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有感于竹子的故事

2017年08月23日 11:36

近读三则与竹有关的故事,其中蕴含的成才之理,引人深思。

第一则:有一种毛竹,在最初的几年,它几乎没有变化。但几年之后,它会在短短几个月内疯狂生长,很快超过其他竹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前几年的时间里,毛竹都在深深地扎根,在不断积蓄迸发的力量。

根往下扎,枝往上长,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也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大凡成功者,无不是把根深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大地的营养,积蓄向上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将郑板桥咏《竹石》诗改了几个字,作为自己上山下乡的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磨炼和积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有厚积,才有薄发;有沉潜,才有飞跃。恰如古人所言,“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第二则:师傅让三个徒弟到竹林中各选一根能做笛子的竹子。徒弟甲选了一根圆润的竹子,认为做成的笛子声音会圆润;徒弟乙选了一根光洁的竹子,认为做成的笛子声音会清脆;徒弟丙选了一根有瘢痕的老竹,认为做成的笛子经久耐吹。结果徒弟丙选对了,深得师傅的赞许。

为什么徒弟丙选对了呢?因为老竹经过寒冬里“冰刀霜剑”的打磨,质地绵密厚实,做出的笛子不仅声音清亮悦耳,而且不变形、不走调。相比之下,圆润的竹子和光洁的竹子因为未经寒冬,虽然看着圆润光洁,但做成笛子后,不但音色差,而且容易变形开裂。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部的成长与选竹做笛子的道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吃一番苦,不在严酷的环境中近乎残酷地磨炼,热血就无法沸腾,筋骨就无法舒展,青春就无法淬火。凡有作为者,不依赖于机巧,也不寄望于侥幸,吃苦耐劳是他们人生的财富,埋头苦干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第三则:晾衣竿问笛子:同为竹子,为什么我一文不值,而你却备受欢迎?笛子答:“因为你只挨了几刀,我却经历了千雕万凿。”

这则寓言是第二则故事的延伸,它所蕴含的道理进一步启示我们,成才的过程,不只是吃苦磨砺的过程,也是“千雕万凿”的过程。孟子在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时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战胜各种困难,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而且要不断战胜自我,勇于给自己“修枝打杈”,这样人生之树才能长得挺拔而健壮。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鹰,旁观者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只要我们不断雕琢自我,去掉那些多余东西的羁绊,也会如鹰那样飞得很高。

郑板桥诗曰:“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只要我们如竹那样扎根沃土、根上发力,在艰苦环境、关键岗位上锻炼,就能积蓄足够的成长力量,展示“来年看我掀天力”的精彩,收获“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出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7/0823/961461.shtml