他求的是诸葛亮,他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善用人,“三顾”是三次去,老百姓讲事不过三,在这方面体现了“下”这个字,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

诚信。市场规则最根本是讲诚信,不讲诚信实际上是人格不足的一种表现。诚信要做到太难了,一些所谓潜规则的、歪门邪道的包括厚黑学的东西,它们不是一种智慧。我们平时也讲,没有大智慧,不要玩小聪明。大智慧来自哪里?最根本的就是一种诚信,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自我提示、自我要求。提醒啥?提示啥?也就是说真正的自信来自于一种真实。反过来,这种自信也能进一步助力你的真实,这就是“诚”方面的要求。

勤政。在勤政这方面,领导就应该勤快,直接地讲就是要踏实苦干,要勇于担当。我们大家都讲,平时作为领导干部重视什么?一个是口碑。在某个层面上,口碑就是干得好,立的是丰碑。当然,极少数的人才能立丰碑。但是口碑应该说涉及到每一个领导干部,大家对别人都有一个评价。口碑好的人,可以立丰碑。对于个人来讲,将来还有一个碑——墓碑,就是百年之后别人对你的评价,历史对你的评价。这是“三碑”。大家口口相传,众口称颂,这都是好的口碑。立丰碑的人,我们视为英雄。

联想到我们的挂职干部。中康在西藏有挂职干部,在河北省南皮县也有挂职干部。在交流中,他们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对我们有启发。银芳同志在西藏工作了三年,那都是很不容易的。在那片神圣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的西藏人,包括内地援藏的干部,可以说靠着战天斗地的精神在建设着这么一片神圣的土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精神。前一段时间,我刚刚去了南皮县。我们到农村去,去看望几家残疾人家庭。看了以后,我觉得非常地沉重。一些残疾人家庭,生活难以维系,全靠党和政府救济补助。在扶贫和帮扶方面,我们的派出干部郑红云回来后也谈了她的心得体会,确实是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这一届中央领导特别重视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习总书记特别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怎么去做?对于残疾人家庭,我们首先从医疗的角度考虑,应该介入康复治疗。挂职干部说通过几个月的扶贫挂职,对于做人做事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自我要求。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术是方法,道是事物的灵魂。这里面也是一种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去扶贫,源于内心。扶贫工作的“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贫困户身上,落实真扶贫、扶真贫的精准扶贫战略,是挂职干部工作实践和扶贫过程的真切体会。挂职锻炼,真挂实干才是勤政的真实体现。挂职锻炼和借调,主要是做事,而不是请你去做客;是炼金,而不是镀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挂职干部存在的意义。

三、“养心”: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之根本内动力

“养心”,怎么去养?“养”就是一种涵养。作为我们领导干部,我前面也说了有这几个“心”,实际上最根本的要诚心,要有一颗对党组织的赤诚之心。在这种诚心之下分出来的几个“心”。

一是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胜任力的关键品质要素之一。责任就是一种职责,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实际上不仅仅对领导干部要求讲责任心,对每一个人都应该讲求责任心。我们有同学、有朋友、有战友,在不同的群体里面,有一种人大家往往特别看重。看重什么呢?就是责任心。有一种人恰恰相反,对什么事情不负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没有威信、没有威望,大家都对他很失望,他自己也很失落,但他缺少反思,缺少对内在责任心的要求。我们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这个道理,体现的就是责任心。你得做事情,得不断地去做。这就是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其位谋其政。

 

二是要有同情心。我觉得这个同情心非常重要,尤其我们从事的是慈善事业,是在残联系统里面,从事工作首先要具备一种同情心。作为康复机构,我们从事康复工作,接触最多的病号是残疾人。如果不具备这种同情心,直接影响到你的工作。从高处讲,我们知道是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作为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包括做一些决定、决策的时候,就得考虑这些因素,而且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考量。人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有些方面是不正常的,特别是在经历了一些坎坷之后,加上一些事情处理不顺利、不顺当,他与你沟通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是不畅通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拿出极大的耐心、同情心、慈悲心去做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作为一级党组织必须拿出极大的耐心来处理这些事情。说得直白一点,如果他是正常人,那么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在这方面中央也要求我们要站在民生的高度上做残疾人事业。对待残疾人,习总书记说的“两个格外”的要求,在这个方面就要求一定要多一些真情、多一些互助,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三是要有感恩心。没有感恩心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感恩心,一方面他害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他人,害人害己。有的人总觉得社会也好,组织也好,都欠他的,恰恰是因为没有这种感恩的心态。那是很可悲的,很可怜的。我们在工作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一方面我们作为组织、作为在职者,要关心关爱他们,有的时候也得给他指出错误,要引导好。有时做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还得知难而进。我们知道,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他把感恩看成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灵魂的健康。我们大家都应该有感恩心,只有这样你才能积极地去工作。

四是要有敬畏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心处理的是三个关系: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三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要求敬畏自然,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敬畏。同时,作为从政者讲的是一种政治生态,是对政治规矩的敬畏,这都是内心的一种素养。在制度面前要有敬畏之心,对党纪国法要有敬畏之心,对手中的权力要敬畏。对于历史也要敬畏,你不能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者。历史虚无主义者中断了历史,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来分析研究问题。我们认为,必须珍惜作为领导干部职业生涯的一些难忘的崇高的东西,要把个人美好的追求与光辉的岁月要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现实、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共同谱写人生的壮丽华章。在这方面,我们的敬畏感、历史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旦进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思维中,整个人就会乱了方寸。

总的来讲,中康作为科研院所,同时作为中国残联的一个直属单位,在全中心我们都应该倡导一种正的能量。正的能量实际上弘扬的是勤政务实之风,推崇实干家,激浊扬清,人人以先进为伍,处处引领风尚进步。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上面有个作者专门批判了一种现象,叫“逆淘汰现象”。“逆淘汰现象”冲击了政治生态文明。“逆淘汰”,简言之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它不是一种正能量,说白了就是一个单位风气不正。所以,“逆淘汰”驱走的是健康清明的政治生态,使得官员个人独善其身、贪腐犹盛、霸道横行、言过其实、不接地气、花拳绣腿等等,这种乱象丛生,这个单位就是不正常的。所以,正的能量太重要,不能正不压邪。在单位里,不良的现象、不良的人一旦出现,可以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样才能弘扬正能量。而“逆淘汰”的现象冲击的是政治生态文明,直接影响到我们制度和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选人用人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另外一方面用权决策不按规矩走。事业的发展,人是关键,你把人用好了,事业也就发展了。在决策的过程当中,靠制度、靠规矩来做,这就是戒尺。你不能越了红线,红线也是高压线。所以,首先要管住人,让各级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戒,要有这种敬畏心。对这种“逆淘汰”现象,我希望作为中康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反思。我们各个部门有没有这种现象,要注意引导,要正本清源,才能建成政治生态文明。单位文化比较先进,单位职工才能心情舒畅去开展自己的业务,大家才能共同努力创新、创业去推动事业的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部委直属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中康党委必须坚持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文化氛围,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创新创业,为残疾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我学习过程中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一点体会,我认为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尤其我们这样的业务单位,政治生态文明的创建非常重要。政治生态文明创建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这种素养。希望大家都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今天我讲得有不合适的、有错误的,大家可以随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16/960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